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兮 王吉發



[摘 要] 產業園區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從模型構建等理論角度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將產業園區的動態競爭優勢培育的因素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在波特鉆石模型的基礎下,構建了產業園區競爭優勢的概念模型,經過研究表明,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的重點是要進行創新,因而構建出產業園區的經濟貢獻率模型和全要素生產率模型,為產業園區的發展過程中競爭優勢的培育提供指導性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關鍵詞] 產業園區;競爭優勢;動因分析;模型構建
[中圖分類號] G35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6-0038-03
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科技的全球化逐漸成為了新的發展趨勢,在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競爭中,產業園區的發展成為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產業園區的發展能夠促進國家區域經濟的發展,因而提高產業園區的競爭優勢就變得尤為重要。如今社會正處于歷史交匯的時期,為了實現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則需要更公平、有效、高質量的發展,產業園區的發展是驅動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1]
一、產業園區動態演化過程動因分析
(一)產業園區的演化升級順應科技的發展趨勢
如今,全世界均在進行信息技術、綠色經濟、清潔能源、生命健康等科技革命,促進這些新型科技的發展,能夠為國家和地區未來競爭發展提供一定的優勢。產業園區需要不斷演化,順應科技的發展趨勢,在產業園區治理、投資環境和公共服務方面更有針對性的進行。
(二)產業園區的升級適應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產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適應政府的治理模式,才能夠保證產業園區的發展是健康的,符合地區需要的,能夠促進當前區域經濟增長。目前,產業園區的治理規則正在發生轉變,地方政府對于產業園區的治理也逐漸發生變化,采用了新型政府治理模式,[2]有助于解放市場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園區內部的創造性。
二、產業園區動態競爭優勢培育因素分析
(一)產業園區資源能力分析
產業園區的發展需要由多種資源進行支撐,具體包括空間、資金、人力資源等。產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種重要的資源要素來進行分析。
1.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是產業園區發展和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產業園區的承擔支柱,土地資源規模的大小將會決定于一個產業園區內部所能夠承擔的基礎設施和功能性服務具體表現。隨著我國土地資源的總體需要不斷增加,現有的土地資源無法滿足逐年增加的土地需求。[4]土地的資源利用效率較低,土地的浪費較為嚴重,人同土地的矛盾仍然存在,因而土地資源是產業園區發展演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2.人力資源
產業園區是由各個中小型企業聚集在一定區域內所形成的產業集群,人力資源是企業分發過程中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因而,同企業資源類似,人力資源是產業園區發展的關鍵。要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得到生存空間,使投資建設的產業園區能夠可持續的發展壯大,就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體系,不僅需要一定的基層人員,也需要一定的技術性員工和高層次的管理人才。
3.企業資源
產業園區的規劃,不僅是在功能定位上進行規劃,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園區內部的企業資源,需要明確產業園區未來的發展狀況,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設計產業園區內部企業的服務模式,有計劃地吸引相似企業進入園區。
(二)產業園區宏觀環境分析
1.政府的政策推動作用
產業園區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制定,區域政府制定的產業生產政策是決定一個產業園區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通常將國內的產業園區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由政府創辦的產業園區,這類產業園區一般是出于政府為了發展地區的經濟建設主動創辦的,規模一般較大,產業園區內部企業通常較多,形成的行業類型也比較豐富;第二類是自發形成的產業園區,這類產業園區由于當地區域的工業較為發達,已經有了相應的發展并且存在一定的聚集效應基礎,政府為了更好地滿足該區域內企業的發展而事后進行批準建設的產業園區,一般規模較小,形成的行業類型較為單一。[5]
2.地理區域周邊環境影響
產業園區落實的地理位置是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產業園區屬于社會大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這與其所在的地區、交通情況、市場環境等條件都密不可分。在分析產業園區環境過程中,要求產業園區的主要交通設備與外部交通環境的銜接要更加全面,確定產業園區未來將會輻射的范圍,明確產業園區的發展涉及到的政治、經濟、技術以及社會等方面。因而地理環境對于產業園區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引意義。
(三)產業園區治理結構分析
產業園區是由眾多企業聚集起來,政策邊界明確的地理區域。根據功能和區域政策要求,產業園區可分為三種治理結構:
1.政府管理模式
產業園區的管理委員會是由政府指派的,能夠行駛一定的經濟管理權限,管委會主要行使的職能是參與行政、經濟和產業園區的開發規劃管理,為進入產業園區的企業提供服務。同時,還設立工商、稅務等機構,使其能夠在產業園區內部行使指定的權利和義務。這也是產業園區最普遍的治理方式。
2.公司經營模式
