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源
摘 要:進入21世紀,全球化經濟大方向已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全球經濟金融化也勢在必行,而我國的經濟未來走向受著經濟金融化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重大影響,對于將來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國經濟產業機構現狀以及經濟產業結構進行分析,探究這些因素對我國經濟金融化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以及具體表現。
關鍵詞:經濟結構;調整;經濟金融化;影響
引言: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形勢低迷,現有的經濟結構日漸崩壞,難以滿足國家對GDP期望的增速和發展。這個時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發動必要的經濟結構調整的改革,在保持國民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達到改善經濟結構活力的目的。與此同時,當政府出面對經濟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也難免會對經濟金融化趨勢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一、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金融化
1.我國目前產業發展現狀
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產業結構現狀來講,三大產業結構穩定且發展程度相對較為穩定,舉例來說:當前國家工業部門給國家經濟帶來很大的效益,與此同時在探討“我國經濟結構體制改革”的國際會議上的話語權也相對比較高,但是不可忽視工業發展在進行經濟發展的同時對于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破壞,和其他發達國家過去案例相對比不難發現,工業發展對環境進行的破壞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是相對犧牲得較多的,難以平衡。
就當前產業需求結構來說。盡管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世界上位列前茅,但人們也不應該忽視的一點就是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是遠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的。這主要歸功于我國自古以來的勤儉節約等傳統優良品質,還有我國目前城市農村人口比例(目前仍是城市人口少于農村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根據產業結構以及收入結構的分析可得,不同行業和群體之間的差距還是有的,這些差距不光顯示在消費水平上。簡單來說,以我國當前的收入分配比例以及制度還未達到“富裕”的目標,從“小康”到“富裕”的路還有一定距離,需要國家和人民進一步的努力以達到經濟上的大發展。
2.關于經濟結構調整策略
隨著年代的更迭,各國的經濟產業結構也會不斷地進行適應和完善,但是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國家的產業特色以及戰略性引領產業,它們對于一個國家經濟全局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些資源消耗率低、整體前景效益好以及科學技術為導向的企業可以說是未來支撐國家經濟命脈的中流砥柱。盡管目前國家倡導綠色化經濟發展,但是以環境的破壞污染為代價的“第二產業”仍然是我國產業機構不可獲取的重要組成。所以當前局勢倡導綠色無污染、規劃性發展道路十分有必要性以及急需推進,在這種情況下,新興產業可能是我國經濟產業機構調整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向。
在這個世界互聯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年代,傳統的“豪放型”發展模式已經開始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研究如何發展綠色環保的新興產業才是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依托如今科技飛速進步的契機,倡導輕重工業的技術革新以及產業效能進步,開發清潔能源的進一步落實,全面提升我國企業信息化水準,就能使我國經濟產業結構得到飛速發展與全面性的升級。
目前我國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尚處于完善階段,消費者的一些權益和需求尚不能一一得到滿足,在某種程度上會對消費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得我國消費者更加青睞于國外產品,這對于我國當前國內的經濟蓬勃發展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的,所以關于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是未來我國經濟產業機構更迭進步的重要保障。
3.經濟金融化
借此全球的經濟金融一體化的契機,經濟金融化的影響將愈演愈烈,勢必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走向,而經濟金融化的全過程是與國家經濟產業結構密不可分的,二者如影隨形相得益彰才交融成現在的經濟金融化。目前這一過程主要還是靠金融工具,在國民經濟活動之中不斷地運用工具,和金融化密不可分的其實就是國民生產和經濟總值。在二者里面比例不斷增加,說明經濟金融化的程度也就越來越重;反之二者之間的比例越來越低的時候,說明經濟金融化程度也就越來越少。也就是說這二者是成正向相關,金融的工具包括貨幣性以及非貨幣性,此二者是都可以發揮作用的在這一過程中,也都是對于國家經濟金融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二、經濟結構調整對經濟金融化發展產生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學者經過調查研究后發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金融化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系,由于全球各國各自的發展程度不一樣,以及其表現出來的不同金融化形勢,造就了全球經濟金融化的多用性。其實經濟金融化面臨著很多問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實體經濟和經濟金融化之間相互影響產生的,簡而言之就是不對稱的發展以及國家經濟資源分配比例的不協調,若想從經濟結構對經濟金融化起到正向的影響,就一定得分析出這其中的奧秘,只有解決問題,才能使產業完善進程進行快進,把經濟金融化推進透徹。
1.發揮民營經濟積極性
