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磊 歐春堯
摘 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州目前確定經濟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和根本遵循。新型研發機構具有產權清晰、治理體系完善及與市場聯系緊密等優勢,因此是推動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型研發機構;顛覆性創新;高質量發展;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5-0102-02
引言
在廣東省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廣州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全面創新”,以“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實現廣州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通過《廣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制定和實施,積極探索促進廣州經濟發展的新道路。以創新為發展基點,以供給側改革為核心,以需求側協同為支撐,堅持創新驅動,是廣州在新的經濟社會條件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促進推動廣州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最佳選擇。本文基于顛覆性創新的視角,分析推動廣州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動力和新路徑——新型研發機構,以期為廣州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參考和選擇。
一、文獻綜述
1.顛覆性創新。“顛覆性創新”這一概念,是20世紀90年代哈佛商學院Christensen教授在其著作《創新者的困境:當新技術導致大企業失敗時》一書中首次明確提出的[1]。顛覆性創新具有兩大特征:其一,存在于低端市場,在該市場的消費者可用低價購買性能較低的產品;其二,顛覆性創新產品可以幫助該市場的消費者通過簡單的方法去發掘一個潛在市場。后期的顛覆性創新從商業模式的概念發展到技術領域的概念,使研究范圍擴大到國防、軍事、工程應用、航空等科學技術領域。美國學者RICHARD在2005年《顛覆性技術:不確定的未來》的報告指出:“顛覆性技術是從既定的系統和技術體系中‘衍生‘進化出新的主導性技術,取代已有技術,使軍事力量結構、基礎以及能力平衡發生根本性變革?!笨v觀整個顛覆性技術及與其緊密交織的顛覆性創新概念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到,相關概念隨著不同時代的發展,國內外許多學者給出了不同的認識和理解。顛覆性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已經不單單是企業在進行市場競爭時候的利器,更是關乎科技、產業、國家層面變革的重要保障。顛覆性技術創新,是新時期新的動力創新,引領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
2.新型研發機構。廣東省科技廳于2015年、2017年頒布的關于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試行辦法和申報通知中明確了該機構的內涵定義和特征:它是具有鮮明特色的獨立法人組織,具備多投資主體、自主經營能力、獨立核算功能,在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團隊培養和創新創業孵化等方面獨樹一幟[2]。目前,學界對于新型研發機構的概念內涵沒有形成明確和統一的界定。林強、姜彥福(2003)等以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為典型的研究案例,在學術界首次提出新型研發機構“四不像”機構——“不完全像大學、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業,還不完全像事業單位?!盵3]李棟亮(2014)認為,新型研發機構是一種全新的機制和機構,它參照企業的運營模式,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十分重視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是科技和產業的黏合劑[4]。
二、新型研發機構是基于顛覆性創新視角推動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顛覆性技術創新模式的基礎是強大的科技創新土壤,包含基礎科研能力、技術與工程能力、創新文化、先進管理機制等多個方面,而這種土壤需要整個國家和社會共同培育,其發展由科學技術本身的發展規律推動。在我國,還沒有特定的機構組織去專門關注顛覆性技術創新。相對于傳統的研發組織或企業研發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具備著政府、產學研多主體參與的特征以及承擔產業公共核心技術的研發轉化的機制,它有著天然的優勢可以培育顛覆性創新,從而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1.新型研發機構更為貼近市場需求。目前,全國的創新資源通過市場機制的配置,快速尋找最合適和最匹配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科技成果轉化轉化時機,進而推動創新資源在整個國家及其區域范圍內的流動,這一現象為新型研發機構的誕生創造了條件[5]。以科技資源合理配置和科學評價制度為導向的政府職能的轉變,有效避免了管理部門的多頭管理,同時也促進了新型研發機構的進一步發展。
2.新型研發機構為創新人的引育創造了條件。人才結構不合理,優秀人才引不進、留不住是傳統科研機構所面臨的主要困境[6]。經驗表明,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業已成為各國和地區之間競相爭奪的重要資源,而傳統研究機構由于歷史包袱沉重、體制機制僵化,難以引進優秀人才;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推動官產學研的縱向深入和橫向發展,縱向吸引國外高層次的研究團隊,橫向集聚鄰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杰出人才,這種開放式創新的人才引進模式,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落地和轉化,促進了優秀成果的產業化。
三、構建基于顛覆性技術培育視角的新型研發機構的對策建議
1.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推進政府戰略引導與路徑創造。為了保證技術創新行為的持續性,需要政府根據技術研發實際情況完善頂層設計,加大對于新興技術的政策支持力度,為其構建技術保護空間、使得技術的研發轉化在一個相對穩定且隔絕的環境中進行,提升顛覆性創新孕育及發展的可能。顛覆性創新體現的是當地政府的戰略意圖,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乃至國家安全有重大影響,只有政府部門對重視顛覆性技術和顛覆性創新的培育并以新型研發機構為依托,通過政策引導與環境打造,才能有針對性地對顛覆性技術進行選擇培育,使其更為高效地進行研發,為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做貢獻。
2.完善政府創新管理機制,構建顛覆性技術保護空間。國外顛覆性創新技術管理機制的構建有力地推進了顛覆性技術的研發轉化,如DARPA、DIUx等機構利用其精簡的項目實施過程,激發顛覆性創新活力,提高創新資源配置能力,為增強軍事能力提供有效的技術方案,成為保持本國軍事技術領先地位的重要引擎。隨著對于顛覆性創新認識的不斷深化,不少國家和地區已將設立專門的顛覆性技術管理機構,作為探索未來科技走向與形勢、尋找符合國情的自主創新之路的重要抓手。因此作為運行機制靈活的新型研發機構,應擔起構建顛覆性技術的保護空間的職責。
3.優化科技創新軟環境,探索特色顛覆性創新項目管理方式。顛覆性創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涉及的資源、要素等更加復雜多樣,創新的預判和調控又是孕育顛覆性技術的關鍵所在。要改變顛覆性創新研發效能低下的窘境,解決創新人物引領作用限制的問題,就必須全面深化評定制度改革、為科研工作者“松綁”,形成以創新人物為核心的常態化項目運作機制,為其提供包容失敗的寬松環境以及長期穩定的經費支持,鼓勵科學家大膽創新、鼓勵試錯;提升考核評價機制靈活度,不以“論文”論英雄,提升創新人物在遴選識別顛覆性技術及決策方面的自主權等。
參考文獻:
[1]? Christensen C.M.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M].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2013.
[2]?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于申報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的通知[EB/OL].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網站,2017-07-04.
[3]? 林強,姜彥福,王德保,等.科技創新孵化器的管理模式研究——以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為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8):16-21.
[4]? 李棟亮.廣東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模式與特征探解[J].廣東科技,2014,(23):77-80.
[5]? 陳宇山.新型研發機構在廣東快速發展的動因分析[J].廣東科技,2014,(23):72-76.
[6]? 陳少毅,吳紅斌.創新驅動戰略下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8,(6):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