車耀
摘要:地下建筑的火災消防設施狀況,影響著地下建筑的應急和疏散能力,因此也直接關系著公眾的生命安全。本論文以地下建筑的火災消防安全為研究對象,結合自身工作經驗以及相關理論對地下建筑火災特點、地下建筑火災消防安全現狀、地下建筑火災設施的優化應用進行研究與分析。首先,本論文對地下建筑的火災特點進行闡述,包括火災中伴隨著有毒氣體和大量煙霧、火災中人員疏散困難、火勢蔓延速度快,撲救困難以及對建筑物的破壞能力強等。其次,對我國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現狀進行分析與闡述,主要包括三點,即消防設施投入不足,設施維護不善、地下建筑中人員防火安全意識不高、消防監督設備落后等。最后,本論文對地下建筑火災消防設施的優化應用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優化供給水管和消防栓設置、提高消防控制室使用率、健全火災自動警報設置等三個方面。
關鍵詞:地下建筑;火災消防安全;設施優化應用
1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中的建筑空間也不斷被優化應用,從之前的地上建筑空間使用,到當前的地上建筑空間與地下建筑空間并用,建筑空間開發趨向立體化。當前我國對地下建筑空間的使用,主要包括地下停車場、地下商場、地下儲物室等,在當前的建筑中,幾乎每一棟寫字樓、居住區、商業區都將地下建筑進行開發與使用。本質上地下建筑空間的使用,能夠為居民提供便利、降低商戶的生意成本以及提高地產開發商的盈利空間。但是,由于地下建筑本身的特性以及地下建筑管理上的落后,在地下建筑所帶來的便利性的背后也隱藏著巨大的火災安全隱患,不僅威脅著地下建筑中人群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也威脅著地下建筑以上的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因為地下建筑作為建筑的基礎層,其爆發火災極易導致整棟建筑的安全問題。因此,對地下建筑火災安全設施的優化應用,有著極端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日常火災安全防范中的重點內容,更是為地下建筑構建安全保障的主要構成。
2地下建筑火災特點
2.1煙霧中伴有有毒氣體,能見度低
在地下建筑中發生火災事故,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火災的煙霧中,有一些有毒氣體,導致火災區域范圍內會產生大量煙霧,降低火災區域范圍的能見度,為火災的撲救工作帶來極大的干擾。地下建筑中火災的這一特點,主要是由兩個原因導致的。
首先,地下建筑相對于地上建筑,密封性比較強,在火災發生過程中,由于空氣流通性比較差,會導致燃燒過程中不充分燃燒的程度比較高,加上與地下建筑中一些物品的接觸,或在火災中釋放出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氣體,為撲救工作帶來困難。與此同時,由于地下建筑中空氣流通性比較差,有毒氣體無法快速排出,也威脅到了火災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
其次,地下建筑火災發生過程中,由于建筑空間內氧氣含量比較低,導致燃燒的不充分,加上地下建筑中的空氣濕度比較大,以及燃燒中遇到一些水分含量較高的物品,會導致其釋放大量的煙霧,降低了火災區域范圍內的能見度,為撲救工作帶來挑戰。
2.2火災中人員疏散困難
對于地下建筑中的火災來說,人員疏散困難也是其一個主要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地下建筑中的亮度比較低,自然照明的能力不足,只能依靠燈光等進行照明。但是在火災發生以后,為了避免火勢的擴大以及產生爆炸或者對整體電路的影響,一般都會先切斷電源,這就造成了在地下建筑中發生火災以后,只能依靠應急照明進行照亮,而一般應急照明燈的數量較小,亮度也相對較弱,在缺乏可見度的情況下,人員疏散就顯得比較困難。
其次,地下建筑中的疏散渠道比較少,并且渠道比較固定,疏散距離比較遠。相對來說,—般地下建筑物的面積都比較大,空間范圍比較廣,而地下建筑一般疏散渠道和應急渠道比較少,與空間范圍的距離也比較遠,導致在火災發生以后,因為人員疏散時的擁擠問題,不能盡快對人員進行疏散。
最后,在一些地下商場等人群密集的建筑中,遇到火災以后人員疏散量比較大。地下商場在遇到火災以后,如果和其經營時間段重合,一般來說人群量比較大,在進行疏散的時候,人群數量與疏散渠道不成比例,造成疏散過程的困難。
