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軍
【摘要】一直以來,問題導學都是初中數學課堂的重要解題策略,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里突出了“問題導學”的重要性,強調在數學教學是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從實際問題里抽象出數學問題,尋求最佳解題方法。然而,在實際的初中數學課堂上,卻常常存在“濫用問題”的引導方式。而基于“理答”的問題導學,指的是根據學生回答的反應作出調整,關注學生解答問題的動態過程,深入問題中,綻放數學課堂的活動?;诖耍疚膶⑻接懗踔袛祵W基于“理答”的問題導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導學;導學策略
一、引言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非??简瀸W生的思維能力,初中階段學生思維能力正從形象向抽象轉換,如何在該階段做好數學導學,是培養初中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內容。教師應該以教材為中介,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問題導學”作為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數學教學方式,能夠在體現新課改“生為本”的基礎要求上,創新教學理念,構建“變教為導、以導促教”的課堂,在實踐中,需要數學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理學”過程,即關注學生對提問的反應,以便教師尋找合適的導學策略,提高初中數學問題導學質量。
二、問題導學的教學優勢
1.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數學新課標與以往的不同點在于,在課堂教學上更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當前,一部分教師依然保留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習慣,沿用“師本位”的教育觀念,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激發,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已經開始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如果一味地采用傳統教育觀念,反而會抑制初中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問題導學的數學教學方式,能夠從“問題”出發,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引導學生勇于表達,從而凸顯了初中生在數學課上的主體地位。
2.重“教”轉向重“導”
以往人們對課堂教學更關注教師的“教法”,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法”,這種課堂教學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短暫的提高應試成績,但是沒有形成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和能力,一旦面對新的題型,學生依然不會解。因此,“填鴨式”教育始終是弊大于利。在導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而不是對重難點公式的死記硬背,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不僅發展了能力,還能結合已有學習經驗自主探究,在交流、合作中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三、初中數學問題導學的策略
由上文可知,新課改以來,傳統數學課堂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在新的數學教育理念下,課堂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不再單方面依靠教師的“教”,而要讓學生在問題引導學,產生探究興趣,從而主動利用學習資源,實現解題能力的提升,具體有如下到導學策略:
1.新課導學,破解教學難點
進入初中階段,數學是很多學生感到頭疼的學科,在初中班級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數學成績相較于文科學科來說,兩極分化更明顯,學生一旦開始跟不上,后面差距就會越拉越大。因此,在新知授課階段,教師就要引起重視,引導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問題探究中來,增強課堂的活躍度。而有效的問題導入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利于教育資源的整合。比如,在教學拋物線解析式時,可以借助現代教學設備,將一個個點坐標帶入到拋物線里,讓學生主動觀察拋物線形成的過程,將具體的過程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出來,深化學生對新課知識點的印象,減輕學生新知學習的阻力。
2.過程引導,拓展學生思路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及時關注學生對教師提問的反應,巧妙的追問學生,借助已經形成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拓展初中生思維,使其主動探究下一道問題。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結構下,可以學會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建立了新知識的學習概念。這時,數學教師要注重過程引導,用提問導學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數學是抽象的,注重引導過程,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比如,在學完了“正比例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公式后,教師緊接著問:“剛才,同學們認識到了正比例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不同,那么,其函數圖形有什么異同呢?”開展分組探討,學生能抓住常數k,分別探討k大于0和k小于0時,函數圖像的不同,從而發現規律。在提問引導下,學生能夠繼續分析函數圖像,觀察得出正比例函數永遠是一條直線,反比例函數卻是雙曲線,永遠不與坐標系相交,得出反比例分母不能為0的特點。通過比較,學生學會了從微觀的角度構建知識,從宏觀的角度發現特征,拓寬了學習思路。
3.巧妙反問,激發自我反思意識
學會不斷反思,是提升數學解題能力的關鍵,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關注學生思維,還要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其主動反思自己思路中的不足,從而完善思維過程,學會用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自主探究數學概念、公式和定理,逐漸形成深刻印象。這時,數學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改正學生解題時出現的思維混亂狀況,引導其解決數學難題。 比如,在課堂上陳列了如下問題:-8、0.47、6.5、3%、0、115、4、-7,下列各項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分數?這時,之前學生都以為只有115是整數,卻忽略了0與負整數,這與他們小學只接觸過正整數的概念有關,又如,在做計算題:(-48)×(1-+)時,有學生做出這樣的解答:原式=-48-8+36=-20,顯然是只把“-”只給了第一項,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采用直接給出錯誤結果的方式,問學生:“這個答案對不對?”這時,一些學生會主動去找不對的地方,反思自己對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確,接著針對性地讓學生反思對知識點的學習,反思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四、小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導學策略的應用,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地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此外,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不斷提高初中數學導學質量,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崔娟芳.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初中數學課堂探究現狀調查及策略探討[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孟嬌.初中數學導學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3]薛華.運用“導學案”教學培養初中數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
[4]于湛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