公司經營模式的特點是產業園區的管理部門自身就是企業,其身份地位相當于總公司,全程參與產業園區的規劃、開發和管理,不太具備政府職能,工作重心是基礎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土地資源的買賣、在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進行一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通過經濟合作的手段對產業園區進行經營和管理。
3.綜合管理模式
綜合管理模式是指政府按照一級行政區的管理方式來管理產業園區,產業園區內的一些行政和社會事務由所在地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主要適用于以整個城區為單位,最終成立為一個產業園區。
三、產業園區演化過程動態競爭優勢模型構建
(一)產業園區競爭優勢概念模型
經過上述分析,已知產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競爭優勢培育包括內部資源能力、宏觀環境以及園區各機構治理結構三個方面。結合波特鉆石模式分析:
在探討產業園區的競爭優勢的同時,產業園區的內部資源能力表示為生產要素;需求要素指產業園區當前所處或未來發展目標市場的性質及市場大小。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為產業園區內所有企業形成的產業集群;企業的戰略、結構的管理方式是決定產業園區競爭優勢的因素之一,一個成功的產業園區,需要與其發展特征相融合的企業及區域文化的支持。[7]除了這四個主要因素以外,還需要考慮到產業園區宏觀環境和治理結構的兩個條件,產業園區的宏觀環境是決定于產業園區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宏觀環境的制約,保證產業園區能夠可持續發展;產業園區的治理結構也是管委會需要解決的問題,產業園區的管理和治理包括外部的投資和內部的管理等。產業園區的競爭優勢概念模型如下圖所示。
產業園區競爭優勢概念模型圖
(二)產業園區動態競爭優勢理論模型
產業園區的發展是一種動態演化過程,同時受到國內市場影響和產業園區環境變化雙重影響。[8]產業園區的動態競爭優勢理論模型可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
1.創新型產業的經濟貢獻率模型
若要考察創新產業對產業園區內部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可以從創新產業的貢獻度來測量。假設Y為產業園區總產出,A1為傳統產業產出,A2為服務相關產業(包括治理結構和相關支持性機構產出),A3為創新產業產出,A0為其他產業產出,構造的函數為:
Y=f(A1,A2,A3,A0) (1)
將公式1根據時間t求導,
(2)
在將等式兩邊同時除以Y,
(3)
若λ1,λ1,λ3,λ0分別為傳統產業,服務產業,創新產業,其他產業的產出彈性,因而公式3還可以轉化為
(4)
在此可以看出,創新型產業對于產業園區總體產出的邊際貢獻率為λ3,總的貢獻率為λ3·。
2.產業園區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模型
產業園區的經濟增長,主要來源于投入要素的增加,對于產業園區來說,影響產業園區的經濟發展包括資源能力、產業園區的內部環境和運營治理結構三個方面。投入要素分別為:生產技術進步、外部投資資本以及生產勞動力投入,將這三個條件作為變量,構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模型。
Y=A*f(K,L,t)(5)
其中:
Y表示為 產業園區的總體產出
A表示為 產業園區的當前生產技術水平
K表示為 產業園區的外部投資資本
L表示為 產業園區的生產勞動力投入
T表示為 時間
將式子7兩端同時進行微分得:
(6)
根據上式可以看出■為外部投資資本彈性,為生產勞動力產出彈性,將式子6進行拆分,其中,可以表示為總產出增長率,,可表示為全要素增長率,,可以表示為要素投入的增長率。因而得到的式子可以表示為
GY=GA+GI (7)
從該模型的角度來說,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可以從產業園區內部企業人員的勞動者質量和整體生產效率兩個方面進行提高,提高產業園區整體的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完善產業園區的管委會治理體系,從而提高產業園區的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產業園區經濟的增長。若GI/GY>50%說明產業園區的經濟增長依賴于硬要素,例如外部投資,企業勞動者數量等要素投入。若GA/GY>50%,說明產業園區的增長依賴于軟要素,即知識增長成本、管委會治理機制等無形資本。
四、結語
產業園區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以往對產業園區的分析往往從定性角度分析,現在將其從模型構建等理論角度進行分析。將產業園區的動態競爭優勢培育的因素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在波特鉆石模型的基礎下,構建了產業園區競爭優勢的概念模型,經過研究表明,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的重點是要進行創新,因而構建出產業園區的經濟貢獻率模型和全要素生產率模型,為產業園區的發展過程中競爭優勢的培育提供指導性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姚偉坤.科技型產業園區PPP開發模式研究——以滁州高教城科創產業園開發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9):20-23.
[2]顧青.產業園區管理模式由到政府主導走向公司治理[J].納稅,2019,13(10):261+263.
[3]邢曉玉,郝索.基于“一帶一路”新型科技產業園區模式構建與選擇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5,33(5):1-4.
[4]梁學慶.中國土地資源配置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2.
[5]杜羅莎,張丹丹,陳馳.產業園區轉型升級過程中的政府職能定位[J].宏觀經濟管理,2019(7):55-63+72.
[6]A Charnes,W W Cooper,E Rhodes.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MU[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2,56(9):2341-2350.
[7]邱羚,曹如中.產業園區競爭情報服務鏈研究:功能模型及平臺構建[J].情報雜志,2018,37(5):71-78+70.
[8]汪楊.上海創意產業競爭力分析與評價[J].上海經濟,2016(1):43-56.
[責任編輯:王鳳娟]
[作者簡介]? 張露兮(1995-),女,遼寧撫順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戰略決策與管理;王吉發(1964-),遼寧營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企業轉型、科技金融、戰略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