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姣姣
【摘要】精準扶貧是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醫學高職院校也應積極響應、貫徹和落實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服務社會的職能,自覺融入地方扶貧工作。通過實地考察、訪談,搜集、分析相關文獻資料,對當前地方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實地調研了解,探討如何發揮醫學高職院校特色、助力解決當地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問題。
【關鍵詞】醫學高職院校 精準扶貧 健康扶貧
精準扶貧是完成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是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自2016年以來,教育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河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自上而下分別從政策層面、制度層面、執行層面等層層鼓勵各高校積極融入大扶貧格局,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為積極響應、貫徹和落實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服務社會的重大社會責任,2018年7月,由我院思政部、團委組隊,結合暑期“我與中原共出彩”主題實踐校級團隊志愿服務,深入林州市兩大貧困村開展了精準扶貧入戶調研訪問。本次調研在村干部的帶領幫助下,就致貧原因、當前的精準扶貧政策實施情況、如何有效推動精準扶貧等問題,采取走門串戶了解情況、實地查看基礎設施建設等多種形式,逐戶逐人開展調研走訪活動。基于該次調研結果,開展本次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自2018年7月起至今,以河南護理職業學院及林州市任村鎮白家莊村、桂林鎮河西村的精準扶貧現狀為調研對象。
1.林州任村鎮白家莊村
白家莊村位于任村鎮西南8公里處,耕地8畝,全村目前常住人口為200人,多數已外出居住或務工。白家莊村風景美麗,紅旗渠總干渠從村中央而過,村西空心壩、村南弓橋、千年古柏、古槐健在,清朝老居現存。白家莊村山坡面積較大,耕地較少,主產花椒、柿子等。
2.林州桂林鎮河西村
河西村隸屬于林州市桂林鎮最南邊,全村耕地面積383畝,現住人口為120人,多在外務居住。距鎮道路為水泥硬化路,與通往萬泉湖景區的鄉鎮道路貫穿。其中,河西村東邊為長流不息的淅河、河豐水壩水電站,南鄰萬泉湖景區交界,西鄰太行山脈末梢,北面為桂林鎮。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醫學高職院校助力地方精準扶貧的路徑研究主題,通過中國知網等學術網站查閱相關資料,并歸納總結,為本文提供理論基石。
2.實地考察、訪談法
通過實地考察林州市任村鎮白家莊村、桂林鎮河西村的精準扶貧現狀、對村民進行訪談,歸納總結各項資料,整理并發現當前在當地精準扶貧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及以河南護理職業學院為例的醫學高職院校在地方精準扶貧中的努力方向,為本文提供方向性支撐。
二、結果與分析
(一)林州市任村鎮白家莊村和桂林鎮河西村的精準扶貧現狀
通過調研發現,在中央、省、市精準扶貧方案的統領下,白家莊村和河西村的幫扶單位、駐村干部確實傾心傾力謀劃思路,整合資源精準幫扶,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居住、發展條件。如林州市桂林鎮河西村距鎮道路為水泥硬化路,與通往萬泉湖景區的鄉鎮道路貫穿,且村內道路也已修整為5米左右寬的水泥硬化路,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生產。
二是大力培育富民多元產業,開拓各具特色的增收途徑。如林州桂林鎮河西村修通與萬泉湖景區的鄉鎮道路,挖掘和帶動當地旅游資源;白家莊村打造“繪畫村”這一特色文化品牌,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時結合當地秀美自然風光,拉動寫生文化旅游。與此同時,白家莊村將土地集體流轉給工廠,致力增加農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
三是不斷完善民生服務保障。如白家莊村每年定期開展全村繪畫大賽,對于優秀繪畫作品進行物質獎勵和展覽,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走門串戶了解情況、實地查看基礎設施建設等走訪調研,新階段扶貧攻堅工作中,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是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較滯后,嚴重制約民生和經濟發展。如白家莊村有一多半的公路系沙石路面,坑洼不平,不僅影響村民出行和花椒、小米等農產品的外運,而且影響開發商前來投資。
二是特色產業太少且不突出,已有的精準扶貧項目拉動作用不大。這兩個貧困村村民主要靠賣傳統農產品如花椒、小米、核桃、柿子等來增產增收。除此之外,如林州市桂林鎮河西村挖掘和帶動當地旅游資源——淅河、河豐水壩水電站,但廣告效果甚微;任村鎮白家莊村是林州市重點打造的繪畫村,但僅限于村委會展示的幾十副村民的畫作,特色不突出,且沒有轉化為文化經濟增長點;白家莊村還將村民土地集中流轉,但由于受土地肥沃度等因素影響,每年每戶獲得的流轉資金較少,約為2000元。
三是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因殘導致脫貧難,有生產力的老中青多外出打工、生活,滯留農戶多為老、弱、病、殘、小等人員,特別是分散供養五保戶和部分低保戶。
四是貧困村村民多文化水平低,獲取信息渠道狹隘,缺乏技術技能。如小米、花椒等農副產品的銷售仍靠傳統的中間商低價收糧食的方式,收購價低,家庭收益較少。
五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教育、醫療、文體等基礎設施匱乏。
