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一世紀以來,敘事學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研究對象漸漸涵蓋多學科領域。目前,當代電影現實主義類型片如何受到市場和受眾的認可一直是國產電影產業化以來所面臨的難點問題。本文試以《我不是藥神》為個例,從立體化敘事對象、二元對立的敘事情節、紀實性敘事語言等敘事學理論來探討該電影的現實關照。同時,該影片挖掘現實的勇氣和類型優化的智慧也能為當下國產現實主義電影創作提供許多有益經驗。
關鍵詞:敘事學;《我不是藥神》;現實主義
作者簡介:郭曉宇(1995-),女,漢族,福建福州人,贛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文藝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2--02
敘事無處不在,體現在電影藝術中,能充分展現電影的現實關懷。中國電影中的現實主義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它的身上體現出了極其明顯的意識形態性.在新時期電影中,對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的偏離和迷失,也讓中國現實主義電影遭遇了新的尷尬與困惑。本文試以《我不是藥神》為個例,從立體化敘事對象、二元對立的敘事情節、紀實性敘事語言等敘事學理論來探討敘事學視角下電影的現實關照。
一、立體化敘事對象
現實主義英雄片最顯著的特點是以人物為第一,偏愛塑造“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配角和反派的塑造都是為了服務于英雄塑造,情節可有相對獨立性,但多數時候也是服務于主要人物?!端幧瘛吩谌宋镱愋突D換上做出了巧妙地選擇,一是主角人物有充分的人物空間,二是配角人物亮眼且豐富,給予了敘事對象充分的可塑性。
首先,《藥神》是一部關于草根且面向草根的影片。程勇的人物起點很低,是一個事業婚姻雙失敗的油膩中年男和自私小市民,電影開頭的三組鏡頭交代了程勇的現狀:被房東催租,神油生意一塌糊涂;父親臥病,無錢醫治;婚姻失敗,兒子將被帶走。而后呂受益央求程勇幫助他走私價格相對較低的高仿藥印度格列寧救命。被生活所迫的二人走投無路達成合謀,隨后引出一系列人物的出場。被種種外在因素激勵和壓迫,經歷朋友瀕死慘狀和與病人的接觸,由藥販到藥俠再到藥神,完成人物的英雄轉變。這種人物的魅力在于人物的成長與反抗,在這個過程當中展現的英雄氣質是真正讓人動容的。《藥神》最后出現的十里長街送藥神的場面堪稱高潮場面,電影在此處進行的改編是為了更好地塑造這個社會英雄形象。嚴格意義上來說,程勇是個罪犯,但是在有些制度法規的陽光難以照耀的地方,英雄對于弱者而言,則是耀眼的存在,前面的缺陷放大,使得人物更加可行;后面的善良放大,使英雄更崇高。
同時片中配角人物的設計不僅為了說明主角,觀眾也能同樣感受到配角身上的光芒。在整個販藥團伙中,除了主角程勇,精明雞賊又軟弱善良的呂受益、代表信仰和救贖的劉牧師、艱難謀生但一身孤勇的黃毛和為女兒努力的勇敢母親思慧都是小人物,且是飽受磨難和煎熬的小人物,觀眾在他們身上能感受到的除了同情,也有對他們的欽佩,因為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生活著。
二、二元對立的敘事情節
《藥神》是根據真實故事進行改編的電影作品,是之前非常有名的“陸勇案”,以真實案件為依托的影視改編勢必要對素材進行合理的戲劇化轉變,才能使素材成為電影。創作者對素材進行了兩方面的戲劇化轉變,一是主線情節選擇將復雜豐富的素材進行二元對立的沖突設置,二是主線情節之外保留現實生活的復雜性、真實感。
在主線情節的選擇上,影片在敘事上簡化為正版藥商和盜版群體之間的矛盾,人物關系設置上,將主角置于情和法的道德困境之中。在故事敘事中突出人、關注人,從而弱化對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的關注,作品內部并沒有形成直接指向現實的張力。這種簡化為情節設計提供的便利,當然也為影片在復雜的現實語境中提供回旋的余地?,F實主義英雄片必然是非政府或相關體制內的社會人士,在處于弱勢地位的情況下,為了社會公平與正義,反抗固有的利益集體,結果或成功或失敗,但總能推動社會進步或促進公眾福祉?!端幧瘛匪夭倪x擇了非政府的普通人,突出了程勇與對立面的沖突,簡化了復雜現實,突出了二元對立沖突,對觀眾而言,更易獲得感同身受的情感體驗,從而進一步得到審美娛樂體驗。除此之外,因為程勇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所以還設置了警察為他的對立面,而程勇的小舅子曹斌則是兩個對立面的軟化劑,為故事增添一點溫情。結尾的十里長街送藥神既是高潮戲劇,也是對人物的一個圓滿。同時為了戲劇性,還設置了假藥商來制造麻煩。經過這種處理,情節的戲劇性得到了充分體現,電影的可看性也由此產生。
