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碩 高瑞霞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的化學工業企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跡象,然而危化工業企業火災和爆炸等安全事故卻屢見不鮮。如何降低化工企業事故數量,提高其安全性成為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應用事故致因“2-4”模型理論對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廠爆炸原因進行分析,找出事件發展的內在聯系和原因。根據研究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為員工的不安全動作和設施設備的不安全狀態;間接原因是管理職員及一線操作人員缺少安全操作知識、安全意識不高、沒有良好的安全生產習慣;根本原因是化工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制度欠缺,根源來自相關的法律規范不健全、企業安全文化的欠缺。為此,從監管部門、企業、媒體和個人提出相應對策,進而推動化工企業生產的安全健康發展。
關鍵詞:化工企業;危化品爆炸事故;事故致因“2-4”模型;安全管理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相當重視化工企業的生產安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多次對安全生產工作作出指示。提出“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雖然在相關監管部門和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治排查處置,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現狀在總體上穩定向好,但就眼下全國形勢而言,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依然十分突出,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有出現,根據應急管理部2017年-2019年的數據來看,期間共發生18起典型的火災爆炸事故(見表1),共造成179人死亡,過去的安全工作更多是從已經發生的事故來總結經驗教訓,已經產生了危害的結果,造成的損失和傷亡無法挽回。要降低化工企業的事故,就要從隱患因素出發,從火災爆炸事故的本質特征來研究,結合多種事故致因理論,運用“2-4“模型結合實踐經驗,將危險遏制,從事后總結到事前預防,從而減少起數和造成的損失。
1理論基礎
事故致因理論是解釋事故怎樣發生,以及如何防止發生的科學理論。在事故頻發傾向理論上,海因希里提出了事故因果連鎖理論模型,揭示出其間一定的因果關系結果。隨后博德、亞當斯產生新的事故連鎖理論一管理失誤論,認定事故基礎原因是決策或管理制度的失誤造成,而把人的行為和物的狀態作為事故的直接原因。之后國內外眾多學者對事故理論進行了擴展,從企業范圍推廣到社會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形成系統理論事故模型。我國對于事故致因理論的研究較晚,但在國外研究基礎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傅貴等在國內外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事故致因“2-4”模型。
事故致因“2-4”模型是基于行為安全來解析事故致因,該模型認為“任何事故都發生在社會組織中,分析事故必須按組織進行”,按照事故發展先后的關系,將過程劃分為:組織行為引發個人行為,個人行為直接導致行為結果。此外,根據行為的影響方式,又將事故影響因素分為內部影響要素和外部影響要素。內部影響要素是行為者在同一組織中的影響要素,外部影響因素則是行為者機構外的其他機構或要素對行為者的左右。如圖1:
2案情簡介及案列分析
2019年3月21日14時許,江蘇省鹽城市陳家港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截止2019年3月25日16時為止,本次事故已造成78人死亡(其中56人已確認,22人待確認),全市醫院共有住院治療傷員566人,其中危重傷員有13人、重癥傷員有66人,當天出院為38人。
根據2018年2月8日國家安全監督管理局辦公廳發布的《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督促整改安全隱患問題的函》。其中在有關安全隱患問題清單中,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存在以下15個事故隱患。如表2所示。
3應用“2-4”模型對江蘇晌水天嘉宜化工爆炸事故進行分析
3.1直接原因
根據事故致因“2-4”模型可知,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以由在操作前線的員工造成,雖然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但是兩者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
物的不安全狀態是指引發本次事故的不安全的物態,如使用的設施和工具不合格;設施和設備存在故障;設施設備因老化或腐蝕出現損壞,導致事故發生等。
3.2間接原因
根據事故致因“2-4”模型中的事故致因鏈可知,間接原因是引起直接原因的前提。一般是由日常的行為習慣引起的。比如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所具備的消防知識,以及在操作中的安全習慣等。如在表1中宜化“7.26”爆炸事故中工人未意識到違反操作規程的危害。
3.3根本原因
