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巖?遲月
摘 要:“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斷探索營商環境的改善,構建國際化、便利化、法治化的市場環境,推動經濟發展。本文討論了吉林省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對策。
關鍵詞:營商環境;吉林省;對策建議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營商環境簡單來說是指伴隨企業從設立到退出整個過程的商業經營環境。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中顯示:好的營商環境可以促進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0.36%,這說明一流的營商環境可以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助力,高質量的營商環境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發展。這幾年,為了實現高質量、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我國對標國際發達經濟體的水平,針對當今市場主體關注的焦點,大力、全方面地推出多種改革舉措。效果上,我國整體上的營商環境有明顯進步,打造營商環境從實踐探索走向了立法規范,國際營商環境排名不斷提升。如今“投資不過山海關”這一說法盛行,并且吉林省連續位于全國經濟GDP增速的尾端,更對外界向我省投資造成了不利影響。為了打破現狀,振興經濟,吸引投資,關鍵要從改善營商環境開始。國家鼓勵各地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條件下對優化營商環境措施進行創新,提出差異化的方法;及時整理其他地區推廣成績好的舉措經驗,為促進當地優化營商環境做借鑒。本文通過討論我省當前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學習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對癥下藥,為推動吉林省營商環境國際化、便利化、法治化的發展提出建議,優化吉林省的營商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便利的政治服務,公平法治的市場環境。
二、吉林省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1.市場主體力量薄弱,競爭機制不成熟
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襯托著當地營商環境的好壞,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曾說“營商環境好不好,關鍵看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能不能發展起來?!雹?/p>
2018年吉林省的私營企業戶數39.61萬戶,僅僅是浙江省私營企業總數的19%,鄰省遼寧的私營企業戶數為78.98萬戶,接近于吉林省兩倍,我省近年來私營企業數量在自身的對比上確實有大幅增加,但與江浙粵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東三省中優勢也不明顯;2019年中國民營經濟500強中吉林也只有兩家企業上榜,分別是修正藥業和新星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排名分別為109,407。2008年時中國民營經濟500強中吉林省也只有兩家企業(修正藥業和皓月清真肉業),11年過去上榜企業沒有增加,并且原來在榜的皓月清真肉業被替代,這說明我省的民營經濟絕大多數規模不大、競爭力不強、持久力不長。②在市場主體數量發展有限且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創造力不足,因而市場機制在發展中也難以健全,影響了營商環境,限制了民營經濟水平的發展。
2.貿易發展水平不高
通過2018年《吉林省統計年鑒》數據計算了其近年來的外貿依存度,一直低于全國水平(32.1%-41.5%)。并且出口市場集中在日韓兩國,貿易風險高。另外從吉林省的海關效率、基礎設施和服務、信息和技術水平等指標來看,貿易便利化水平不高,與周邊鄰國貿易時受技術和通關人員影響,通關效率低,成本高。吉林要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優化營商環境,主要途徑之一就是要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3.企業融資困難,融資渠道受限
吉林省的直接融資低于全國水平,從2016年至今吉林省只增加了1個上市公司,不足全國增長的1%;間接融資,一些銀行貸款、政策融資更加傾向于國有企業,中小企業處于劣勢,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不易解決。
另外,融資審批周期過長,有的企業可能需要在一周內獲得融資金額,但審批周期往往長于一周,超出企業預期時限,這不但不能滿足企業的最初融資目的,甚至會影響企業投資發展。并且在銀行貸款中,中小企業獲得金額有時并不能達到原始申報金額,只能獲得部分數量金額,并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最后,吉林省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偏高,融資過程環節過多,也會增加隱形成本,造成企業負擔。
4.政府服務效率低,“放管服”改革仍需繼續努力
與發達地區相比,審批項目、審批環節仍然是較多,辦理周期較長。并且各業務部門信息溝通不及時,各市縣的共同部門之間也沒有實現信息共享,也是造成公民辦理事務耗時長的原因之一。監管方面,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在處理“雙隨機一公開”出現的新情況時有些不便;執法監管責任缺乏明確的文件或規章規范。另外政府的服務意識也是營商環境好壞的重要指標,吉林省市的信息公開不積極,百姓獲取政府信息渠道單一。對于當前流行的官方微博、微信,吉林省并沒有充分借助利用。很多應該公開的信息很難找到,例如政府涉企行政事業單位收費清單,吉林省只有十一個縣市公開,占全省的28%。這證明了政府的公開態度和質量,會造成公眾與政府的溝通困難,引發公眾的不滿情緒,讓投資商留下吉林地區的負面印象,影響對吉林的投資自信。對企業而言,政府的扶持、制度法規的保障以及融資環境的建設均會對企業行為模式的塑造產生重要作用;穩定的政策預期,減少政策環境帶來的不穩定性,對企業行為模式和企業生產投資都有重要的影響。
5.“人情文化”盛行,阻礙法治環境建設
普遍存在辦事“找關系”,“沒有人辦不了事”的思想,“權錢左右政策的彈性”。社會人情關系難以預算,這種負面思想會大大折損投資商對吉林未來投資的穩定預期,破壞市場公平的競爭機制、影響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
