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香 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主要是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與管理學、競爭情報等學科內容,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大量的數據實時收集與處理,使其能夠變成有用的信息,然后經過科學的統計對信息進行篩選和分析,以此來形成知識,其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學習的知識來進行正確判斷。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一門包含了信息技術和管理學的交叉學科,具有較強實踐性與創新性,簡稱“信管專業”。正式成立于1998年7月,屬于管理學和工程的范疇。這一專業主要是對學生的現代化管理水平、計算機科學知識、技術與使用能力進行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具備系統思維、信息系統分析設計方法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培養更多未來能夠從事信息管理、信息分析、設計、管理、評價的復合型人才。
為了能夠有效滿足社會對大數據分析人才的根本需求,對信管專業學生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進行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學校除去開設有關的課程外,還應該重視項目實踐內容。文章將項目實踐作為主線,構建有指導、監督、實行、結果控制的大數據分析人才的培養系統,具體情況如下圖。

圖1 大數據分析能力培養體系
項目實踐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實踐活動對信管專業學生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進行培養,通常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步驟:(1)創建能力培養系統,明確培養目標,制定詳細的實踐流程與方法,為實踐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2)根據時間安排實踐內容,由簡單到復雜依次遞減,在實踐中進行反饋;(3)在實踐項目結束以后,對實踐的結果進行評價,為將來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通過三方面的緊密聯系,共同建立信管專業學生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體系。
首先,教師應該制定相關的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方案,將這一培養過程劃分為三個部分,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實踐,并對實踐過程進行完善。從大一到大二,教師應該利用課后大作業的模式開展實踐訓練,其往往是對學生的邏輯、統計和大數據這幾方面的思維進行培養。在大二到大三的階段中,教師開展專業教學時,應安排學生開展小規模的數據分析項目實踐,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在大三以后,應實施較為復雜的綜合實踐內容,對學生進行指導,開展小組合作,不斷推動學生大數據分析能力的發展。在各環節中,應及時開展評價和反饋,對實施過程進行完善,使得大學四個學年能夠有效結合,優化大數據分析能力模式。
按照四個學年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不同階段,應該由思維能力于基礎能力的培養到大數據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項目實踐流程從簡單到復雜,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簡單項目實踐。在這一環節中,主要促進學生養成思維分析,重要安全為第一至二學年,通過布置綜合性的大作業來開拓學生的思維,項目內容極簡單,為后續的綜合實踐打下基礎。(2)小型綜合項目實踐。在這一環節中,相繼開設計一些專業課程,學生的基礎知識更加堅固,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這一時期擴展項目規模,組織學生開展小規模綜合項目實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大數據分析能力。(3)復雜綜合項目實踐。基于上述兩個環節,對項目規模繼續擴大,從第三學年起。學校應該落實校企合作,從企業獲得大數據分析領域需要處理的問題,明確項目內容,合理設定項目實踐,并讓學生進行自由組隊,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處理方案,開展項目實踐活動。
評價實踐結果是對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測試。在項目結束后,建立專業的成果評價隊伍,對項目成果進行綜合分析,結合輸出結果和學生的表現、貢獻,對各組成員的得分實施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師教學指導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最后開展綜合評價,發現學生的長處并引導學生加以提升。通過對實踐過程的持續改進和更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強化信管專業學生的大數據分析能力。
結論:在信息時代的發展下,培養信管專業的大數據分析人才已經成為重要發展趨勢。高校應該緊緊把握時代的發展機遇,推動信管專業的教育改革,培養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優秀的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人才。使其能夠具有商業知識與管理技術,可以滿足社會企業對大數據分析人才的根本需求,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