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北大荒精神 形成發展 歷史過程
基金項目:教育部2019年度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北大荒精神教學研究(項目編號:19JDSZK077)階段性研究成果;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時代價值與應用研究”(SJGS Z2017004)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惠,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D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56
北大荒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內容,是拓荒者的各種高尚思想、優秀品質、優良作風,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結果。北大荒的開發創業歷史,既是人民軍隊的艱苦實踐歷史,又是知識青年運動的歷史、是志愿青年報國興墾成才的歷史。北大荒精神的形成經歷了形成與發展、凝練與豐富、弘揚與深化的歷史過程,雖然在各個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深刻的內涵不斷豐富與升華。
北大荒精神誕生在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歷史中。從1947年開發北大荒開始,無論是復轉官兵、還是青年志愿者以及城市知識青年,都前赴后繼、開拓進取,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生命,在廣袤荒原上創立、塑造并踐行著北大荒精神。他們不畏困難、艱苦奮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解放思想、勇于開拓,創造了農業生產的奇跡,書寫了偉大的拓荒創業史。
(一)復轉官兵的開發建設
復轉官兵是最早踏上北大荒這塊土地的群體,也是北大荒開發建設主體中數量最多的群體,其中包括榮譽軍人與解放團、農建二師、鐵道兵五師和十萬復轉官兵。
1.榮譽軍人與解放團
1947年至1949年是黑龍江墾區艱苦創業的開始。1949年4月1日,齊齊哈爾榮軍學校政治部主任郝光洪和侯祥寬、汪立國等人,挑選了26名思想堅定、負傷痊愈的學員,嘗試創辦榮軍農場。到1950年時,安置殘疾等級較輕和慢性病治愈的軍人745人。這些身殘志堅的榮譽軍人,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將昔日的亙古荒原變成了千里沃野的大農場。他們為共和國創立流過血、負過傷,但沒有居功自傲,沒有怨言牢騷,有的只是默默無聞的奉獻。墾荒創建者在艱苦的條件下,勇往直前,用頑強的革命意志,克服重重困難,在荒原上白手創業建起了農場,開拓出數十萬畝荒地。
1949年初到1951年初,東北軍區政治部4000多名指戰員,帶領14000名國民黨軍隊中投誠、起義和被俘虜的官兵,奔赴北大荒的廣袤土地,先后創建了七個機械化農場——寶泉嶺農場、香蘭農場、鐵力農場、孟家崗農場、筆架山農場、龍山農場、紅星農場。這支特殊的拓荒隊伍中有解放軍、國民黨部隊的被俘人員。萬余名原國民黨士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勞動中完成了改造,成為勞動者。
2.農建二師
農建二師源起于1942年山東渤海軍區海防大隊,在抗日戰爭中曾與日寇浴血搏殺。解放戰爭中,這支部隊參加過孟良崮、張店、昌濰、濟南等戰役,是一支英雄的隊伍。在濟南解放后,奉命衛戍濟南市。1952年3月,奉軍委令由國防戰線轉入生產戰線,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二師,下轄四團(289團)、五團(290團)、六團(291團)3個團。1954年9月,奉命移墾黑龍江,開發北大荒。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1957年前后在農業墾殖、基礎設施建設、公路交通、綜合經營等方面碩果累累,他們墾荒創業的偉大成就,在北大荒開發史上煜煜閃光。
3.鐵道兵
創建于戰爭年代的鐵道兵在朝鮮戰爭結束后回國旋即又參加國家的經濟建設,扎根北大荒,創辦國營農場。鐵道兵農場是我國北大荒國有農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王震將軍是促成鐵道兵農場創建的第一人。王震將軍借鑒鐵道兵五師轉業官兵創建八五〇農場的成功經驗,向中央和中央軍委提交了《關于開發北大荒問題的報告》,從而揭開了鐵道兵農場群發展的序幕,在短時期內采取“以場擴場,母雞下蛋”的方法接管了原有的省屬、縣屬和青年墾荒隊農場,快速建成了一系列“八”字頭的鐵道兵農場。1956年6月6日,鐵道兵農墾局的成立標志著鐵道兵農場群的壯大和發展。扎根北大荒的鐵道兵轉業官兵發揚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大無畏精神,創造了雁窩島、長林島等數個令人驚奇的墾荒神話。
4.十萬復轉官兵
1958年1月24日中央軍委發出《關于動員十萬干部轉業復員參加生產建設的指示》和3月20日成都會議通過的《關于發展軍墾農場的意見》這兩份文件成為加快發展黑龍江屯墾事業的“動員令”。軍令一下,全國十萬復轉官兵從各地匯集黑龍江,不僅原有的農場得以加強,而且又新建一批農場,使得黑龍江墾區規模空前壯大。廣大復轉官兵在接到轉業命令后,沒有人抱怨條件的艱苦,沒有人躺在以前的“功勞簿”上討價還價,絕對無條件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復轉官兵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成為北大荒人艱苦奮斗、白手起家的力量源泉。
(二)青年墾荒隊、支邊青年和科技工作者
1955年8月9日,北京青年楊華等5人向北京市委遞交了《組建北京志愿墾荒隊的倡議》,要求奔赴邊疆、建設邊疆。從1955年9月到1956年12月,北京青年有3批到達蘿北,共225人。河北、天津、山東、河南等省市都派出青年墾荒隊到達蘿北,到1956年底共有1946人。黑龍江省內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都派出了青年墾荒隊。青年充滿理想,敢于突破現實,愿意為國家墾荒事業奉獻青春,他們甘于在北大荒奮斗終生,甚至在墾荒過程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與青年墾荒隊相比,支邊青年的數量龐大,且來源更將廣泛。從1953年開始,就有支邊青年來到北大荒參加農場工作。其中,1959年出現了一個支邊高潮。支邊青年們響應國家號召,甘于奉獻自己的青春,讓古老荒原充滿了活力。