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對策建議
1.大力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深化政策扶持。出臺相關的民營企業優惠政策措施,要在全省內積極落實和宣傳,真實有效地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肥沃的生長土壤。另外,積極引導我省民營企業與互聯網等熱門技術相聯系,發展技術產業,擴展國內市場,優化產業結構。寧波市在2019年民營企業評價各城市營商環境條件時排名第七,全市積極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在商事登記改革、項目審批提速、政務服務優化等領域都實實在在地做出了行動。吉林省應借鑒優秀地區的發展經驗,推動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辦事程序,推動民營企業的新生。并且民營企業會倒逼地區營商環境的改善,隨著民營企業的壯大會對外部環境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樣會促使政府效率提高、簡政放權,經濟服務能力向市場監管秩序方向轉變,逐漸形成更加便利的營商環境。
2.推動政務便利化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創新服務形式、精簡辦事流程,加快數字吉林的建設。借鑒我國發達地區發展經驗,例如廣州天河區打造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政務智能咨詢、各類依申請類事項可實現足不出戶網辦、需政務大廳辦理的事項可預約率100%。杭州推行的個稅APP居民在APP上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專項附加稅扣稅的申請,不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網上辦”還實現了“掌上辦”。廈門市稅務部門為了提高辦稅效率,提出“秒表練兵”。在每個辦稅員的窗口都放置一個秒表,督促辦事效率,對于24種辦稅頻率較高的稅種,要求每個窗口都必須熟練。精簡政府審批事項、提高服務效率,優化政府服務流程,提高政企服務便利度,對相關部門之間的管理事項進行整合,盡量實現“一門進出”、“一窗辦理”、“一次辦好”,縮短審批事項辦理時長,杜絕公民辦事“跑斷腿”現象。
另外,要樹立誠信透明、親商清商的政府形象,及時公開辦事信息和惠民政策,積極利用新媒體宣傳新政策,擴大政策的知曉度和覆蓋面。
3.促進貿易便利化
在“互聯網+”的概念下,擴寬無紙化通關應用范圍,利用電子技術,無紙化審批,減少紙質單證的填寫,加快貨物驗放速度。提高貨物入境檢驗檢疫技術,更新設備,加快通關效率。協調與周邊鄰國之間的檢驗標準,檢驗程序,以及制定合理的征收稅費。另外可以借鑒廈門“關檢一站式”查檢平臺與監管互認,海關與檢驗檢疫局之間信息互換、執法互助,監管互認,做到一次申報、一次查檢、一次放行。減少重復申報,縮短通關時間。物流上,完善多式聯運,提高運輸效率,降低成本、擴大交易范圍。積極參與對接俄羅斯、蒙古、朝鮮的鐵路擴建項目,協調各國運輸技術標準,提高跨境運輸質量,降低跨境運輸成本。隨著琿春-扎魯比諾港-寧波舟山港航線的開通,發展“互聯網+物流”,實現信息共享,及時做好資源協調,減少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損失。
4.改善企業融資環境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最主要還是銀行貸款,國有銀行應盡量減少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約束條件,公正科學地對企業的信用以及發展前景進行評估,避免主觀意見。另外完善信用擔保體系,這樣銀行或者金融機構不僅可以快速地了解到企業的信用評級,減少風險,還會縮短企業融資的時間,降低融資成本。借鑒北京“金融信貸營商環境3.0”,發揮大數據平臺作用,將不動產登記、稅務、市場監管這些與信貸有關系的信息與金融部門開放共享,探索智能審批、線上放貸。市場也要為中小企業創新擴寬融資渠道,為企業融資提供良性的融資環境。
5.優化法治環境、保障市場公平
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所需的相關法律機制,例如南京市如今就已經發行了38件與營商環境有關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建立完備的地方性法律體系,讓優化營商環境措施有法可循。
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全覆蓋,規范流程、創新機制,保障抽查工作有序有效進行,保證市場的公平性。
規范政府行政權力,減少政府對市場的不公平干預。對于政府機關出現越權行為,要明確懲罰機制,警戒政府人員不敢濫用職權。降低司法成本,加大執行力度,創新解決糾紛的措施,讓企業敢于爭取自身合法權益,保障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和知識產權。
注釋:
①《中國營商環境“晴雨表”怎么看?-2019年中國改革形式觀察》,北京,新華社,2019。
②文中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參考文獻:
[1]焦方義,姜帥.東北地區營商環境的現狀及優化路徑研究[J].北方論林,2019(01).(273):9-14.
[2]謝月婷.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原因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9(10).
[3]武國玉.優化吉林省營商環境法治化研究[J].法治論壇,2019(07).
[4]伊馨.福建自貿區貿易便利化的制度創新[J].開放導報,2017.
[5]彭向剛,馬冉.政務營商環境優化及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學術研究,2018(11).
[6]丁邡,周海生.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成效評估與建議[J].宏觀經濟管理,2020.(2):59-65.
[7]宋林霖,何成祥.優化營商環境視閾下放管服改革的邏輯與推進路徑——基于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的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8(4).
[8]彭向剛,馬冉.政企關系視域下的營商環境法治化[J].行政論壇,2020(2),158:91-98.
作者簡介:崔巖(1983- ),男,漢族,吉林長春人,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理論;遲月(1996- ),女,漢族,吉林通化人,吉林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