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生活服務業沖擊影響巨大,體現在消費和供給兩端。目前各地雖然積極推進復工復市,但尚未恢復到正常經營水平。疫情期間,生活服務業也因此產生大量創新,在維持老百姓正常生活的同時,擴寬發展空間。大量的生活服務向線上延伸,線上消費是最大拓展領域。
數據顯示,中國服務業進入快速發展關鍵時期,比重已近60%。服務業發展有其自身內在規律。當前全球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支柱是生產性服務和生活性服務。在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邁進的過程中,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生產性服務和生活性服務發展成為服務業乃至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主要趨勢。
生活服務業在國民經濟循環中位置非常重要,在滿足消費、保障就業、穩定增長以及支撐創新方面不可忽略。中國服務業過去高度依賴于人工,疫情過程中智能化服務不斷涌現。疫情之后,生活服務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會成為大趨勢。
疫情期間,餐飲、娛樂、旅游、教育等服務行業的供應鏈加快重塑,新的產業分工合作關系在快速重組,正沖破過去的邊界,服務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跟生產性服務業更為緊密。
未來是生活服務業擁抱數字經濟時代、創新發展的新階段。現代信息技術方興未艾,數字化水平將從標準化高的產品向標準化低的產品延伸,從商品領域向生活服務領域拓展,從而實現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延伸和發展。
以餐飲行業為例,美團本身在消費環節提供了服務,帶動了整個餐飲供應鏈的巨大轉變,包括很多餐飲企業在自身的財務管理的電算化、采購的集中化、外賣遞送的網絡化等方面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可見,從消費端入手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帶動更大范圍的供應鏈的轉型創新也是生活服務業創新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生活服務業數字化不是單純的線上創新,而是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創新,從早期的線上引流、線下實現開始,到目前的很多消費創新、服務創新,實際上都是線下和線上的結合,而且更大的可能是線上推動了線下的創新,擁抱數字經濟才能夠實現服務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創新要素將轉向以技術、資金、大數據和高素質的軟肋資源為主,而不再是大量低成本的人力資源。大型企業與中小微企業需要協同創新,通過平臺的方式帶動眾多的小微企業共同創新。此外,從覆蓋的市場范圍看,服務業的創新將從城市擴展到農村、從國內實現跨境發展。
加快創新驅動,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一是要注重預期引導和加強數字經濟解讀,注意做好國內外信息公開和經濟數據解讀工作。二是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三是要在政策上給予生活服務業創新支持。四是政府要提升現代化監管能力,著力服務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