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松
為什么義無反顧?因為初心在澎湃;
為什么舍生忘死?因為使命在召喚。
聞令而動、勇敢逆行,醫者仁心、止于至善。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一批批“白衣戰士”不畏生死,投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人民戰爭,在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上沖鋒陷陣。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擔任此次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的崇巍就是這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隊伍中的一員。
大愛無疆
2月3日,在接到國家衛健委緊急通知后,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迅速集結,由崇巍擔任隊長,帶領醫護人員,于2月4日抵達武漢,加入武漢武昌方艙醫院團隊救治患者。
“兒子,爸爸下午就要率隊去武漢了,我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你和媽媽不用擔心。你是家里的大小伙子了,要照顧好姥爺、姥姥和媽媽。”2月4日上午,正在醫院里打點行裝準備出征、來不及和家人告別的崇巍,匆忙在電話里叮囑讀高三的兒子。
從1月24日大年三十開始,崇巍就一直在醫院值班沒有回家。他把個人用品和行李帶到醫院,做好了隨時奔赴戰場的準備。即將出征之際,他無暇抽身回家,只能通過打電話的方式與家人道別。
率隊馳援武漢,崇巍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奔赴武漢的隊員以“80后”和“90后”為主,業務精湛且充滿激情。作為隊長,除了診治工作,崇巍還肩負著隊員的安全問題。“和我一起來的有49名兄弟姐妹。我們不僅要一起來、一起贏,還要保護好自己、保護好戰友,做到零感染、打勝仗,一個不少地回到家鄉。”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崇巍堅定地說。
奔赴武漢后,崇巍立即帶領隊員們投入緊張的救援工作中。2月5日,救援隊第一時間進入工作狀態,與其他三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協同搭建起中國第一座方艙醫院——武漢武昌方艙醫院。
“方艙醫院就是我們沖鋒陷陣的戰場,再艱難的仗,我們也要把它打贏!”作為前方臨時黨支部書記和武昌方艙醫院黨委委員,在方艙醫院病床前,崇巍激勵戰友們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方艙醫院主要收治確診的新冠肺炎輕癥患者。醫生需要逐床查房,仔細詢問患者病情,耐心解答他們的困惑。工作量大,而且要及時排查出重癥患者,對醫護人員的體力和專業能力要求極高。
每天上午8點,崇巍準時開始查房。4小時內查看100多名患者,穿著厚重的三級防護服,護目鏡上的水汽凝結成水滴流淌下來,和汗水交織在一起……這是崇巍在方艙醫院工作的常態。辛苦、勞累自不待言,崇巍的心里卻非常充實。“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和大家一起,經歷了生死,體味了人間的真善美。付出的是辛苦,收獲的是快樂。”崇巍動情地說。
一次,崇巍正帶著隊員們在方艙內查房。突然,他敏銳地發現,一位阿姨幾個小時前還在與病友聊天,此刻卻昏睡在床,被褥下的身體隨著呼吸急促起伏著。直覺和經驗讓崇巍意識到病人的病情可能有變化。經過問詢和檢查,發現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證實了崇巍的判斷。
“馬上吸氧,上心電血壓血氧監護。病人轉為重癥,已經不適合在方艙醫院治療,立即將病人轉到定點醫院!”崇巍下達命令,團隊即刻執行,患者被及時轉送到定點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救治。
武昌方艙醫院作為武漢市第一家方艙醫院,從患者收治到病房管理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崇巍與遼寧救援隊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一套集預檢分診、醫療工作、遠程支持、心理疏導和后期康復于一體的“遼寧模式”,為方艙醫院管理貢獻了屬于遼寧的經驗與智慧。
遼寧救援隊實施預檢分診辦法,實行“三線醫生”模式和“總住院制度”,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軟件智能篩選功能,用最精干的人員最高效地開展工作。在遠程支持方面,遼寧救援隊與中國醫大一院本部開展車載CT“遠程影像診斷+臨床評估”,大大提升了救援隊的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確保患者出艙后“零回頭”。
遼寧救援隊創新性地推出YY直播,加強醫患溝通與互動,由中國醫大一院心理科團隊進駐患者交流群,及時為患者答疑解惑、平復情緒,并在愛心企業援助下搭建了新冠肺炎患者康復管理平臺,助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復,受到患者們的熱烈歡迎。目前,遼寧救援隊編制的《方艙醫院工作流程細則》已經從第一版更新至第四版。
崇巍和隊員們把收治的病患當成親人,治療的同時為他們送去真誠的問候,與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一位患者在微信群中情不自禁地給崇巍寫了一首小詩,表達感激之情:“天藍口罩藍,人美心更美。只要有你在,人間充滿愛!”
醫者情懷
醫乃仁術,善德為本。懸壺濟天下,醫者父母心。“只有胸懷大愛、敬佑生命,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這是崇巍孜孜以求的醫者情懷。
大量的提神咖啡、兩分鐘的午餐,跪在病人身旁檢查,嚴重的頸椎病、腰脫,這就是一位急診醫生的真實工作寫照。崇巍始終以醫者仁心關愛生命、救死扶傷,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他無怨無悔。
2008年,盤錦發生“7·22”重大氨氣泄漏事故,崇巍臨危受命,作為首席醫療專家,連夜趕赴氨氣泄漏現場。冒著中毒和爆炸的危險,不眠不休工作48小時,快速及時地制定救治方案,組織、指導醫務人員現場搶救,成功挽救了4名消防官兵和多名群眾的生命。
2013年夏天,撫順清原發生特大洪澇氣象災害。在洪水和暴雨中,崇巍緊急趕赴災區,夜以繼日地救治傷員,幫助災區妥善處置災后疫情的防治工作。
“非典”疫情、“5·12”汶川地震、阜新有機磷農藥中毒救治……在這些突發醫療救援行動中,崇巍總是挺身而出,沖在最前面。
急診醫療危重、急難病癥多,病況構成復雜,這就要求急診醫生具備綜合診斷處理各種危重病人的能力。崇巍針對急診醫療的特點,刻苦鉆研業務,把握國際前沿動態,使自己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在急診醫療生涯中,他臨床接診3萬余例,零事故、零糾紛。
近年來,崇巍先后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創傷雜志》《外科學研究雜志》《中華醫學雜志》等國內外著名專業學術雜志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寧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參與或主持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被授予“五四青年獎章”“白求恩醫學獎章”。3月4日,崇巍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托舉生命之舟,書寫醫者大愛。崇巍說:“作為一個醫生,應該有一點精神。這樣,靈魂才能在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