2.3火勢蔓延迅速,撲救難度大
在地下建筑中發生火災,火勢蔓延迅速也是其特點之一,這也提高了消防人員撲救工作的難度。一方面,地下商場建筑、地下車庫中物品的可燃度比較高,在地下商場中,一些衣服、小食品等本身就具備可燃性,如果遇到煙頭以及電路老化帶來的燃燒等,火勢會迅速蔓延起來,地下車庫中由于停放大量車輛,在高溫的情況下會導致車輛油箱爆炸,成為火勢蔓延的助力。另一方面,由于火勢蔓延比較迅速,加上地下建筑中可見度比較低,消防撲救人員難以迅速確定火勢的位置,并且針對性撲救困難比較高,由此帶來撲救工作的困難。
2.4對建筑物破壞度強
地下建筑由于密封性比較強,導致在火災過程中建筑空間的溫度迅速升高,在高溫的情況下一方面會為火勢的推進提供條件,甚至帶來一些物品的自燃,另一方面高溫熾熱也會對建筑物本身造成沖擊,導致建筑物出現崩塌、裂紋等質量問題,甚至直接影響到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3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現狀
3.1消防設施投入不足,消防設施維護不善
隨著我國在消防制度方面的不斷完善,以及監管能力的不斷提高,我國地下建筑在消防基礎設施設置上日趨完善。但是這其中也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問題,即部分開發商考慮到經濟效益,在對消防設施購置、防火裝置安裝等流程中,存在著購置質量較差的消防器材,導致火災事故發生以后,自身的消防器材可用能力較差。另外,由于開發商自身在地下消防設施的監管能力較差,很多消防制度執行能力較弱,尤其是在地下建筑中嚴禁堆放雜物、禁止吸煙等規定形同虛設,進一步提升了消防安全隱患。同時,在較大的地下建筑空間中,消防設施與空間面積不成比例也是一個明顯的問題,這不僅是在房產開發與建筑中存在的問題,在地下建筑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明顯的問題,消防設施在裝置以后,多數地下建筑負責方不能夠對消防設施進行及時質量檢查,對有問題的消防設施進行及時維護與修繕,導致消防設施在應用過程中的質量不能保證。
3.2地下建筑中人員防火安全意識不高
對于我國的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來說,地下建筑中人員防火安全意識不高也是其中存在著的一個主要現狀。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即是地下建筑中的流動人員、安保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等三個方面。
首先,地下建筑中的流動人員主要包括消費者、居民等人群,這類人群由于自身對消防安全的意識比較薄弱,在購物或者停車的過程中,不能夠良好的按照地下建筑管理方的要求進行禁煙等行為,在地下建筑中出現明火以后,很有可能會導致地下車庫的起火,進而導致火災的發生。
其次,我國地下建筑中的安保人員也存在著自身素養不高、年齡較大的現狀,其在日常工作中擔負著地下建筑消防制度的執行工作,直接影響著消防安全隱患的存在和擴大。地下建筑中的安保人員在消防安全意識上存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自身不能貫徹消防制度的要求,缺乏禁煙、檢查安全裝置等意識。其次對流動人員的管理上也不到位。
最后,我國地下建筑中的管理人員自身消防安全意識也相對薄弱,導致在對日常消防防護工作中出現監督缺位的現象,相關消防安全制度形同虛設。并且地下建筑管理人員缺乏消防安全意識還體現在缺乏對流動人員的消防安全教育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缺少消防安全知識教育活動。
3.3消防監督設備和技術落后
現代消防要求在建筑中的防火滅火裝置要達到現代化、消防防護體系達到現代化以及消防監督設備和技術達到現代化,隨著我國人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的提升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在消防滅火裝置以及消防防護體系上都有不斷進步,但與此同時也凸顯出了消防監督設備和技術的落后。在地下建筑中消防監督設備主要包括煙霧報警器等裝置,消防監督技術主要包括對消防設施的監督技術、對建筑空間內線路等消防安全隱患的監督技術等。但是我國當前大多數地下建筑管理方在消防監督設備與技術方面,還停留在“被動性”的落后層面上,消防監督與報警體系不完善(如自動報警系統與滅火系統之間缺乏聯動能力),相關消防檢查與監督技術落后(如缺乏對相關滅火設施的定期檢查,導致一些滅火設施“帶病工作”),導致一些消防儀器設備出現問題,從而降低了整體的消防應急能力。
