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延輝
關鍵詞:高校 ?固定資產 ?現狀及建議
近年來,隨著高校各項事業的日益發展,高校軟、硬件等設施的配置,使高校的各項資產特別是固定資產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價值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9年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政府會計后更加強了對資產的管理,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資產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性資產,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存貨;非流動性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長期投資。不同類別的資產也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一)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理念陳舊,管理意識淡薄
由于高校屬于事業單位,長期以來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在資產購置時,一次性列入支出,并不考慮固定資產的使用成本,雖然實行政府會計制度后,對固定資產要求計提折舊,但在高校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的意識中還沒有真正將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放在重要地位上。另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方式也比較落后,有些單位財務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與資產管理部門的系統兩者之間存在數據不匹配,這會造成固定資產數量模糊,賬賬不符的現象發生,也會讓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下降。
(二)資產管理制度不到位,監督機制有所缺失
高校在制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時,沒從實際情況出發,只是針對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設置,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由于制度沒有考慮高校的實際情況,因而在執行時隨意性比較大,有很多固定資產的管理受人為因素較大,這就會造成資產的無形流失,而且資產的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沒有按期進行盤點,造成實物與賬務數據的不一致。另外崗位設置不合理。一些高校在設置崗位分工時,只考慮人員的節約而忘記了崗位的分離,出現一人身兼數職,既承擔實物資產的驗收、使用等管理的整個過程。導致資產的流入和流出有很大的隨意性,易引起資產舞弊的發生。
(三)資產的配置不合理,易造成資產的浪費
近年來,高校的各項事業迅猛發展,使得高校固定資產的購置數量有了很大地提高。但高校的一些資產在取得時未經過全面的分析和評估,購置后的資產與實際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有些出入,還存在一些重復購置的現象,這一方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使教學、科研工作上存在資產使用的偏差。
(一)強化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理念,完善高校資產管理制度,將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高校要強化固定資產管理意識,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上的問題進行剖析,從源頭上完善固定資產管理:(1)針對固定資產責權不明的情況,建立權責明確制度,由專門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全面管理,各業務部門設專人對本部門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明確各部門和每個職工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權與責;(2)認真學習政府會計制度,將新制度中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完善到原有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中來,同時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界定固定資產的范圍,強化固定資產在購置、使用與維護、安全、價值、效益、報廢或處置等各方面的相關規定,并嚴格按照制度執行。如在固定資產取得時,使用部門在提出購置申請時,資產管理部門要對相關資產進行調查,并根據學校年度固定資產購置預算,如符合相關規定就按照制度辦理相關手續。財務部門負責總賬,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固定資產明細賬,使用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卡片管理,這樣各司其職,一切按制度辦事,避免人為因素地隨意性管理,各部門、各院系要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將固定資產的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實現高校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
(二)努力建設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網絡平臺
高校為更好地管理固定資產,發揮固定資產的效益,就要引進和完善信息化網絡技術,建立或完善固定資產數據管理系統,在網絡上動態對固定資產的配置、使用維護、投資、報廢處置等相關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類統計。從而達到分類管理的目的。并利用相關信息實現高校固定資產的實時動態化管理和優化配置。
(三)完善高校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監督機制,實現固定資產的效益
在高校制定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固定資產的管理監督體制,將有利于減少高校固定資產浪費現象的發生。在制定高校固定資產內控制度時要將內控制度涉及到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維修維護、清查、處置報廢等各個環節,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將責任和監管落實到每一個人。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高校教職工的積極性。還能增強職工的責任感。為加強資產的監督與控制,監管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資產的管理進行監督檢查,特別是在資產的購置環節上,要進行全過程跟綜和監督,明確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的職責,避免相互推諉,也可有效降低固定資產舞弊現象的發生。從而實現高校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模式,推動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彥謙.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的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3).
[2]李瑞芳.基于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8(2).
[3]王曉杰.新常態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的問題與措施[J]. 財會學習,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