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當地時間11日通過總額7400億美元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法案首次授權成立主要針對中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基金,并要求就使用華為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提供調查報告。
美媒12日報道稱,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法案顯示,美國國防部明年的編列預算為6360.4億美元,海外緊急作戰資金為690億美元,國家安全計劃為259.9億美元。法案將授權劃撥91億美元購買95架F-35戰斗機,授權劃撥213億美元,為美國海軍建造7艘新型戰斗艦艇。另外,法案將為美國軍人加薪3%。
路透社稱,除軍隊薪資、設備采購外,法案與近年來一樣,包含了專門針對中國的條款。名為“太平洋威懾倡議”的基金是一項接近70億美元的基金,將專注于印太地區的競爭,加強美軍在這一地區的戰略能力。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法案內容保持了近幾年國防授權法案的連續性,主旨非常明晰,主要涉及國家安全,尤其是涉及與中國競爭的內容。其中法案專門制定“太平洋威懾倡議”是想確保美國在印太地區擁有足夠的資源將所謂來自中國的挑戰壓制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法案還提出,有必要評估過分依賴中國工業能力為美國所帶來的風險,指導企業采取措施避免中國獲取敏感的軍事方面的知識產權和技術。法案還明確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就使用華為技術可能給美國構成的威脅提供調查報告,以保護美國國防工業基礎和供應鏈以及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不被中國破壞和竊取。
對此,李海東分析說,美國國會認為美國政府過去對華為在涉及美國安全領域中的應用監督不力,因此在法案中提出要發揮更為強大的監督功能,以確保美國國防和安全領域不出現華為或中興等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產品,這清晰地傳遞出美國國會根深蒂固的“視中國為國家安全威脅”的觀念。美方希望確保自己在全球國防高科技領域中始終處于優勢地位,以及在未來國防領域中具有持久的軍事優勢。“出于這樣的目的,未來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還會遭到美國無論是國防授權法案還是其他法案,以及美國政府機構不同政策的排擠和打壓。”
美媒稱,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必須與眾議院提出的版本進行整合,才能在國會通過,最后送交美國總統特朗普簽字。
李海東認為,2020年是美國大選之年,而及早推動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說明無論總統職位結果花落誰家,美國在國家安全領域尤其是在與中國戰略競爭的定位上的立場都是清晰和明確的,未來也將進一步保持其政策上既有的連續性。▲
環球時報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