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琰 陳秋帆 吳淼


[摘要] 目的 分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耳穴壓豆、中醫推拿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方便選取在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期間在該院康復醫學科就診的46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進行觀察,將采用基礎治療的23例患者設為參照組,將采用耳穴壓豆、中醫推拿聯合治療的23例患者設為研究組,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1.30%)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01,P<0.05);研究組JOA評分、VAS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且改善情況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耳穴壓豆、中醫推拿聯合治療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等癥狀,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恢復。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耳穴壓豆;中醫療法;推拿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uricular acupress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assag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May 2019 were observed. 23 patients who received basic treatment were set as the reference group. 23 patients treated with massage combined were set as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91.3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301, P<0.05). The JOA score, VAS score, and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was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uricular acupoint press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patients' pain and other symptoms, and promote recovery of lumbar spine function.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uricular acupress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組因先天性因素(遺傳、腰骶先天異常)、后天因素(髓核等腰椎間盤組織出現退行性變)、外力因素(外傷、腰姿不正、過度勞累)致使椎間盤的軟骨板、纖維環出現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壓迫脊椎神經根而引起的以腰部疼痛、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以腰部4-5、腰5-骶1節段突出最為常見[1]?;颊咧髟V為腰部疼痛、下肢疼痛及麻木,甚至導致患者出現大小便障礙、下肢癱瘓等嚴重癥狀,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均存在消極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低下。有研究表明,中醫治療在椎體退行性疾病的治療中取得較明顯的療效[2]。該文對該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接收的46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耳穴壓豆、中醫推拿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康復醫學科接收的4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突出節段:21例為L4-5 ,17例為L5-S1,8例為兩個節段均突出。研究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齡30~84歲,平均(44.5±8.3)歲;平均病程(13.5±0.7)年。參照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齡27~79歲,平均年齡(49.4±9.2)歲;平均病程(13.0±0.5)年。2組患者各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相關評價標準及辨證分型[3];②均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MRI、CT檢查結果明確診斷;③該研究所選病例已經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清楚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及系統性疾病者;②有明顯手術指征者或存在腰椎手術史者;合并其他嚴重腰椎疾病者;③孕婦或哺乳期女性;溝通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基礎治療。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待病情緩解后指導患者采用5點支撐法進行腰背部肌肉訓練。針灸:選取突出節段相應的夾脊穴、委中、腎俞、陽陵泉、環跳、昆侖、秩邊、承懸鐘等穴位,以0.40 mm×75 mm的毫針對穴位進行斜刺進針,得氣后留針30 min,期間以捻轉補法施針1次。中藥熏蒸以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類藥方為主。藥方組成:黃芪、雞血藤、紅花、獨活、五靈脂、桑寄生、羌活各30 g,將藥物浸泡、預熱、煮沸后,指導患者取平臥位進行熏蒸治療,注意藥液溫度及熏蒸時間,避免燙傷,20~30 min/次,1次/d。
研究組同時給予耳穴壓豆和中醫推拿聯合治療。耳穴壓豆:根據患者辯證分型選取耳部穴位,以腎上腺、腎、神門、小腸、腰骶椎為主穴。肝腎虧虛證者以補腎為主,加胃、脾、肝等穴位,手法采取輕刺激補法;風寒濕癥者以散寒祛濕、疏通經絡、調節氣血為主,加脾、坐骨神經、腰痛點等穴位,手法為平補平瀉;氣滯血瘀證者以益氣活血、祛瘀止痛為主,加肝、坐骨神經、皮質下等穴位,手法為平補平瀉,對于急性期或體質強健的患者可進行強刺激。引導患者取舒適體位,對選取穴位用酒精進行常規消毒,將王不留行籽用方塊膠布準確貼壓于選取穴位上,每3日更換1次,對每個穴位進行按摩1~2 min,以穴位有疼痛、酸。麻、脹感為宜,3次/d,按壓強度以患者耐受性為準。中醫推拿:引導患者取推拿體位,充分暴露腰部。①循經按揉法:以按、揉、法使患者腰部、臀部、下肢肌肉呈放松狀態,5 min/次;再將雙手成拱狀重疊,由脊柱自上而下的方向進行按壓,按壓力度由輕至重,重復按壓2~3遍。②舒筋活絡法:醫者用拇指或肘關節對患者腎俞穴、大腸俞穴、委中穴、承扶穴、陽陵泉、阿是穴、承山穴、昆侖穴、環跳穴、絕谷穴等穴位進行點壓,對環跳穴、豎脊穴進行彈撥,15 min/次。③拔伸推壓法 固定患者上肢、脊柱,醫師雙手握住患者下肢遠端,使其下肢抬離床面,進行牽引、抖動,5 min/次。④腰部斜扳法 患者取側臥位,上面的下肢屈髖屈膝,靠近床面的下肢伸直,醫者雙手分別抵住患者肩前部和臀部,雙手協調施力,將腰椎旋轉至最大限度后兩手同時用力向相反方向扳動,在聽到關節復位響聲后即可,左右各進行1次。⑤整理手法 放松患者腰部、下肢,選取委中、環跳、承扶、腎俞、陽陵泉、承山、足三里等穴位,以揉、手法進行點壓,對環跳穴、豎脊穴進行彈撥;5 min/次;然后對膀胱經和腰骶部分別進行橫擦和直擦。1次/d,連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及腰椎功能恢復情況。采用腰椎JOA評分(分值0~29,分值與患者腰椎功能障礙呈負相關)、疼痛評分(VAS,分值0~10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相關)、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范圍0%~100%,指數與功能障礙呈正相關)對患者腰椎功能進行評估。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腰背、下肢疼痛等癥狀消失,JOA評分改善75%以上,直腿抬高試驗在60°以上患者可正常生活、工作;有效:癥狀明顯減輕,JOA評分改善25%~74%,腰部功能明顯改善;無效:癥狀及JOA評分改善不明顯??傆行?顯效率+有效率[4]。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x±s)為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總有效率
