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
(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山東東營257000)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業主為了降本增效,不斷提出要求參建單位縮短工期,改進施工工藝,以便降低投資和運營成本,從而要求參建單位統一標準,規范流程,集成應用和信息協作完成工程建設。構建數字化管道的關鍵環節就是數字化交付,而數字化交付是基于數字化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采用Smart Plant集成設計軟件完成數字化設計之后,首先要完成設計的數字化交付,然后將采購數據和施工數據采集完成,連同設計數據一同移交給業主,從而完成工程建設期的數字化交付。
數字化交付的首要任務是制定項目級數字化交付標準體系,用于規定交付內容和交付要求。針對長輸管道項目的數字化交付,需完成編碼標準、交付標準、數據標準以及采集標準的制定。這四個標準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關系。圖1為編碼體系示意圖。

圖1 編碼體系示意
其中編碼標準是基礎,確保數字化設計的規范性,例如工廠結構編碼,程序文件,操作手冊等。
數據標準規定了從勘察到施工各階段工程對象的數據屬性,細化到每個專業的每一個對象,這個對象被稱之為實體。例如一個彎頭就是一個實體,它在設計、采購、施工階段采集的數據屬性中有相同的內容,也有不同的內容,因此需要制定它在不同階段所要采集的數據項,從而形成相應實體的數據規定。
采集標準是制定數據的采集模板,用來實現數據的智能采集,比如各階段的設計數據采集模板,施工數據采集模板,采購數據采集模板等。此外還有實施指南,用于規定各參建單位進行數字化交付的實施細則。
數字化交付標準用來確保數字化交付信息的一致性,合規性和完整性。包含交付策略、各專業的設計內容與深度規定。
標準建立完成之后就要開展數字化交付。交付的第一任務就是要完成數字化設計。針對長輸管道項目而言,分為站場工程和管線工程。長輸管道站場工程應用SmartPlant集成設計系統進行設計,實現工程的“數字化、智能化、虛擬化、集成化”設計,滿足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圖2 是基于Founda?tion平臺的集成設計軟件應用架構示意圖。

圖2 基于Foundation平臺的集成設計軟件應用架構示意[1]
根據已完成的長輸管道項目,建立了適用于長輸管道工程標準數據庫和模板,為以后的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而且形成了一套符合國際慣例的集成設計流程、體系文件。此外還實現關鍵參數建模工程,智能數據匹配功能。在虛擬化方面,通過可視化設計技術,可進行各專業實時更新可視化以及動態碰撞檢查,并且可以進行工廠的運維仿真,可應用虛擬化進行運維培訓等。此外,采用多軟件平臺、多格式模型參考整合,為逆向建模及數字化、智能工廠建立奠定基礎。
在天然氣站場的標準化設計中,進行模塊劃分,實現以模塊為單位的工藝流程標準化設計與復用,保證PID中各對象的參數屬性,也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針對長輸管道站場的三維模型設計,建立了以設備為中心,各專業協同的模塊化三維設計,最后按照工藝流程,各個模塊連接起來,從而形成長輸管道項目站場的數字化三維設計。
對于已建站場,可以用Leica 三維激光掃描儀通過逆向建模的方式進行模型更新、數據更新等。左圖顯示的是點云掃描結果,右圖是導入S3D的模型結果,可以看到匹配度非常高。
對于線路工程設計是基于GIS自己開發的線路工程輔助設計系統,優化傳統設計工作流程,實現線路設計數字化和數據的共享交互。
設計階段完成之后即可開展設計的數字化交付。設計的數字化交付是在標準體系的指導下,通過集成設計平臺,將工程數據、工程模型、工程文檔及關聯關系進行移交[2]。
對于使用Smart Plant 軟件開展的站場工程設計,可以通過SPF 進行數據、模型、文檔等的數字化移交。通過解析Smart?Plant的設計成果,轉換數據格式,輕量化模型,但保留三維數據模型和屬性數據、圖檔資料的關聯關系,基于三維GIS的平臺實現站場設計成果的交付、瀏覽和查詢。
對于未使用集成系統設計的線路工程,就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搭建工程模型,實現設計成果、專項評價結果、工程建設成果以及地理信息的數據、文檔、模型及關聯關系的交付,形成可視化的工程數字化交付平臺,實現數字化交付及可視化工程管理。
數字化交付平臺中不僅可以實現設計數字化交付,還可以實現采購和施工的數字化交付。在設計數字化交付階段已經將技術規格書、數據表入庫到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庫中,在采購階段,供貨商根據采集標準規范、制定設備物資采購數據填寫清單,可以同步物資管理系統。
在管道工程和站場工程的施工階段,實施對施工過程數據采集和監理檢查。在施工現場,可以對設計數據、圖紙進行查詢查看,如果現場沒有網絡環境,可以提前將需要的數據、文檔進行下載。在施工提交和上報施工數據階段,可以在線填報,也可以離線填寫,統一保存,待有網絡的時候,統一上傳同步。施工數據采集除了可以上傳數據、文檔意外,還可上傳施工照片。監理和業主可以對施工數據進行抽檢和查看。
將設計、采購、施工成果和數據導入到工程數字化管理系統,并將合同約定的交付物轉成通用格式,移交給業主的接受平臺,即可完成工程建設期的數字化交付,為項目運營期管理提供數據基礎。
對于管道建設方面,將繼續工程虛擬化技術的研究,進行施工組織、施工過程模擬,虛擬裝卸,模擬吊裝,安全分析等虛擬化研究,并對建設過程中的施工數據、人機定位等信息進行采集,掌控現場進度,指導現場安裝。
針對運維方面,在虛擬的數字化管道中,對管道設計及周邊環境進行模擬,比如特殊工況的模擬,火災、泄露等特殊場景模擬,可以用于人員的逃生培訓,消防演練等,從而保證生產安全運行。
研究數字化設計就是為研究智能化設計奠定基礎,將知識圖庫、專家知識庫與智能化設計結合在一起,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結構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機器學習,最終實現設計的智能化。
智能管道是長輸管道項目的發展方向,研究數字化交付對智能管道研究意義深遠,也是必經之路。對項目工期,運營維護也產生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