4地下建筑火災消防設施優化應用
4.1優化供給水管、消防栓設置
給水管、消防栓以及消防滅火器等是地下建筑中常見的消防滅火設施,也是對控制火情最為有效的設施。對給水管、消防栓以及消防滅火器進行優化布局設置,能夠直接提高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保障能力。
在供給水管的布局中,應當結合消防栓的布置點,進行室內給水點設計以及地下建筑使用空間以外的給水點設計,要確保在火災控制的過程中,能夠有機給水點的存在。在室內給水點布局上,要按照地下建筑的空間和使用面積,進行合理布局,保證給水點能夠兼顧所在區域范圍,在室外給水點的布局上,應該設置四個給水管相對較粗的給水點,在室內給水點無法使用的情況下,保證消防用水的布局,同時要對給水管進行定期檢查,防止因給水管斷裂等造成的給水問題。
在消防栓和消防滅火器的布置上,也要根據地下建筑空間的具體使用情況,設置適合數量的消防栓以及消防滅火器安置點,同時地下建筑管理方也要后備一定數量的消防滅火器,提高應急滅火能力。此外,在消防栓布置的過程中,一定要安裝測壓裝置,確保消防栓水壓制在0.1-0.14MPa之間,防止消防栓水壓過大,造成消防滅火過程中的次生故障,擴大人員傷亡。在消防栓的布置上,要充分結合建筑空間的使用情況以及建筑空間的大小,按照與建筑空間的使用比例進行設置,確保水槍、水帶、報警按鈕和消火栓箱的正常,并在設置完成以后,進行安全檢測。
4.2提高消防控制室使用率
消防控制室在消防滅火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也在日常的消防設施運行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滅火過程中,消防控制室主要的作用在于火災警報系統、滅火控制設備、報警信號接收和處理等,因此,在地下建筑火災的消防設置應用中,一定要提高消防控制室的使用率,從而來對其他設施的運行進行優化和監督。
首先,提高消防控制室對消防設施、工作人員的監督能力,在此過程中消防控制室要與安保部門、后勤部門保持聯系,在遇到建筑空間內的消防隱患信息以后,及時進行聯動處理,并且要對消防控制室專門安排有關人員進行值班,保證其正常運行。
其次,消防控制室的設置和布局上也要進行優化,這是其使用效果發揮的關鍵。根據地下建筑的空間大小,保證消防控制室的數量,如在地下商場中要保證消防控制室數量在兩個以上,在消防控制室的布局上,盡量具有地下建筑的靠墻位置,并要距離安全出口較近,能夠保證火災發生過程中充分發揮消防控制室的作用。
最后,發揮消防控制室的神經中樞作用,要確保消防控制室對火災報警控制器、消防聯動控制器、消防廣播設施、消防應急設施等的控制,并在該控制室的控制過程中,保證將上述消防控制設置進行體系化運轉,對消防系統的運行進行遠程控制。
4.3健全火災自動報警設置
在地下建筑中,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包括控制中心報警系統、集中報警系統和區域報警系統,具體來說包括煙霧報警器、自動噴淋系統等。在地下建筑火災消防設施的布置中,要加強消防控制室中控制中心報警系統、集中報警系統和區域報警系統的使用,并對這三種報警系統進行優化與聯動,將這三種報警系統與自動噴淋系統等進行聯動處理,能夠在警報信息發生以后,進行自動噴淋等簡易性的滅火處理。此外,還應該在三種報警系統中引入應急廣播控制等,并建立起這三種報警系統之間的聯系,提高消防控制室的應急能力。
5結語
地下建筑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優化空間使用的一種拓展,在對其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地下建筑的特點,進行消防滅火設施和應急處理設施的強化,地下建筑的火災相比地上建筑的火災更具有破壞力,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整棟大樓的安全性,對其進行消防設施的優化布置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消防設施的布置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具體地下建筑的使用來進行,做到對火災的“消”與“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