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西、新加坡、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李曉驍 辛斌 青木 ●本報記者 李司坤 趙覺珵 ●柳玉鵬 王偉

北京市政府16日深夜宣布,即時起,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調至二級,并相應調整實施15項防控措施。截至15日晚,北京5天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破百(106例),一個地區被列為高風險地區,27個地區為中風險地區。遏制疫情蔓延,北京展示出更大決心。從疫情突然暴發至今,北京成為繼武漢之后世界觀察中國的又一個窗口。每天兩場新聞發布會以盡可能讓信息公開透明,迅速有力但更有針對性的防疫措施……“相比最初出現疫情時,北京更加鎮定。”德國新聞電視臺這樣評論道。當地時間15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相信中國有足夠能力應對北京出現的疫情,不認為疫情會失控。世界不少媒體和公共衛生專家也對北京以及中國表達了同樣的信心。15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800萬。中國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專家、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全球疫情沒有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但我們有一整套到位的防控措施,沒必要過度恐慌。
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的措施
“北京將采取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的措施,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英國路透社報道稱,在16日召開的疫情防控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表示,北京必須爭分奪秒,始終跑在疫情前面。當天通報的數據顯示,北京15日新增確診病例27例,都與新發地市場有關。和此前一天的新增36例相比,這個數字有所下降。但徐和建再次用“首都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描述北京面對的挑戰。
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采取了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政策和限制措施。北京市政府16日晚宣布恢復社區封閉式管理,恢復各年級線上教學,各高校停止返校,中高風險街鄉、新發地市場相關人員嚴禁離京,其他人員堅持非必要不出京等措施。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說,北京市必須主動出擊,果斷處置。
在談到北京的抗疫措施時,世衛組織駐俄羅斯代表武伊諾維奇對俄羅斯24電視臺說:“我們認為,只有對局勢有很好控制的情況下,才能這樣迅速做出反應。”“北京疫情反彈,法國專家說不必驚慌。”法國BFM電視臺16日報道稱,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研究員、流行性傳染病學家洛朗·圖比亞納認為,北京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因為該市正在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而中國醫生已經為未來幾天可能迎來的更多病例做好了準備。新加坡《聯合早報》稱,北京全市社區防控進入“戰時狀態”,近10萬人投入抗疫“戰場”。受訪專家均認為,盡管這波疫情來得猛烈,但北京目前有能力抗疫。
在1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說,在50多天沒有任何大規模本地傳播之后,中國現在出現聚集性疫情讓人擔憂。這需要調查、控制,而這也是中國政府正在做的事情。瑞安稱,世衛組織在北京的辦事處有常駐流行病專家團隊,正密切關注北京的疫情發展,同時與中國國家衛健委和疾控中心保持日常工作往來。世衛組織未來幾天有可能會向其駐華團隊增派專家,協助尋找感染源、分析病毒基因序列等工作。
北京的疫情是否會外溢?這一風險受到外界密切關注。陳蓓16日介紹說,此起聚集性疫情已涉及9個區、28個街道,包括在3個省市引發相關病例。初步判斷由人際傳播或物品環境污染引發的感染所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報道稱,出于對疫情擴散的擔憂,中國一些省市已要求來自北京高風險地區的人員接受隔離觀察。16日,上海是最新一個提出這一要求的城市。當天,北京暫停出租車、網約車的出京運營業務。
在俄羅斯醫學博士尤里·克列姆涅夫看來,北京發生的新疫情不會在中國引起第二波疫情暴發。他16日在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臺采訪時說,中國一直采取較為嚴格的防控措施,具有豐富的抗疫經驗。現在,他們已經制定十分出色的組織和限制措施,相信可以在短期內撲滅疫情。俄病毒學專家安納托利·阿利特什捷伊則認為,北京暴發的疫情并非第二波疫情,而是第一波疫情的延續。因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和俄羅斯,新冠病毒都尚未完全清除。
北京沒有停產停工
“德國之聲”16日采訪了幾名北京市民。家住豐臺區的張女士告訴“德國之聲”,現在北京市政府每天召開兩場新聞發布
會,普通市民也已經積累了不少抗疫經驗。“心里有底,不會無謂的恐慌。”市民李先生也認為北京整體氛圍穩定,因為北京官方在疫情突然暴發時應對及時。美國彭博社評論說,雖然停課等決定表明這場危機的嚴重性,北京迄今對最近的疫情采取了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楊功煥在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北京不會重演武漢的疫情大暴發,“封城也不是隨時隨地都應該做的”。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5月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4.4%,連續第二個月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也扭轉跌勢,實現今年以來首次正增長。《聯合早報》評論說,逐漸走出疫情下行壓力,中國5月宏觀數據全面改善。路透社報道稱,中國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6日表示,5月經濟社會秩序有序恢復,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改善。但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沖擊和影響還在不斷顯現。國內散發病例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居民消費的信心和服務業的恢復。
有外媒注意到,北京市在宣布將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調至二級時表示,二級響應下不需要停工停產。德國《柏林日報》說,經濟學家認為,北京的新疫情會使疫情的負面影響持續更長時間,但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總體復蘇。
全球確診病例突破800萬
中國不是唯一遭受疫情卷土重來沖擊的國家。“新西蘭零確診破功。”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6日報道稱,新西蘭當天通報新增兩例確診病例,均為從英國入境者。這結束該國連續2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的紀錄。新西蘭是世界首批恢復到疫情前正常狀態的國家之一。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6日晚,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805萬例,死亡病例達43.7萬余例。“800萬,又一個新的高點。”奧地利ORF電視臺評論說,這是疫情發生之初,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數字。5月初,全世界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還是400萬。
美國仍是世界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分別為211萬余例和11.6萬余例。15日,該國新增確診病例18834例,新增死亡病例375例。自10日確診病例突破200萬例后,美國幾乎以每日2萬例左右的速度增長,佛羅里達、亞拉巴馬等數州連續多日新增病例數創新高。15日被美國福克斯新聞問到此事時,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說:“我認為這是我們必須習慣的。”
“美國已經放棄防疫戰了嗎?”德國電視一臺16日對美國政府在這種情況下仍頑固地開始“正常化”發出質問。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的最新估計顯示,到10月初,美國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將達20萬。
拉丁美洲是感染人數增長最快的地區。截至北京時間16日6時,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68萬例。巴西是全球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第二高的國家。巴西新聞網站“G1”稱,截至北京時間17日0時,巴西累計確診超過90.4萬例,累計死亡超4.4萬人。本周末巴西確診總數或破百萬。但巴西多地已經放松管制,包括疫情“震中”圣保羅州、里約熱內盧州在內的多個州已恢復商業活動。據巴西環球電視臺報道,商場重新開門后,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景。
“第二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警告聲日增。”韓國《韓民族新聞》16日稱,拉美國家進入冬季后可能出現疫情和流感同時肆虐的雙重危機。新德里、北京、東京、首爾等亞洲首都圈都再次拉響警報。在3個月的“封鎖”之后,歐洲多國15日重新開放邊界。當天上午,189名德國游客抵達西班牙馬略卡島,成為該國“解封”后的首批外國游客。
《紐約時報》稱,與其他國家每天報告的數百甚至數千感染病例相比,北京的數十例新病例顯得微不足道。但新暴發的疫情震驚了中國,數名地方官員被解職,一些剛放松的限制重新恢復。新病例的再次出現表明在病毒依然存在的情況下,世界各國政府重新開放經濟所面臨的挑戰。▲
環球時報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