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思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發國際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危機、治理危機等疊加共振,嚴重沖擊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和思想基礎。全球化會走向何方,成為當下世界性熱議話題。隨著國際社會不斷加強抗疫合作,中國智慧不僅成為各國有效應對疫情的寶貴思想公共產品,也為國際社會破解全球化困局提供了理論支撐、指明了努力方向。
以開放創新的中國實踐破解全球“三鏈”斷裂的困局。疫情蔓延和防控升級影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出現斷裂,很可能引發重要行業“再本土化”,加劇逆全球化趨勢,甚至有觀點認為,疫情將是“壓垮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國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面取得先手優勢,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充分展現制度優勢和經濟韌性,有力增強國內生產者和跨國投資者信心,為引領全球經濟復蘇打下良好基礎,為確保全球“三鏈”穩定安全注入強心劑。中國正在以國際版防疫健康碼、“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催生全球化的新結構和新形態,努力將全球化的“暫停期”轉變為升級迭代的“機遇期”,推動其進一步向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以合作共贏的中國擔當破解國際社會“存量廝殺”的困局。面對影響巨大的疫情,各國對生命安全的擔憂迅速演化為一場全球化時代的生存危機。對抗與沖突從防疫物資的爭奪迅速蔓延至金融、軍事、能源等諸多領域的博弈,“世界正滑入零和博弈、‘存量廝殺的‘馬爾薩斯陷阱”,作為全球化重要前提的國際合作被一些國家拋諸腦后。同時,疫情給現行國際機制帶來了挑戰。美國向世界衛生組織發難并宣布中止資助,一些地區性組織應對效能也顯不足。但是,疫情防控絕不是一場“你輸我贏”的簡單博弈,國際秩序也不應被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所支配。“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中國正以“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凝聚國際力量,推動各國在生物安全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展開對話溝通,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協調下的全球抗疫和紓困行動,呼吁二十國集團等國際機制共同保障全球貿易的穩定與暢通。抗疫實踐深刻表明,在這個休戚與共的世界,只有攜手同心、共謀發展,才能攻堅克難、同渡難關。中國提出的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將繼續引領各國以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升級版的全球化筑牢基礎、增添動力。
以人民至上的中國理念破解全球價值觀體系“異化”的困局。以美西方為中心的全球化體系創造出一個精巧而高效的“財富離心機”,在迅速“萃取”價值、創造巨額利潤的同時,對氣候環境、財富分配、民眾健康等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疫情面前,某些國家將稀缺的試劑和藥品優先向精英群體提供,某些政客把疫情防控視作打壓競爭對手、撈取政治資本的捷徑,甚至有個別西方國家不斷向中國“甩鍋”、展開意識形態圍攻,完全摒棄了人道主義原則和同舟共濟精神。中國秉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旗幟鮮明地反對將疫情政治化,倡導國際社會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得到高度贊譽和廣泛支持。在不計成本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不計前嫌慷慨分享抗疫經驗、不計回報盡力提供幫助的背后,閃耀的是人性的光輝,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這與“資本至上”的價值觀體系形成鮮明對比,必將凝聚起國際社會的思想合力、推動新型全球化深入發展。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國際分工合作的大趨勢不可逆轉,中國智慧助力破解全球化困局。中國將與各國一道,風雨同舟、砥礪前行,共同迎接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鄧長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