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華
摘 要 隨著南疆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紅棗產業逐漸成為該地區農業發展中的重點項目。雖然地區良好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發展政策為紅棗種植提供了積極的推動力,但由于病蟲害問題突出,南疆地區紅棗種植仍然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基于此,在分析病蟲害為害性的基礎上,就南疆地區常見的病蟲害類型及防治病蟲害的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 南疆地區;紅棗;病蟲害防治
新疆南疆地處廣袤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及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盆地。該區域冬季寒冷,夏季酷熱,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為紅棗種植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同時,近年來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在南疆農業發展方面的政策扶持也為紅棗種植提供了有利的支持。2019年,中國新疆(阿克蘇)紅棗、核桃產業發展論壇上的數據顯示,從2001年開始,南疆地區每年幾乎以6.67萬公頃的速度擴大棗樹種植面積,截止到2019年10月,南疆棗樹種植面積已達到53.33萬公頃。從提升棗樹產量的視角來看,除了擴大種植面積以外,還要采取必要的種植技術。而在影響棗樹產量的眾多因素中,病蟲害是較為突出且對產量影響較大的因素,需要進行專門和針對性的管理。
1 南疆地區紅棗病蟲害的為害性分析
紅棗病蟲害種類多、分布廣、致因復雜,防治難度較大。因此,南疆地區的棗農要借助科學技術準確掌握病蟲害對紅棗種植的影響,關注病蟲害的為害性,保持紅棗種植的科學性。根據以往紅棗種植情況,病蟲害對紅棗種植的為害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
1.1 影響棗樹生長
病蟲害對棗樹生長的影響往往貫穿棗樹生長的整個階段,并且對棗樹生長的影響也比較明顯。一旦棗樹受病蟲害侵襲,棗樹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就會出現不正常的生育狀態,如出現不同程度的生長緩慢甚至死亡現象。
1.2 降低棗樹產量
受病蟲害侵襲的棗樹,會在營養、光照吸收等方面出現問題,開花、掛果和成熟會出現異常,最終產量降低。而且病蟲害具有傳染性,隨著其不斷蔓延,會使棗園乃至整個地區紅棗的產量明顯下降[1]。例如,2013年,南疆地區發生的黑斑病,使棗園的產量下降了50%以上。
1.3 挑戰紅棗種植技術
病蟲害防治是南疆地區紅棗種植中面臨的重大問題,防治病蟲害除了依靠嚴格的種植管理外,還需要借助科學的種植技術,通過合理施肥、施藥來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在紅棗實際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不斷發生對防治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及時根據病蟲害的實際特點和產生原因不斷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案,這對于棗農以及當地的農業政府組織來說,均是較大的挑戰[2]。
2 新疆南疆地區紅棗種植中的主要病蟲害
紅棗種植中的病蟲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蟲害兩類,其中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炭疽病、縮果病、棗銹病、日灼病、皺胴病等,蟲害主要包括棗步曲、棗黏蟲、盲蝽、紅蜘蛛等。結合近年來南疆地區紅棗種植的實際情況,發生比較多的病蟲害主要有以下5類。
2.1 紅蜘蛛
紅蜘蛛是阿克蘇地區的一種常見紅棗病蟲害,以二斑葉螨為主,以成螨、幼螨和若螨集中在棗樹的葉芽和葉片上取食葉汁液為害棗樹生長。一旦棗樹發生紅蜘蛛災害,棗樹的花瓣就會難以開放和舒展,嫩葉會慢慢皺縮、扭曲,老葉則會出現失綠的斑點,并逐漸擴大成片。當棗樹發生嚴重的紅蜘蛛病蟲害時,棗樹的葉片會呈現出黃色,并且會出現落葉、落果等產量下降的情況。紅蜘蛛的高發期為每年的6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中6月中旬,棗樹上的螨量會急劇上升,蟲害擴散;7月下旬至8月中旬,受有利于繁殖的氣溫、相對濕度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螨開始大量繁殖,對棗子的成熟產生重大影響。
2.2 梨園蚧
梨園蚧是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病蟲害,雖然近年來零星發生于南疆地區的棗園中,但其對棗樹生長的影響很大。梨園蚧一般分為雄蟲和雌蟲兩類,其中雄蟲有翅,會飛,雌蟲無翅,形成蚧殼,發育成熟時,雌雄交尾,雌蟲產仔胎生繁殖,經過繁殖后的仔蟲具有爬行快的特點,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轉移擴散,并向棗樹的嫩枝、果實、葉片等部位轉移。一般而言,仔蟲會在1~2 d內找到合適的位置,然后以身體的四針刺入棗樹的組織內,吸食棗樹枝條、果實或葉片的汁液。受梨園蚧為害的枝條,通常會出現大量密集的灰白色小點,這些小點下方及周圍區域會呈現紅色的圓斑,嚴重時枝條的皮層會爆裂,枝條的生長受到抑制,最終出現枯萎甚至枯死[3]。
2.3 大球蚧
