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鏞院士指出,人居環境建設不僅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過程,也是建立人與人和諧關系的過程。人居環境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人居環境的美好將無從談起。黨的十九大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總結地方實踐經驗基礎上,著力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推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自2018年初,在總結部分市(縣)開展的“共同締造”工作經驗基礎上,結合定點扶貧縣的脫貧攻堅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選擇位于湖北省、青海省的四個村莊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2018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定點扶貧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現場會在湖北省麻城市召開。倪虹副部長指出: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是推進脫貧攻堅的有效方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是推進鄉村治理的有效舉措。其主要經驗概括起來就是“五共”:決策共謀,凝聚民意;發展共建,凝聚民力;建設共管,凝聚民智;效果共評,凝聚民聲;成果共享,凝聚民心。
2019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試點工作擴展到全國城鄉社區。《指導意見》明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以群眾身邊、房前屋后的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為切入點,廣泛深入開展“共同締造”活動,建設“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城鄉人居環境。工作目標為:到2020年,城鄉社區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到2022年,基本實現城鄉社區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目標,初步建立“共同締造”的長效機制。
自2019年3月起,各省(區、市)在行政區域內每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均選擇3~5個不同類型的城鄉社區開展“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因地制宜確定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的具體切入點,探索創新理念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在各地推薦基礎上,經實地考察、專家評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9年年底公布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精選試點村、連片推進村和試點縣”名單。同期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的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座談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強調:要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激發居民群眾熱情,調動小區相關聯單位的積極性,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這標志著“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工作從村莊向城市社區的延展。
“共同締造”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政府、企業、技術團隊和群眾等多元主體力量,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開創了新時代城鄉建設的新思路。據悉,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廣、系統推進“共同締造”活動,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本刊將持續跟蹤“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相關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促進該領域行業交流,以期為地方工作開展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