在當前,中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發展起來,已經成為了我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經濟體,這些企業對于我國經濟進行金融化也可以起著重要作用,但就大方向來看,國家政府要做好充分的措施和準備以應對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因素,保持理智和清醒,避免盲目的跟風行為,避免盲目地對國外市場的擴張。因為一旦其中出現了一些資金問題,不積極處理,采取適當的解決方案,勢必會引起個人利益損失的同時導致宏觀經濟的不穩定發展,所以為了建立健康可持續產業以及未來經濟金融一體化,必須要將這些民營企業重視起來。
2.加快資金的流動
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主要大方向上,新興產業勢必將會成為重點對象,我國對于新能源方面可以適當建立專項的扶助資金,扶持這類低消耗污染小的新型能源產業用以在將來可以代替第二產業工業中使用的大量不清潔能源,這樣在保證第二產業的生產效益的同時,還可以保證環境不受廢料等有害物質的污染,這樣還利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就是國家應該重視發展技術性強的新興產業,這類產業不會像第二產業一樣對資源有著過多的消耗,而且可以創新發展。而在一個企業擁有較大利潤空間且對資源沒有那么多依賴的時候,就會產生資本流動速度加快的現象,進而使經濟金融化的進程變快。
3.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在市場經濟產業結構發生改變之后會使得產業得到優化完善,由于市場往往會自我調節,會將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來盡最大努力發揮市場的意義,且市場調節相對于政府進行干預要更具備流暢性,進而使資金具備流動性,促使資源分享,避免不必要資源的浪費,充分發揮產能,以達到最終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
4.降低金融交易帶來的風險
金融行業自從出現之初就不是一般性質的傳統行業,它和其他行業有著本質的不同,當我們國家在注重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絕對不能忽略金融風險的把控以及其對于整個社會穩定性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影響,在做出決定的時候,務必要經過深層次的、多維度的考察與分析,這樣才能對于風險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回避。
國外對于經濟以及風險管控有著很多年的研究,研究表明有很多因素會導致經濟產生被動情況,而在對于經濟飛速發展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因素之一就是“產業結構的調整”。換句話說,就是不科學合理的經濟產業結構,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小問題不受到重視就會逐漸累積,長此以往“積勞成疾”小問題成了大危機。舉個例子,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世界上一直處于領先水平,驚人的增長速度總是讓諸多國家羨慕不已,但是日益嚴重的產業結構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走向發達國家路上的一塊絆腳石。首先問題就是兩極分化嚴重,現如今我國居民貧富差距巨大,與此同時由于結構的不合理甚至導致了市場需求偏低的情況發生,居民的收入少,消費就更少,惡性循環導致我國的旅游業也前行緩慢。旅游產業發展遠遠落后于工業行業的發展就會導致國家的經濟難以出現綠色可持續性。只有從源頭上解決產業結構的問題,我國的經濟發展才能進入下一個更長久綠色健康合理的階段。越是到這種關鍵時刻,越能顯現一個國家政府的相關部門的市場調節能力,為了祖國的經濟建設以及產業結構的革新,相關部門一定要及時出臺相關影響市場結構的政策方針,而且在促進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第二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監督的就是金融風險,因為伴隨著高增長也會出現金融的高風險發生,發展會直接影響著國家金融領域,股票市場可能是對于國有企業創新合作發展的改革一種新的嘗試,雖然牽一發動全身,但是在這個新的時代也必需不能坐以待斃,只有勇于創新改革才能將傳統的難以維持的現狀改變,進而走向新的紀元。雖然風險與機遇并存,但是這也是國家和企業想要改變的唯一必經之路。
三、結語
根據本篇文章的探究,分析得出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金融化發展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影響。如何利用好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而更好地促進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是未來研究的重中之重。民營企業在這場世界化的變革中勢必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機遇出現的同時也一定要做好各類風險管控,金融風險不像其他行業,影響及后果之大是令人無法想象的。國家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相關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相關法令法規的同時也一定做好風險把控。經濟金融全球一體化是通過對現有實體經濟與金融領域的不斷融合和發展最終達到的終極目標,同時促進著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不斷發展與完善。在當前我國經濟體制不斷變革的大環境下,雖然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往往伴隨著很大的經濟和金融的風險,將要發生的未來很多事情也都是未知不可預測,但是伴隨著我國金融行業風險管控能力的不斷提升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希望,我始終堅信我國經濟可以朝著科學健康綠色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芷菡.長三角城市群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05):50-51.
[2]范鴻儒,呂晴,朱家明.政府教育投入和就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9,39(12):16-22.
[3]王琛,蘇金梅,侯娜,孫鵬哲.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模型[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0(03):84-91.
[4]戴濤.江蘇省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9.
[5]牛東武,牛東帥.改革開放后產業結構的調整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2019(02):8-10.
[6]李永剛.金融結構調整對經濟效果影響的比較研究——基于58個經濟體1998~2013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4(02):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