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
人至40歲后,健康風險急劇增加,重疾高發年齡段集中在30至50周歲,多多和她的丈夫都已經步入風險高發期的年齡段,她該如何完善家庭風險保障呢?
多多,今年38周歲,在外企上班,稅后年收入15萬元,享有“五險一金”。先生42周歲,在國企上班,稅后年收入18萬元。夫妻倆育有一子,9歲,上小學四年級。家庭住房一套,還剩50萬元房貸未還。家用汽車一輛。每月的衣食住行生活開支、小孩興趣輔導班、房貸、車險保費等花銷合計1.5萬元。
雖然放開二胎了,但多多因為過了最佳生育年齡,所以并未打算再要一胎,只想好好培養兒子,希望他可以出國念大學。她知道國外上學開銷大,所以想現在就開始做準備,該如何攢下這筆費用?多多和丈夫的單位福利尚可,平時生病住院費用基本可以全部報銷,但若是遭遇重疾、意外殘疾等風險,多多擔心自己一下子拿不出50萬元甚至更多的錢來治療,所以打算給全家人配置一份保障。
財務需求分析
多多的小孩已經上小學四年級,若是計劃出國上大學,還有8年的時間來做準備。每年結余15萬元,在沒有任何其他開銷的基礎上,8年可以結余120萬元。以20萬元/年的出國留學費用來計算的話,4年本科需要80萬元,若是有讀研需求,以2年計算,則還要準備40萬元。也就是說,若是多多不進行任何理財,僅靠工資,出國經費略顯緊張。且期間不能發生任何一項大額支出,如果有意外開支項,則嚴重影響兒子出國費用。
倘若多多從現在就開始進行積極的理財,一年15萬元的理財收入,以4%的保本保證收益測算,一年的理財收入為0.6萬元。8年下來,光理財收入就合計有21.6萬元(此為簡單測算)。若能達到5%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理財收入更高。
所以,對于出國經費的準備,可以用工資結余收入+理財手段一起解決。至于理財手段,有偏固定收益型的銀行儲蓄、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和國債,若是能接受市場波動或凈值損失,也可以考慮證券基金、外匯作為補充的理財手段。除此之外,還有理財型保險,可以保證出國費用的專款專用。
為了保證家庭的現金流,建議多多把流動性資金存入貨幣基金,兼顧收益和流動性。至于其他,可選擇分散在中長期的理財工具內。另外,若是多多對于出國留學的目標國家已經有了選擇,可以提前進行購匯準備或考慮外幣理財產品。
保險需求分析
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責任不同,風險有差異,所需要的保險也不同,對雙職工家庭來說,30-60歲這個年齡段的責任最重,上有贍養老人義務,下有撫育兒童義務,這個年齡段要配置足夠的健康保障、意外保障和壽險保障。
健康方面,有重疾險、醫療險,重疾險是用來補償因為重疾導致收入發生中斷的損失,按照年收入的3-5倍來配置。醫療險是針對住院費用,社保無法報銷的部分進行報銷,需要憑實際花銷發票進行報銷。社保只報銷社保內用藥,不報銷社保外的自費藥和進口藥,大病往往需要用到很多自費藥,商業醫療險則可以彌補這塊。
意外方面,需要涵蓋意外身故、傷殘、意外醫療等責任,用來補償因意外身故或意外傷殘造成的收入損失,意外險按照年收入的10倍來配置。
壽險是以身故或全殘為賠付條件,其中定期壽險對30-60歲的責任作補充很有必要。對家庭頂梁柱來說,萬一身故,家庭收入終止,壽險彌補這種損失。定期壽險按照年收入的5-10倍來配置。
保險方案配置
對多多和其先生來說,需要配置醫療險、重疾險、定期壽險、意外傷害險。重疾險可選擇兩種類型的重疾險進行搭配組合:一種多次賠付,含身故責任,保終身;一種單次賠付,不含身故責任,保至70周歲;前者保障更全面,后者杠桿更高,在預算范圍之內把重疾保額配置得更高。
重疾和壽險保額按5倍年收入配置的話,多多的重疾和壽險保額需要75萬元,先生的重疾和壽險保額需要90萬元。意外保額按10倍年收入配置的話,多多的意外保額需要150萬元,先生的意外保額需要180萬元。對小孩來說,需要配置醫療險、50萬元的重疾險和20萬元的意外傷害險。
重疾險附加投保人豁免,可以確保在繳費期內頂梁柱不幸罹患重疾,全家人的后期重疾險保費都可以豁免。
一家三口的保費合計49825元,占比年收入的15.1%,在合理承受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