如果僅是對主線情節進行二元沖突的對立設置,容易使影片產生“懸浮感”,所以《藥神》在除主線以外的情節上,盡可能豐富細節,保留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和真實感,相當具有感染力。比如一些經典臺詞的設置,“為了救人而違法有什么錯,上帝不是說了嗎?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边@些臺詞由不同的人物角色說出,充滿了現實的殘酷和生活的悲涼,也是對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
《藥神》的故事情節前后進行了由喜劇到悲劇的類型轉變,隨著情節的轉變,人物也發生了轉變同時更加豐富立體,觀眾在情緒上也經歷了由喜到悲,能產生充分的共情,是非常成功的情節設置。
三、紀實性敘事語言
圖像敘事是當前敘事表達的新模式,體現在電影藝術中表現為鏡頭語言。如果只有人物和情節的圓滿豐富,那便只是一個好故事,成功運用鏡頭語言表達故事才能稱之為好電影。
作為現實主義電影,人物是電影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創作者指出“它不需要給展示環境與氣氛留太多空間,它重要的是拍人,拍這系列事件中的真實人物?!痹谶@種創作理念之下,為了將人物從復雜的現實環境中剝離出來,影片缺乏景深調度,聚焦角色,將環境靜態化或模糊化,放大人物細節,使人物更加真實可感。影片選取1.85:1畫幅,大量運用小景別、手持攝影、低調布光與低飽和色彩,攝影師也頻頻強調受到巴贊和新現實主義帶來的啟發。以布光和色彩為例,紅色在曖昧與危險、生命中自由轉換,白色與死亡意象反復疊現。同時一些超現實的布景設置使得信仰成為一種力量滲透進敘事之中。整部影片充滿了紀實美學,關注現實生活,捕捉場景的真實與特質,巴贊認為:“敘事的真實性是與感性的真實性針鋒相對的,而感性的真實性是首先來自空間的真實”。影片選取的場景與環境給人充分的浸入式體驗感受,冰冷的醫院、嘈雜的酒吧、昏暗的住所等,都展現了小人物的生活不易。同時影片中還穿插了大量病患群體及家屬的靜默表演,也加強了影片的現實呼應,成為觀眾共情的催化劑。由此不難看出,影片是以典型的寫實的現實化影像服務于情節,通過鏡頭語言使電影更加出彩。
任何商業電影,都需要在意識形態和主流文化的框架內進行探索,《藥神》就是在框架內探索成功的典型代表。國產主流電影如何能同時承擔起對社會問題既有原則又有高度的批判是需要長期探索的?!端幧瘛返闹匾獌r值是在這個方面進行了忍著思考,呈現出了既有社會現實意義又有充分戲劇張力的作品,觀眾的反饋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大家等待這種有價值的國產電影已經很久了?!端幧瘛钒l掘現實的勇氣和類型優化的智慧為當下國產現實主義電影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經驗,現實主義與市場是不沖突的,同時,現實主義必然不可能是“懸浮”的,它脫離不了現實處境。所以現實主義不僅僅是一種創作手法,更應該是一種創作觀念和創作態度,一種以人道主義為中心的直面現實生活矛盾乃至陰暗面,但仍能給予人溫暖的光芒。只有這樣的電影才能真正照進現實,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周涌.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之路[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2]陳曉云.中國當代電影思潮與現象研究,1979-2009年[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
[3]陳剛.《我不是藥神》: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的回歸[N].文藝報,2018
[4]饒曙光.現實底色與類型策略——評《我不是藥神》[J].新作評議,2018
[5]蔣堯堯.新時期中國電影紀實美學研究述評[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