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南省衡陽市蔬菜研究所依靠院士專家工作站幫助,連續幾年來開展科技創新智力扶貧,工作成效明顯。
走入院內,一座碩大的石碑赫然在目,上面是袁隆平題寫的“湖南省衡陽市蔬菜研究所”。
近年來,衡陽市蔬菜研究所積極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依靠中國工程院方智遠、鄒學校院士為學科帶頭人,開展用科技創新智力農業幫扶工作。2017年9月,“農業部園藝作物學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湖南省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衡陽市蔬菜品種改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相繼成立。目前,院士團隊先后已進站12人,其中有院士2人、研究員8人、副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1人。
建站以來,院士專家團隊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服務惠農、科技扶貧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對發展衡陽特色農業,促進衡陽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衡陽市蔬菜研究所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蔬菜植保、栽培育種、新品種開發、新技術研究及應用、食用菌開發、組織培養普及、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工作,在茄科類、白菜類、豆類等多種蔬菜病蟲害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選育和引進200多個蔬菜新品種,已經推廣應用的有180多個,其中主持研發和選育的蔬菜新品種86個,特別是南瓜、絲瓜、苦瓜、辣椒、茄子系列品種已成為我國許多大型蔬菜基地、合作社種植的主栽品種。其中“一串鈴南瓜系列品種”還被列為湖南省推廣的六大蔬菜新品種之一,被菜農稱為“致富瓜”,在全國許多蔬菜基地和扶貧基地大面積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研究和引進蔬菜新技術15項,特別是蔬菜工廠化育苗技術在衡陽市各縣市區廣泛應用,為“菜籃子”工程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研究所還先后承擔湖南省地方標準、湖南省農業技術規程、國家農業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制訂(修定)項目26個,這些標準的制訂(修定)均具有較強的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其中現已正式發布實施應用的有23個。
在科技創新方面,完成了國家、省、市科研課題32個,引進各類蔬菜種質資源112個,配制雜交組合82個,還有3個蔬菜新品種通過了省級專家的現場評審與國家農作物品種登記,有7個科研課題獲得了國家、省市科技成果獎,在國家、省級科技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23篇。
在人才培養方面,院士專家團隊充分利用高端技術人才優勢,為衡陽市農業科技部門、蔬菜種植業公司及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人才培養,為技術創新提供智力支撐,已開展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57人,生產技術人員684人,對全市農業科技人員、基地管理人員與生產技術人員的素質與能力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服務惠農方面,院士專家團隊充分利用技術優勢為蔬菜產區、各大蔬菜基地進行蔬菜新品種示范推廣與技術服務,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技術指導1347人次,解決蔬菜生產技術問題136個,發放技術資料14370份;同時還在衡陽市新建了8個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模式核心示范基地,推廣種植方智遠院士選育的結球甘藍品種11個,面積達5萬多畝,解決了衡陽市甘藍蔬菜周年供應與越冬耐寒栽培種植的技術問題;推廣種植鄒學校院士選育的辣椒新品種20多個,每年種植辣椒面積8萬畝左右,占全市辣椒面積的80%以上,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解決了衡陽市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良種推廣利用率不高、品種抗病、抗逆性不強等生產實際問題,并且實現了全市蔬菜基地勞動力成本支出減少10%以上,節水和減少化肥用量10%以上,農藥用量減少30%以上,綜合效益提高10%以上的發展目標。
依靠院士工作站的幫助,衡陽市蔬菜研究所現在培育有優質蔬菜種苗80余萬株,并免費提供給全市67個貧困村實施蔬菜產業扶貧。院士工作站科技人員還與貧困戶開展專家一對一技術幫扶服務,已幫助91戶貧困戶穩妥開展種養生產,培育并提高了他們的產業發展信心,為精準扶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