研究組和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1.30%、60.87%,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腰椎功能恢復情況
研究組JOA評分、VAS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且改善情況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癥患病人數持續增多,已成為導致人們腰腿痛、生活質量低下的主要疾病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進展性疾病,發生率高,占比約15%左右[5],病情復雜且呈反復發作,對機體危害大。保守、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最主要的兩種方案,手術治療效果顯著,但屬于侵入性操作,術后伴隨多種并發癥,中醫保守治療以牽引、中藥內服、推拿、耳穴壓豆、針灸較為常見。腰椎間盤突出癥在中醫學上歸于痹癥、腰腿痛范疇,病機為肝腎虧損、外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腰府筋骨失濡養所致,治療滋補肝腎、止痛、活血祛瘀、疏通經絡為主[6]。王程等[7]學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三步六法推拿治療,得出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患者JOA評分、較治療明顯升高、VAS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張茜等[8]學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推拿、牽引的基礎上給予耳穴壓豆、中藥熱敷治療,得出患者總有效率為96.67%。該次對患者給予耳穴壓豆、中醫推拿聯合治療,得出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1.30%)高于常規基礎治療組;患者JOA評分、VAS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且改善情況優于常規基礎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文獻得出結果一致;分析可能與以下原因相關:①中醫認為耳部與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及全身經絡具有密切聯系,與腎臟關系尤為密切[9];耳穴壓豆是一種耳廓穴區壓迫外治療法,對患者腎、肝、胃、脾、小腸穴進行貼壓,可相關經絡起調節作用,具有運行氣血、調理臟腑、強筋健骨、補腎的功效;貼壓坐骨神經、神門、皮質下、腰痛點等穴位具有疏通經絡、活血祛瘀、止痛等功效,能提高患者疼痛閥值[10]。②推拿是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用手段,以操作方便、療效顯著、副作用小、價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等優勢在臨床退行性疾病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采用循經按揉法、舒筋活絡法、拔伸推壓法、腰部斜扳法、整理手法進行推拿,具有舒筋活絡、松解粘連、滑利關節、活血祛瘀、解痙止痛、糾正畸形的功效,能改善患者腰部痙攣狀態,使腰肌處于放松狀態,改變突出關節與受壓神經根的位置關系,調節脊柱運動軸牽拉張力不平衡的狀態,解除神經壓迫,促進腰椎部血液循環,從而起到改善患者腰腿痛等癥狀、促進腰椎功能恢復的作用[11-12]。
綜上所述,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耳穴壓豆、中醫推拿聯合治療的效果明顯,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等臨床癥狀,改善患者腰椎狀況,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恢復,延緩腰椎退行性病變進程,聯合應用安全性較高,疾病復發率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宋寒冰,趙峰,劉宏鵬,等.自擬腰痛湯對腰椎間盤突出大鼠模型TNF-α、PGE2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18,46(2):53-55.
[2]? 楊紅,王光義,陳曉霞,等.通陽刮痧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大鼠炎性細胞因子及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0):2477-2479.
[3]? 何飛軍.老年腎虛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應用針灸推拿的效果觀察及對患者VAS評分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學,2017, 37(1):174-175.
[4]? 陳愉,劉紹凡,徐敏敏,等.獨活寄生湯聯合塞來昔布膠囊治療老年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0):2508-2510.
[5]? 劉李文姬,張慧.循經推拿聯合牽引法在改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功能障礙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 42(10):870-873,878.
[6]? 李具寶,熊啟良,屈尚可,等.中醫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應用規律10年文獻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8(44):7211-7216.
[7]? 王程,劉潔,馬鑫文,等."三步六法"推拿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遠期效應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4):365-368.
[8]? 張茜,成惠娣,王寶玉.耳穴壓豆聯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3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2):2031.
[9]? 李華南,王金貴,叢德毓,等.中醫綜合治療方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醫雜志,2015,56(21):1840-1844.
[10]? 魏曉英.耳穴壓豆聯合情志護理干預對腰椎壓縮性骨折保守治療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7):132-134.
[11]? 范文云,金海燕,徐美華,等.耳穴壓豆配合太極拳運動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疼痛和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1(6):701-702.
[12]? 王勤儉,董良杰,姜幸福,等.針灸聯合推拿、牽引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及對患者自由基代謝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8,39(9):1304-1307.
(收稿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