在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中,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最主要的因素,安全管理體系可以按照標準指定,也可以自然形成。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是企業的安全管理模式,也可以是企業的安全管理結構等,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和制度使企業內部員工依照制度工作,產生習慣性的安全行為,從而影響間接因素,然后改變員工和設備的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從而減少隱患的發生。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發生事故的企業大部分情況是因為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有漏洞,或者是因為制度未落實引發的。
3.4根源原因
根源原因是政府法律法規不完善和企業核心文化的缺失。一些法律法規不完善,存在漏洞或者監管不力是導致企業隱患產生的根源原因。而企業的文化缺失使員工從思想上松懈,即使企業的制度再完善也無法落實到位,制度形同虛設。如:企業單方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安全的重要性,不斷的減少安全投入,以次充好,跳過安全程序,減少成本。沒有形成安全價值觀,為了利益最大化,減少安全教育和培訓,更有甚者在一些重要崗位臨時雇傭一些沒有安全培訓的臨時工,而不是培養真正的員工。無法形成安全的價值觀。
4總結和建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化水平越來越高,各地都相繼出現了大量的“工業園區”、“高新產業園區”、“化工園區”等眾多園區,安全生產成為重要的話題。防控安全事故不僅是企業的事情,更是政府監管部門和公民共同的事情。下面簡單從政府、企業、媒體、公民幾個方面提一些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4.1主管和監管部門
相關主管和監管部門應當不斷完善和修訂法律法規文件,使現行的法律和規范適應實際需求,必要時可以出臺一些強制性的措施進行規范。對于化工園區的選址問題,相關部門應當合理規劃,讓居民區遠離化工廠,減少化工企業事故對居民的影響。如響水爆炸事故中,爆炸地點距幼兒園直線距離僅1.1km,2km范圍內更是有多所小學和幼兒園。這樣的“安全距離”,或許符合江蘇省相關規范中化工園區與居住區隔離帶寬不低于500米的規定,但就事故造成的傷害和影響而言,此標準應予以重新審視。相關監管部門不僅要加大監管的力度,更要將監管落實到位,要多糾正、消除企業的安全隱患。進一步研究和修訂新的相關政策,結合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的提出合理的法律和法規。對于優秀的企業要進行鼓勵和補貼,對于違規的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鼓勵企業不斷改進生產工藝,降低安全隱患。監管部門也可以借助最新科學技術如“智慧消防”等加強監管和隱患排查能力。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多元治理,加大信息透明度,發揮政府職效。
4.2企業及相關單位
不僅要從技術上進行工藝改進,也要加強企業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把安全理念不僅僅體現在園區的標語上,更要深入人心,銘記在每個員工的心里。要加大安全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落實責任到人,出了問題有跡可循,責任到位,對于違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員工進行嚴肅的處理。加大對全體員工的安全知識培訓,做到培訓不走形式,隨機抽查考核,實施考核任用不合格辭退制度。加大對設備設施的維護力度,形成良好的巡檢機制,上報機制,出現隱患能第一時間解決,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4.3媒體、公民及個人
媒體要做好第一時間的輿論引導工作,公開信息報道,遏制謠言傳播,穩定社會公眾情緒。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信謠不傳謠,營造風情氣正的網絡輿情環境。自覺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
5結語
事故致因“2-4”模型在化工企業火災爆炸事故預防中有著很好的應用效果,該模型將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分為組織行為和個人行為。并解釋了事故鏈發展的4個階段:直接原因、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直接原因是員工的不安全行為和設備的故障。間接原因是管理人員和員工缺乏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沒有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根本原因是企業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根源是主管和監管部門法律規范不完善,企業的安全文化不健全。
通過以上總結,針對化工企業的發展雖任重道遠,但國家及行業一直都在努力完善,相信對應的管理體系系統會逐漸建立起來。通過對根源和根本原因的完善和健全,改善間接的不安全管理,從而改變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達到事故預防減少損失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