墾區初創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只有25人。此后,通過從全國各地選派領導干部、專家技術人員、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等渠道,北大荒的人才隊伍逐步壯大。他們當中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也有憑著求知欲望和努力自學成才的“土專家”。他們不畏北大荒惡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放棄了大城市優越的生活,甘于將自己的知識和才能貢獻給北大荒的黑土地。這些科技人員在農業、農機、畜牧及文教衛生各項建設事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三)知識青年
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來自全國各地的城鎮知識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或聽從國家安排,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忠誠與熱情來到“北大荒”,肩負起屯墾戍邊的神圣使命。截至1979年底,黑龍江省上山下鄉知青總人數為193.83萬人,省外下鄉知青40.3萬人,安置在黑龍江省農墾系統的達30.07萬人,他們把美好青春貢獻給了北大荒。
數十萬朝氣蓬勃的知青進入墾區,很快成為各行業生力軍,無論是在工農業,還是文化戰線、科研單位,均能看到知青們活躍的身影,墾區各行各業的每一項生產實踐活動均浸潤著知青們的辛勤汗水。知識青年積極參加墾荒建場,爭當工農業生產的先鋒,成為文教衛生領域的生力軍。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北大荒人在繼承艱苦奮斗精神的基礎上,以勇于開拓和顧全大局的精神,將黑龍江墾區的全部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掀開了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從農場統管統種戶的家庭農場,再到職工分戶經營,生產費、生活費完全自理的大農場套小農場的雙層經營體制,北大荒人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前進。1984年到1996年,黑龍江墾區先后興辦了20多萬個家庭農場,實現了農業改革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作為國家的商品糧基地,1990年7月,北大荒人提出了建設100億斤商品糧基地項目。1996年,糧食總產達到143億斤!這一消息成為全國農業戰線十大新聞。
北大荒精神作為一種實踐性很強的精神成果,同時需要理論的歸納與升華。
1986年6月17日,時任中顧委副主任的王震同志為墾區題詞——“艱苦奮斗,勇于開拓”。以“艱苦奮斗”為開端和核心,奠定了北大荒精神的基礎。
1986年7月20日,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孫維本同志在黑龍江省轉復軍人開發建設墾區紀念大會上發表了講話,系統闡述了北大荒精神的內涵。講話同時號召在全省大力弘揚北大荒精神。他說:廣大轉復軍人在墾區的開發和建設中,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在這同時,也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顧全大局、艱苦奮斗、勇于開拓、敢于獻身的“北大荒精神”。
1994年12月20日,黑龍江省農場總局以《歷史的豐碑,水恒的財富——關于弘揚北大荒精神幾個問題的匯報》為題,首次將北大荒精神表述為:“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這份文件是目前流傳的北大荒精神四句話十六個字的表述可考證的最原始出處。
1995年12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北大荒精神——幾代拓荒者的真誠奉獻》一書。這部書從歷史的角度,對北大荒精神“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四句話十六個字進行了系統闡述。同時,針對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傳承和弘揚北大荒精神也做了專門論述。
三、北大荒精神的弘揚與深化
北大荒精神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創新性,是黑龍江墾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進入21世紀以來,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既為推動我國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援。每當國家需要時,黑龍江墾區就成為國家抓得住、調得動的“中華大糧倉”。北大荒精神在幾代北大荒人身上不斷地傳承、豐富和發展。
2018年12月16日,北大荒二次創業再出發。為適應時代的需要和國家戰略的需要,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整建制轉制成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標志著黑龍江農墾開始整體轉制。北大荒集團將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現代農業建設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同時,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國家隊”。北大荒人“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將繼續激勵創業者們為中國的糧食安全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韓乃寅,高明山.北大荒精神論[M].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
[2]黃宏,高躍輝.北大荒精神[M].人民出版社,2012.
[3]戰繼發.黑龍江屯墾史(第二卷、第三卷)[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4]修磊.新時代下北大荒精神的10個特征[N].黑龍江日報,2013-04-22.
[5]周玉玲.北大荒精神的再認識[J].農場經濟管理,2017(2):57.
[6]付強.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到企業精神——淺析新時期北大荒精神的定位與發展[J].農林經濟管理,2017(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