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民 梁金柱
【摘要】對分課堂是由復旦大學教授張學新于2014年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將課堂教學流程進行適當?shù)恼{整,以實現(xiàn)課堂的“對分”。該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師生的自主性,能夠幫助學生將體育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從而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首先對當前我國高校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弊端進行解析,主要包括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乏思考、學生興趣度不足以及學生體育成績考核方式單一等。然后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進行重點闡述,即精心設計安排知識講授、積極組織討論式學習、合理進行知識總結與評價,以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對分課堂 高校體育 教學模式
一直以來,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發(fā)展目標主要在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及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然而,根據(jù)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如今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并不十分理想,總體上講,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呈現(xiàn)出逐步下降的趨勢,而且仍然有很多學生缺乏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仍然應該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主要抓手。正是基于這一情況,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得以產生。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將課堂時間分為兩半,一半用于教師講授知識,一半用于學生自主討論學習,為學生的討論式學習提供更多的時間,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加強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討論式學習時間不足的弊端。但是,對分課堂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提出,給教師的教學設計、知識講授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挑戰(zhàn),教師可以用來講授知識的時間縮短了一半,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設計進行相應的改革。
一、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
1.教學方法單一。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解示范法,教師主要對體育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對體育運動技術動作采用講解與示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教師的“教”,卻忽略了學生的“學”。而且不管在哪一課堂中,都統(tǒng)一地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
2.學生缺乏思考。體育教學中,不管是是體育課堂常規(guī)教學,還是體育技術動作訓練中的準備活動與學習中,教師普遍采用講解與示范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通常帶領學生對技術動作進行模仿練習,而學生也很少主動對老師所講解的內容與示范的動作進行深入的思考,很少有學生對這些動作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以及價值等方面進行思考。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
3.學生興趣度不足。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一味地進行講解與示范,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機械地模仿教師所教授的動作,缺乏自主獨立的思考。師生與生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與互動。久而久之,學生對這一單一的教學模式漸漸產生乏味感,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沉悶的課堂氛圍更是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4.考核方式單一。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學生體育學習的綜合成績主要由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組成,其中,期末成績所占的比例較多,而平時成績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少,同時還忽略了學生的進步情況、學習態(tài)度、身心素質等其他方面的情況,單一的考核方式難以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而且這種過于注重學生期末成績的考核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不注重平時的體育學習,只是在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難以真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與終身體育意識。
二、高校體育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1.精心設計安排知識講授。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只留一半的課堂時間用于教師講授知識,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師而言或許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因此對于體育教師而言,課堂中一半的時間也足夠教師來講授知識。然而,即使是這樣,體育教師也應該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設計,使得自己的講授過程更加精簡化,為學生的體育技術練習與討論式學習留出更多的時間。比如,體育教師在教授陳式太極拳第一課時,在引導學生完成準備活動之后,可以對陳式太極拳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包括陳式太極拳的起源、發(fā)展與價值等方面,然后對陳氏太極拳中的前六個技術動作進行講解與示范,并指導學生練習。在指導學生練習陳氏太極拳技術動作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對陳氏太極拳的步型、手型與身型等基本動作進行重點講解與示范,為學生學習之后的技術動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果教師所需要講授的理論知識比較少,則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如果理論知識內容比較多,則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好相關理論知識內容,在課堂中教師只需對其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講授的語言要盡可能地簡練,教學組織盡量科學合理,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時間。總之,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要求體育教學理論知識的講授過程要做到凝練、科學且高效。
2.積極組織討論式學習。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將一堂課中的后半段時間用于學生進行討論。因此,對于體育課程而言,體育教師在對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術動作進行講解與示范之后,應該及時引導學生對相關技術動作進行練習,然后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式學習。這樣的體育教學模式正好與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合,能夠增進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有利于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體育教師在教授陳氏太極拳這一課程時,應該先對太極拳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對相關技術動作進行示范,最后要求學生進行自主的練習,并對其給予一定的指導。在練習之后,學生就可以進入討論式學習的階段,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練習心得與體會,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漸漸得出有益的觀點與結論。在體育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既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也可以給學生安排一定的討論任務,讓學生針對這一任務展開討論。這需要體育教師根據(jù)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需要強調的是,在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中,體育教師也應該積極參與其中,要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構建出良好的師生關系。
3.合理進行知識總結與評價。在體育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結尾階段,體育教師可以對整個課程中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與評價,既可以由教師來進行歸納與總結,也可以由學生自主發(fā)言來進行歸納與總結,同時也可以先由學生進行發(fā)言總結,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與完善。另外,如果課堂所剩的時間比較多,體育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整個課堂中的學習情況與表現(xiàn)進行總體性評價,也可以針對個體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體育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來開展自評與互評活動。同時,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盡可能地采用賞識性評價,通過正面性評價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對分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增強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衛(wèi)紅,張學新.高校體育教學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基于體育教學論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7,(06).
[2]楊翠蘭,趙思楊.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體育課堂中的應用淺探[J].科學大眾,2019,(02).
[3]潘玉舟.淺論對分課堂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03).
[4]冉啟琴.論對分課堂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