大球蚧是一種寄生于棗樹枝干上的雌性害蟲,因成蟲外形呈現出一層類似于圓形的較厚角質而被稱為大球蚧。該類害蟲的雌蟲體長最長可以達到1.8 cm,成熟后的雌蟲為紅褐色,并且身體中夾雜有黑色或者灰色的斑點。產卵后的雌蟲身體顏色會加深,也會變得更加堅硬。相較于雌蟲而言,雄蟲的體長短,最長的為2.5 mm,成熟后會出現前后兩對翅膀,其中前翅發達,后翅逐步失去飛行的功能,僅發揮平衡身體的功能。在繁殖方式上,大球蚧一般繁殖周期為一年,若蟲期的大球蚧會依附于棗樹的枝條上越冬,并于次年的3月末4月初開始活動。
2.4 棗癭蚊
棗癭蚊同樣是分布于北方的一種果樹病蟲害。其成蟲分為雌蟲和雄蟲,雌蟲的體長一般為1.4~2.0 mm,雄蟲的體長一般為1.0~1.3 mm。在繁殖上,棗癭蚊1年一般繁殖5~7代。在為害方式上,棗癭蚊對棗樹的為害主要體現為幼蟲對棗樹幼葉的侵蝕,受幼蟲侵害的嫩葉會呈現淺紅色、紫紅色腫皺的筒狀,不能正常伸展,且出現質硬而脆的狀態,最后慢慢變黑,并枯萎脫落。
2.5 棗步曲
棗步曲每年繁殖一次,一般以滯育蛹在棗樹下土中越夏、越冬;次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成蟲羽化出土,羽化當日或次日產卵;4月下旬到5月上旬,卵孵化成幼蟲;5月下旬到6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向下爬,在棗樹周圍土內化蛹,越夏越冬。在為害方式上,棗步曲幼蟲對棗樹的為害最為嚴重:1)棗樹萌芽階段,初孵幼蟲開始侵害嫩芽,嚴重時可能會吃光棗芽,造成棗樹大量減產;2)棗樹展葉開花階段,隨著幼蟲蟲齡的增加,其食量也明顯增加,會吃光棗樹上的全部樹葉、花蕾,造成棗樹絕收。
3 南疆地區紅棗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對于南疆地區的紅棗產業發展來說,掌握紅棗病蟲害的為害性及其產生原因、特點等內容僅僅能夠幫助了解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還需要結合紅棗種植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才能夠確保紅棗產業發展的穩定性、持續性。結合上述對部分典型病蟲害的分析,南疆地區的紅棗病蟲害防治應當從以下4方面措施著手。
3.1 合理進行棗樹密植
密植是棗樹病蟲害防治中的關鍵階段,保持良好的棗樹種植密度可以防止病蟲害滋生、傳播的風險。在實際的棗樹種植和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對棗園進行整形修剪,為棗樹林創造通風透光的良好條件,同時還要盡可能矮化密植棗園,在棗樹休眠期,可以重短截主干上的各層主枝或結果枝組,僅保留基部的5~10 cm,并利用新枝條二次枝上的棗吊結果。
3.2 科學施肥、施藥
在棗樹種植過程中,要根據棗樹生長的不同階段進行合理施肥。在土壤上凍前,宜在棗園中施用腐熟的羊糞或雞糞;4月中旬棗樹萌芽前,追施以氮肥為主的萌芽肥;6月上旬施著果肥;7月下旬施果實膨大肥,其中著果肥、果實膨大肥要適當增加磷肥的比例。同時,為提高棗果的品質,7月上旬開始,可以對棗樹的樹葉表面噴施氨基酸鈣、腐植酸鈣等有利于棗果吸收的鈣制劑。在棗果成熟期,可以適當噴施果膠溶液,防治裂果病等病害。當然,要注意根據棗樹和棗果的生長情況確定相應的施肥、施藥標準,避免因為施肥、施藥過量導致病蟲害抗藥性增加。例如近年來,由于部分棗農多次大劑量使用高毒、復配農藥,使棗步曲對多種農藥產生了抗藥性,導致一些農藥在防治棗步曲方面失去了原有的藥效[4]。
3.3 合理控制土壤濕度
合理控制土壤濕度是病蟲害防治中的關鍵性措施。應根據南疆地區棗樹生長需求,對土壤濕度進行合理控制,主要是通過灌水、排水的操作來實現。1)要根據棗樹的實際生長情況,適當采取灌溉或者排水措施,對土壤中的水分進行合理控制,避免水分變化過大。2)要在果樹生長的關鍵時期合理調控土壤濕度,避免土壤濕度過大造成的病蟲害、細菌滋生與傳播[5]。例如在棗果變色轉紅時,要適當進行排水,防止水分過多造成土壤濕度過大,滋生更多的細菌,引發病蟲害。
3.4 重視休眠期棗園的管理
在紅棗種植過程中,多數病蟲害的產生是因為忽略休眠期棗園的管理。雖然休眠期是果樹休眠待長的時期,但也是病蟲害防治的“黃金時期”。該階段,要通過噴施相應的藥劑來清潔棗園,保持棗園土壤清潔。例如在春季,可在棗園噴施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的菌源,殺滅出蟄的紅蜘蛛等。
4 結語
病蟲害防治作為南疆紅棗種植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需要根據紅棗種植的實際情況給予足夠、科學的重視,并根據具體的病蟲害特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總之,病蟲害防治除了需要采取規范性的管理措施外,還需要借助科學的技術手段,通過技術來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切實保證紅棗的種植效益。
參考文獻:
[1] 付宇博.南疆地區紅棗病蟲害防治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11):84,87.
[2] 尼加提·吐爾遜.紅棗栽培中的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江西農業,2019(14):27.
[3] 閆旭龍,來有玉,董瑞.新疆南疆紅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19(13):65.
[4] 艾米迪古麗·肉孜.紅棗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園藝,2017(18):53.
[5] 阿依古·司馬義.紅棗大球蚧的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15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