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敏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學改革活動越來越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生物教學的創新改革,為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基本的環境。高中生物教師要緊密結合學生現有對生物學基礎的興趣特點,以及他們的創新能力發展情況等,并結合具體的學科教學需要,規劃教學內容,給學生更多創新的啟發和引導。
[關鍵詞] 高中生物教學;創新能力解析
高中生物學科教學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有了越來越多新變化,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離不開教師細心的引導和系統的規劃布局。創新是一種意識,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改變學生學習的理念和方法。在社會結構發生變化的過程中,高中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基礎教學方式方法不斷調整,素質教育全面推行,高中生物課程改革已經成為高中教學發展的有效途徑。高中生物教學創新,需要針對教學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期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創造力,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為先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角度設定教學目標和整合教學方式。學生利用一門課程知識技能進行創新創造,首先需要他們對這門課程有著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濃厚的興趣可以帶領學生突破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且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入鉆研。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筆者認為生物課程的教學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物學科教學可以從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生物科學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所以,如果能夠從生活的角度入手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科有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可以進一步強化他們外部的學習動機,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概念原理都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去認識和理解,逐漸地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的基本思維,幫助他們更好地借助生物學知識去分析和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二)注重生物與社會熱點問題的聯系
由于很多社會熱點事件與生物課程內容息息相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適當地插入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引導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進行分析。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們能非常及時地了解很多的社會熱點事件。然而,他們缺乏學科專業的素養,對很多問題分析得不夠透徹,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科知識的框架,幫助學生去分析那些實際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積極性。要讓學生能夠帶著解決問題的意識學習生物課程,從創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角度,促進學生創新高效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
(三)借助創新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這樣的效果比較突出。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們打造出類似生活實際的空間,學生可以聯系現實生活,有針對性地借助生物學科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的實質是以發展學生的心智、能力為主,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這就是學校所倡導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兩主”教學模式。而實際教學中,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認真做。教師創設思考問題的空間,就是設計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一個獨立思考、自我感悟、自主發展的空間。所以,打造出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學習生物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讓教師對每一節課有針對性地創新教學,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讓學生學會學習為創新創造打下扎實的知識和能力基礎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主人的角度培養其學習積極性,而且讓學生能夠有責任、有擔當地學習一門學科,讓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帶著一定的責任感學習生物課程,幫助學生建立起較強的內部學習動機,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
(一)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規律,才能建立起較為充分的自我效能感,在學習生物課程及其他課程的時候,才會擁有更多的自信。尤其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學生容易產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行動,而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事半功倍,他們會有較高的自尊感,在創新學習中也容易有更加優秀的表現。例如,在講《細胞增殖》一節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具體問題作為自學提綱:
1.細胞的有絲分裂間期是細胞的間歇期嗎?如果不是,為什么?2.各時期的變化特點是什么?3.是什么機制保證了前后代的穩定性?等。這樣的一些問題,讓學生能夠結合這些問題進行自主學習,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們分享出各自的觀點,這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給大家更多的啟發,所以,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有助于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讓學生主動建構學習
高中生物這門課程自成體系,要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化學習,所以,主動構建的學習方式比較適合學生在高中生物這門課程中深入學習和鉆研。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不僅需要他們發生思維創新意識,更需要他們具備基本的能力,而基本的能力就是一門課程,是比較系統化的知識和技能,所以,主動構建式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更有助于他們建立科學嚴密的知識框架。因此,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對發展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一種學習方式。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需要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更加適應高中的學習環境。生物學科教學的要求,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學生有所創新創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更加自主化安排學習。學生如果只是被動地學習,死記硬背,很難有所創新和發現。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能夠提前預習,課后及時地復習,反思總結,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建構嚴密的知識框架體系,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借助實驗探究學習促進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發展
(一)創造實驗教學的有利條件
高中生物這門學科的創新創造成果的出現,必然離不開實驗活動,在教育教學中創造有利條件,并且在完成經典實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培養他們通過實驗活動進行再創造的能力,而教師要做的重點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驗學習條件。從硬件設施方面,爭取獲得學校的大力支持,給學生更加自由靈活的實驗學習安排。這樣可以充分借助學校的硬件設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從創新實驗中獲得學科知識,更加熟練地掌握和應用。
(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
學生要在實驗中進行科學的創新探索,所以,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點滲透的內容,結合一些經典和創新時間,來傳授科學精神和方法,提高學生們的創新基本素養。
(三)提高學生實驗學習的創新意識
用創新意識引領實驗學習活動,如教學“探究酶的特性”,在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讓學生按照實驗基本的步驟,提出相關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制訂出探究計劃,并實施計劃,進而得出結論,分析并討論。在整個實驗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按照這樣的步驟開展實驗,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唐玲.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9.
[2]許桂芬.高中生物課中開展創新思維教學的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