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敏
摘 要:互聯網技術資源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社區教育支持的技術水平。在當前大量新生代農民工進入城市生活之后,如何保證這部分農民工完整地融入城市,是提升農民工綜合素質和社會穩定性的關鍵。社區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有效地進行互聯網技術資源的操作應用,可以為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提供有力支持。對“互聯網+”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社區教育支持的有利條件進行分析,并對當前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社區教育支持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研究,提出提升農民工市民化水平的社區教育支持策略,對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綜合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社區教育支持
中圖分類號:F323.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5-0010-02
在當前新生代農民工進城潮持續高漲的情況下,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教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心的問題。加強對社區資源的調取和應用,并結合新生代農民工的實際情況,制定互聯網技術資源的應用方案,是很多社區教育支持工作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互聯網+”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社區教育支持的有利條件
1.互聯網技術可以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新生代農民工是市民化過程中一項復雜漫長的工作,保證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完全市民化,需要大量的信息資源支持。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之下,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資源將可以擁有更加理想的應用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社區教育所擁有的信息資源將可以更加豐富,面向新生代農民工開展的教育協助活動將可以擁有更加理想的條件。互聯網技術在信息資源整合方面具備突出的優勢,在復雜的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大量信息資源的精準選擇和有效整理,是保證教育活動所需資源得到有效供給的關鍵。因此,互聯網資源可以為新生代農民工教育所需信息資源的供給提供高水平的技術支持。在互聯網技術資源的應用下,社區將可以憑借對信息資源的集成分析,更好地制定信息資源的挖掘控制計劃和方案,并使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優勢更加凸顯。在進行互聯網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針對新生代農民工實施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明確切入點,使各類教育內容都可以緊密圍繞主題開展,為教學資源價值的完整變現提供幫助。
2.社區可以為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提供規范化教育。從國內現有的農民工市民化教育情況來看,財政支持依然是此項教育的主要經濟來源。在城市的人力資源市場依舊較為寬松的情況下,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教育尚不具備較為突出的價值,導致社會資本的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充分開發利用社區資源進行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教育體系的構建,是保證農民工市民教育工作的成本得到合理控制的基礎。當前社會之中擁有一部分成人教育機構,但這部分機構主要以盈利為目的,且提供的教育資源未必與現實具備相通性。因此,在社區這一日常生活場所開展農民工市民化教育,可以有效地構建符合新生代農民工實際需求的教育環境,有效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整體素質。
3.社區擁有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幫助的相關資源。從當前的城市社區組織管理情況來看,協調社會住戶的各項常規行政性工作,是社區工作的主要部分。因此,社區的工作人員普遍掌握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相關的各類資源。另外,現有的很多公共教育體系主要針對學生進行設計,缺乏對農民工群體的特殊關注。而社區長期從事的是與市民生活相關的服務性工作,具備對新生代農民工提供市民化教育的精準理念和豐富資源,可以為新生代農民工更加完整地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幫助。
二、“互聯網+”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社區教育支持存在的不足
1.社區教育支持協調機制建設存在不足。雖然社區擁有較為豐富的公共服務資源,可以為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培育提供幫助。但畢竟社區服務者并非專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相關資源協調方面,無法充分適應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實際需求。部分社區教育工作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對于管理機制的作用認知不夠全面,缺乏對教育產業之中有價值資源的關注與開發,導致面向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教育體系無法在各方面的共同參與下得到創新處置。一些社區在進行新生代農民工教育資源協調的過程中,對于農民工需求的考察不夠細致,導致社區資源的調動難以精準地滿足農民工群體的實際需要,不利于社會教育資源的完整充分應用。
2.互聯網教育支持平臺建設不夠完善。互聯網教育支持平臺的建立是保證各類涉及到新生代農民工培育的信息資源得到專業化供給的關鍵。但是,現有的一些社區在進行新生代農民工教育方案設計的過程中,更多地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上級行政性指標的貫徹工作領域,缺乏對互聯網教育支持平臺的必要研究,無法憑借虛擬信息平臺的構建全面地提升互聯網教育產業的構建水平,難以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高水平的專業化教育。
