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顯炤
[摘 要] 數學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學科,學生都很重視數學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許多教師應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教學,然而在教學中往往忽視問題的設置方式,不強調暗示的重要性,使學生缺乏主體體驗。基于此,筆者在分析初中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問題導學相關理論,找到正確的應用方法,以更好地提升問題導學法的實踐價值,從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 問題導學;討論教學;數學;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能使教學效果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掌握和理解與數學新知密切相關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問題導學法注重討論相關疑難問題,借助問題這一“紐帶”貫穿于教學始終,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創新思維品質。
一、問題導學法概述
問題導學法的思想由來已久,早在孔子教學中的“出世,出世”,意思是:如果學生自己只想通過教師理解,而沒有任何積極的思考,就不要啟蒙;如果學生想說,卻不知道怎么做,就不要啟蒙;給學習者舉一個例子,如果他沒有指出其他方面,不要直接告訴他。
隨著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的發展,問題導學法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不斷得到教育工作者的改進。袁振國曾發表過一篇文章《2001年之間更重要的問答》,他提道:“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首先要用問題導學法保護和發展他們的問題意識。”問題導學法是以知識為背景,對問題從“發現—解決—尋找”三個步驟來完成,能使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問題引導的導師角色,是學習的促進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數學問題導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復雜、多元的現實問題的背景下學習數學。
問題導學法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分工合作,確定他們已經知道的、他們需要知道的,以及如何在何處獲取可能導致問題解決的新信息。在問題導學法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對問題的信心,在鼓勵學生的同時,也要延伸他們的理解。
問題導學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自己的原則、特點和教學過程。據專家研究發現,問題導學法具有以下六個特點:一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二是小組學習;三是教師是推動者和引導者;四是形成和組織有針對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五是問題只是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媒介;六是通過自主學習獲取新的信息和知識。
總之,問題導學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及數學能力,選擇問題導學法是可行的,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必要分析找出哪種問題導學法在教學中更有效。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現狀分析
(一)導學理念革新不夠
有些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轉變,在問題導學過程中片面地將提問活動理解為一系列的解題與數學答題方法之間的對應。教師通常都是根據一些典型的問題進行分析,分析數學題型結構特征,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規定的解法去做。以便讓學生接受教師的問題,當然短期內學生會有一定收獲,成績也較理想,但長此以往,無法發揮數學問題導學獨有的價值和作用。
(二)忽視問題的設置方式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把精力投入解題方法的研究中,卻忽略了數學問題教學的深層次鉆研及數學教育價值的深入研究。一些教師的問題導學教學只是傳統課堂教學的翻版,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問題教學法進行創造性的發揮,導致教師只是死板地套用,而不是用教材教,學生的學也就缺乏靈活性。另外,大多數教師只關心學生的答案,而很少考慮學生在解答問題中的興趣、態度、情感體驗。
(三)忽視學生的主體體驗
問題導學應當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實際應用中,有些教師生怕自己設計的問題學生不會,造成提出的問題難易程度把握不夠,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或同學間的探討來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其結果是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常被教師的模式所限定而不能很好地進行發散,只是做著機械的反復訓練,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態度、習慣、方式的培養被忽視。
三、初中數學問題導學法的實踐
(一)注重問題的有效設計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愉快地尋找問題,教師應努力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了解問題,討論問題,最后根據問題的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例如,如何在數學課中選擇一個反思點,在不同類型的數學概念中設置不同的問題,采用漸進式、比較式等方式提問和質疑。
在教學“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時,教師引出問題:我們怎樣確定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條件?在此基礎上,根據這一判定條件讓學生討論分析,學生紛紛展開激烈討論,找到了邊和角之間是相等的,此外還提出角平分線重合的看法等。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學生已經找到了幾種判斷方法。最后,結合這一案例,教師對學生的判別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和歸納,對問題進行全面的解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擺脫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克服了以前只求“師”不求“思”、當忠實“聽眾”的不良習慣,積極大膽地合作討論和交流,主動地探求知識。
(二)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
在教學中,學生經常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卻出乎教師的意料。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情境,使學生容易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獨立研究和分析中可以對問題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相似多邊形”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圖形變化演示的情境,展現出5組不同的相似多邊形,讓學生對這些多邊形進行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①]這些演示的圖形中有什么共同之處?[②]總結相似多邊形需要幾個基本條件。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根據設定的情境內容進行自我探索,從而總結歸納出數學知識,形成自主探究思維能力。
(三)把握問題引導方向
在問題導學中,需要學生根據教師引出的問題,按照非常規的思考方式和不同角度找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對此,教師需要多鼓勵學生對解答問題的方法大膽設想,采取多種算法解答數學問題,在多角度評價中全面掌握數學知識,選擇自己認為最高效的解題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把握住問題的導向,引導學生懂得提煉核心信息,促進學生形成綜合性的解題思路。例如,首先給出可采用的幾種解答方法,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類比后選擇自己認為的最佳選項,最后讓學生使用已學過的知識在新的問題中實踐創新,教師通過制定科學的指導策略,可以有效深化數學知識。
四、結語
總之,初中數學知識結構較為嚴謹,在問題導學法實踐中,教師要堅持進行教學總結與反思,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及時加以改進。問題導學法還有待廣大教師進一步探尋如何靈活有效地貫穿于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參考文獻
[1]佚名.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整合運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9,(36):117.
[2]李新萍.關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46.
[3]孔建霞.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