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科技項目的發展大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企業要想快速發展必須依靠與互聯網的融合,隨之而來就會遇到“企業如何與智能相融合、軟件研發和維護耗時耗力”等一系列問題,就在許多企業束手無策之時,周北川帶領他的團隊向這些問題發起了挑戰。
周北川,一個文質彬彬,氣質儒雅的學者,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了互聯網的“云端”,遠程為工業企業助力的呢?
“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他回學校做演講,講述了他創業的經歷,那時我才發現原來學化學也可以做互聯網,也可以搞計算機創業。”周北川受到了他的同專業師兄、“完美世界”的創始人池宇峰的啟發。在那以后,周北川就勵志要自己闖出一片新天地。
“微軟多采用遠程服務方式,只需通過抓取發生故障時的數據,微軟工程師就可以遠程分析故障并指導客戶解決。”2003年,周北川作為清華大學化學系優秀碩士畢業生成為微軟中國總部第一批招收的應屆畢業生之一。“在微軟的工作可以說是為自己以后的創業打基礎。”在微軟工作期間,周北川作為項目總監負責售后服務支持,有著穩定的高薪和人人向往的職業。他卻不滿足于此道,10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對互聯網和售后服務工作之間的細枝末節都熟諳于心。
“我表哥吳忠民之前在德國巴魯夫公司任中國區副總經理兼銷售總監,做了15年的工業設備傳感器銷售,他告訴我,物聯網這個行業已經到了一個爆發點。其次,他看到了工業客戶的一個比較大的痛點,就是設備的遠程監控和維修維護之難。”經過一番討論,周北川認為時機到了,他毅然從微軟辭職,和吳忠民另行創業。
2013年5月,周北川和吳忠民成立了中科云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云創”),主攻物聯網相關技術與服務。經過兩年多的摸索,2015年下半年,周北川看到了工業企業轉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便看準時機,從制造業服務轉型入手,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混合現實、區塊鏈等新技術,研發了“云中控”工業物聯網平臺。
項目初期,中科云創僅有4個人,經過一番招兵買馬,公司迅速集結了一批在軟件、硬件、互聯網、工業等方向有資深經驗的員工,項目穩步推進。然而,在一次融資計劃中,投資人、合伙人內部出現了意見分歧,導致投資決策線條被拉長,這對急需融資快速占領市場的周北川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周北川的失落被他的高中同學鄭可看在眼里,于是鄭可聯系他們的高中同學,在不到半天的時間里募集到了100萬元向公司投資。雖然這100萬達不到周北川的目標融資額,但對于工業互聯網的運作尚不明晰的同學們看好他,愿意為公司發展出一份力,令他十分驚訝感動,這更堅定了周北川堅持走下去的信心。
歷經多年的打拼,當初只有幾人的小團隊也逐漸成長。“云中控”歷經打磨,也成為了一款功能健全、使用便捷的產品:它整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預測、遠程音視頻協作、邊緣計算智能無線網關、人工智能AI視頻識別、混合現實數字孿生等技術,為工業企業提供了一套先進的,以工業設備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PHM)為核心的,設備售后服務互聯網轉型套件。其核心模塊涵蓋了工業設備故障和健康管理、預防性維護、遠程運維過程中所需的所有業務邏輯,并將其標準化和模塊化。該產品功能豐富、開箱即用、適應性強、靈活度高、安裝調試簡單,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數字化轉型對工業企業的OT、IT、DT和通訊技術能力的要求。設備制造商和生產企業只需要幾個小時即可搭建出適合自己的設備物聯網應用。
云中控可提供Web端、移動端、微信小程序等多個終端應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工業企業解決生產設備監控數據分散且缺乏分析、監控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故障難以預防無法預知、異常停機導致業務中斷、現場維修成本高昂、維修知識無積累、維修流程不規范、保養巡檢走過場、備品備件缺管理等一系列問題。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企業復工復產遭遇了挑戰。周北川一直在思考“云中控”能怎么幫助企業、學校等安全復工復學,最終決定從“入門”開始。周北川帶領團隊迅速上線了人臉識別測溫門禁系統。該系統擁有高精度矩陣紅外測溫,雙目抗逆光200W攝像頭,可以精準快速測量人體溫度,減少了人員等候聚集,提高檢查效率。它的后臺還擁有移動端、PC端記錄,若是遇到體溫異常者,可在后臺進行追溯調查。
目前,中科云創開發的“云中控”平臺已經成為一款廣泛應用于工業設備遠程運維、智慧消防、智慧城市和融資租賃風控的泛在式物聯網大數據中臺。多年的積累和努力創下了不朽的成績,已累計融資4次,估值過億元,成功被認證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2018年工信部評定的89家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企業之一,獲得2018年中國工業APP創新應用大賽大賽二等獎。周北川個人更是入選“廈門市雙百人才”,“福建省百人計劃”。
“我國國內中小企業數量龐大,有市場就會有需求。未來,中科云創還將不斷完善自己,打磨技術,用自己的實力去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周北川說,他的團隊還將會積累更多的設備故障數據,擴充“云中控”的數據庫,進一步向人工智能、金融服務、區塊鏈等方向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