3.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社會教育支持制度不夠健全。社會教育支持機制的構建,是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綜合性教育質量的關鍵。但是,現有的一些社區在進行新生代農民工教育支持策略設計的過程中,更多地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方面,缺乏對社會支持制度的重視,難以憑借對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更加完整地適應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體系的建設需要。在進行社會教育支持制度建設的過程中,一些社區教育工作者僅僅在技術交流層面進行互聯網資源的應用方案設計,缺乏對社會各領域經驗與意見的關注及開發,不利于社會各領域經驗的充分吸收借鑒。
4.缺乏對互聯網技術資源在市民化教育領域應用價值的認識。目前,一些社區的工作人員對互聯網技術的價值認知僅僅停留在其信息高效處理方面,對于新生代農民工的狀況分析不夠詳細,并沒有對互聯網平臺與新生代農民工生活的關聯性加以研究,無法充分開發出互聯網技術資源的重要價值。
三、“互聯網+”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社區教育支持優化策略
1.完善社區教育互聯網技術協調應用機制。在社區進行新生代農民工教育服務方案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互聯網技術資源的應用價值有足夠的了解,尤其要對社區公共服務資源的復雜性具備足夠的關注,使社會所擁有的資源可以在協調應用之下,實現對互聯網教育體系的構建,為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教育提供幫助。社區現有的互聯網技術資源較為有限,但在進行公共服務技術的應用和信息整合方面具備較為豐富的經驗。因此,社區在進行互聯網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參照社會保障性質工作的處理需要,更加全面地實現對互聯網技術協調機制的創新建設,使社區教育體系的構建可以在互聯網技術的充分整合之下體現出較大的實用價值。
2.增強互聯網教育支持平臺的完整性。社區的工作人員需要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所受教育的專業性需求具備一定的了解,并對社區教育專業性的匱乏情況進行分析,更多地結合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虛擬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充分整合,為互聯網教育產業的創新構建提供充足完整的支持。要在進行互聯網教育支持平臺建設的過程中,強化對新生代農民工生活狀態的關注。尤其要對其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情況進行調查,以便在互聯網教育支持平臺建設的過程中可以憑借信息傳遞廉價和精準的優勢,面向新生代農民工群體進行便民信息的有效發布,使新生代農民工可以憑借自主搜索所得信息,有效地進行教育信息的調取應用,并使教育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實際。
3.完善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社會教育支持制度。在進行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教育方案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社會教育體系局限性的關注,使社會各領域的教育資源都可以為社區教育提供經驗和借鑒。社區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在技術交流層面進行互聯網應用經驗的分析,還需要加強度社會各界經驗和意見的吸收,使農民工市民化教育可以充分整合社會各領域的實踐經驗,為社會教育支持制度的創新改進提供完整的支持。
4.提升對互聯網技術資源重要價值的認識水平。社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強對互聯網技術價值的多方面研究,尤其要對新生代農民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網絡資源的頻率加以研究,使互聯網虛擬平臺可以得到高質量的構建和全面的普及,使新生代農民工能夠更好地實現對教育工作相關資源的充分累積。社區的工作人員要強化對互聯網新型技術的研究,保證互聯網最新技術可以有效地應用于新生代農民工教育領域。
四、結語
社區教育體系的構建可以為農民工市民化提供高質量的幫助,尤其在互聯網技術的合理應用之下,新生代農民工獲得了更加理想的參與市民化教育的機會。因此,加強對互聯網技術資源應用優勢的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制定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社區教育支持體系的構建策略,對提升農民工市民化教育綜合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練軍.中小城鎮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1 056位農民工的調查[J].調研世界,2015,(3):36-41.
[2]? 李練軍.新生代農民工融入中小城鎮的市民化能力研究——基于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與制度因素的考察[J].農業經濟問題,2015,(9):46-53.
[3]? 王曉峰,溫馨.勞動權益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響——基于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8城市融合數據的分析[J].人口學刊,2017,(1):38-49.
[4]? 劉小年.農民工市民化的影響因素:文獻述評、理論建構與政策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17,(1):66-74.
[5]? 陳昭玖,胡雯.人力資本、地緣特征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6,(1):37-47.
[6]? 梅建明,袁玉潔.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3375份農民工調研數據[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1):68-77.
[7]? 葉俊燾,錢文榮.不同規模城市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及新型城鎮化的路徑選擇[J].浙江社會科學,2016,(5):6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