(三)河南護理職業學院在助力精準扶貧中的資源分析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是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創建于1951年,地處河南省安陽市。學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專科層次的以護理職業教育為主,同時兼顧醫學技術類和藥學類教育的醫學院校,是河南省衛生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
學院占地面積542.5畝,建筑面積18.4萬余平方米,建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口腔、急救、解剖、形態、機能、藥學、影像、檢驗、康復、計算機等160個實驗(訓)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9645.2萬元,圖書館藏書54.5萬冊。同時,學院擁有附屬三級甲等醫院1所、附屬口腔醫院1所、教學醫院22所。
學院內開設口腔醫學、臨床醫學、護理、涉外護理、助產、老年服務與管理、口腔醫學技術、藥學、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學營養等12個專業,現有專兼職教師625人,其中研究生232人,雙師型教師167人,副高級以上職稱19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市優秀專家及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48人。生源遍布國內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在校生近10000人。
(四)河南護理學院助力地方精準扶貧工作的作用分析
1.課堂教學中加強林州優秀精神宣揚,旅游助力精準扶貧。
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林州村落中有很多優美的自然風光、優秀的人文景觀,如白家莊村的空心壩、清朝院落,白家莊村紅旗渠時代刻記,等等,這些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精神記憶隨著時間的流失而落寞,實在令人惋惜。我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課程相關內容,向來自全國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學生們介紹、宣傳這些優秀的精神記憶,使當代大學生了解當代地域文化,關心國情民情,尤其是我國貧困地區和偏遠農村的真實現狀,使之真正扎根基層底處,也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注重自我提升、服務社會的理想信念。
2.豐富社會實踐形式,志愿服務助力精準扶貧
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廣泛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的有關要求和團省委的政策,鼓勵各高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引領教育廣大青年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實際行動助力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我院可以充分發揮護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特色,開展衛生理論知識普及宣講團,以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等為內容的教育關愛服務團,以惠民展演為內容的文化藝術服務團,愛心醫療服務團和以敬老助殘、關愛留守兒童、社區服務等為內容的“彩虹人生”實踐服務團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與這些村落結對幫扶過程中充分鍛煉學生,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展現我院“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的專業實力和實踐育人、多彩第二課堂的學院新品牌。
3.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拓展創業項目,產業助力精準扶貧
為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學生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由教育部和有關部委創辦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要求各高校學生積極參與。我院可以聯動貧困村落,以當地特色農產品、傳統文化產品為依托,調動學生創造力,共同開發創業項目,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創業思路,助力精準扶貧。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林州該兩貧困村地理環境較差,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貧困戶主動脫貧意識不高,脫貧意愿不強。
(2)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有較好的產業資源、人才資源、教育資源等,可以在發展本院校的同時,互利共贏助力該兩貧困村的情況助力精準脫貧。
2.建議
建議地方高校可以深度幫扶貧困村,助力地方精準扶貧。這不僅可以助力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生教育實踐的開展,也是高校承擔服務社會的職責、打造學院品牌特色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廣泛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通知[EB/OL].2017-12-05.
[2]任朝陽,劉波,趙叢娜.云南省高校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研究分析——以昭通學院為例[J].昭通學院學報,2018,(3) :87.
[3]河南護理職業學院簡介[EB/OL].201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