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金香
摘 要:勤工助學是高校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途徑之一,它既可以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又發揮了重要的育人功能。“三創”精神的提出具有其理論與實踐意義,對于大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旨在從“三創”視角入手,分析勤工助學所體現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三創視角;勤工儉學;育人功能
1 引言
“三創”精神對于社會發展極為重要,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勤工助學是學生社會實踐的途徑,了解社會運轉的窗口,具有極為重要的育人功能,應切實將“三創”精神融入到學生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之中。
2 建構“三創”教育的意義
“三創”是指創業、創新、創優,三者既相互聯系,又互為依托,共同統一于社會發展與人才成長的時代要求。[1]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是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中堅力量,其“三創”精神的掌握與否,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發展的進程。因此,對大學生進行“三創”教育,對于優化我國人才儲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1 倡導“三創”教育思維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促使“三創”精神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整體。從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來看,每一次社會的進步都是由新興技術所推動的,如瓦特改良蒸汽機,促進人們進入到蒸汽時代,電力技術的發明再次改變世界格局,促使人們進入到電氣時代。由此可見,創新是推進社會改革進步的力量之源。但僅有創新并不夠,還需要將思想之光投入到實際行動中,形成規模化效應,才能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當下思維迸發的階段,僅有創新、創業還不夠,還需要創優,使自身在思想深度、專業操作技能等方面不斷優化,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地步,才能有核心競爭力。
2.2 建構“三創”教育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
“中國夢”的偉大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帶領下,集眾人力,創新、創業、創優的偉大實踐。而教育在“中國夢”的實踐中擔負中人才輸送的重要歷史任務。目前階段我國創新、創業、創優意識相對缺乏,因此,學校必須抓好“三創”意識的教育落實工作,培養和聚集“創新、創業、創優”能力于一身優秀人才,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
2.3 “三創”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必要舉措
目前我國教育方式多重視理論教育輕視實踐課程,并不能與社會很好的接軌。“三創”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創優思維,創新重在培養學生的發現新問題、拓寬新思路的智慧和能力;創業重在培養學生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開創能力;創優意在培養學生的精品意識、工匠精神、敬業品質及能創優品的能力。這些思維契合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可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 三創視角下勤工助學的育人功能
貧困生求學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工作。為切實保證貧困生求學不受經濟條件限制,到目前為止,我國除去國家推行的“精準扶貧”政策之外,已經形成了“獎+貸+助+補+免”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即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包含生源地貸款和高校貸款兩種)、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特殊困難情況補助以及學雜費減免等。[2]勤工助學作為其中一項,發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
勤工助學是指在校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者假期時間,在校內或者校外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取得相應的酬勞,用以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的活動。
3.1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自立、自信心
勤工助學活動是大學生走出課堂,體會社會的一個窗口,是學生了解社會、使自我適應社會的一種介質。列寧同志曾說過:“教育絕不能只限于學校。”勤工助學幫助學生走出學校建構的“象牙塔”,走向社會。大學生沒有經歷過工作,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可以讓他們對社會運行的機制有一些簡單的了解,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樹立他們的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意識。同時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也能夠為他們的創新及創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其“三創”的能力
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在課堂學習書本知識,二是從實踐中獲得生活經驗。若只是學習書本知識,學生很有可能只會“紙上談兵”,形成眼高手低的壞習慣。不了解社會情況,“三創”也就無從談起。勤工助學活動是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拓寬自己已有的知識面,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延深自身的知識領域。學生參加活動,將自身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使知識得到升華、能力得到飛躍。
勤工助學崗位往往都與每一具體行業有關,學生在勤工助學的活動中,可以深入了解這一行業的歷史,發展現狀、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創新點是什么,從而提升創新、創業、創優的能力。
3.3 提供交流合作平臺,提升學生心理綜合能力
由于貧困生在生活中受到家庭經濟情況、個人成長環境等因素制約,以致學生在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方式承受的壓力更大[3],在自我認知和評價上會比較敏感,認為自己綜合能力較低,自我懷疑,擔心不受尊重。
通過勤工助學的過程,學生一方面可以獲得經濟報酬,緩解自身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幫助他們提升面對現實的勇氣,克服自我自卑心理,提升人際交流的勇氣和能力。通過勤工助學崗位,學生也可結識許多有想法、有能力、不怕困難和挫折的朋友,為今后創新、創業積累人脈資源。
4 結語
勤工助學崗位是學校幫助貧困同學和育人的一個重要平臺,在當下科技創新迸發的時代,育人不僅僅是書本知識的傾囊相授,更是對學生創新、創業、創優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勤工助學的過程中,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以便日后可以順利的進入就業創業大潮。
參考文獻:
[1] 趙志軍.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三創”品質的集成嵌入[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2(9).
[2] 張陟遙.高校勤工助學的價值理念:以育人為本[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報,2005,(7):79-81.
[3] 麗江市教育局. 創新舉措發揮勤工儉學育人功能[J].云南教育視界,2016(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