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淼,耿 瑞,劉香彤,賈 雯
(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調查對象為黑龍江省某醫學院校不同年級的臨床在校生,共計530人。男性262人,女性268人,年齡在19~23歲,其中2019級105人,2018級107人,2017級104人,2016級110人,2015級104人。
1.2.1 研究工具應用“國際標準情商測試題”進行隨機調查
調查問卷涉及五個方面的內容:對自身情緒的認知力、對自身情緒的調控力、自我激勵能力、對他人情緒的洞察力、人際關系管理能力,共33個問題。第1~9題,回答A得6分,回答B得3分,回答C得0分。第10~16題,回答A得5分,回答B得2分,回答C得0分。第17~25題,回答A得5分,回答B得2分,回答C得0分。第26~29題,回答“是”得0分,回答“否”得5分。第30~33題,從左至右順序分數分別為1分、2分、3分、4分、5分。最終得分為單個題目得分累加制,150分為情商高者,130~149分之間為情商較高者,90~129分為情商一般者,90分以下為情商較低者。
1.2.2 調查方法
于2019年11月30日進行隨機調查,集中發放網絡問卷,不記名填寫。共發放問卷530份,回收530份。
運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匯總分析。

表1 某醫學院校臨床專業學生情商現狀調查Tab.1 Survey on Emotional Quotient of Clinical Students at a Medical School
從上表結果可以看出,90分以下的醫學生115人,占總人數的21.7%;90~129分之間的醫學生368人,占總人數的69.4%。以上兩項的總人數為483人,占總人數的91.1%,而得分≥130分的醫學生為47人,僅占總人數的8.9%。雖然問卷只對醫學院部分醫學生進行測試,但也具有可信性。從結果可以看出,醫學生的情商水平總體不容樂觀,距離社會要求的具有高情商的醫務人才標準存在一定差距。現階段,醫學生的情商培養已刻不容緩。
情商即情緒智商,來源于美國心理學家塞拉維和梅耶1990年共同提出的情緒智力概念(Emotional Intelligence),它是指在對自我及他人情緒識別的基礎上對情緒進行理智的控制,以適應外界變化的一種能力。情商不同于智商,它是由5種可以學習的能力組成的: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的情緒、處理人際關系[1]。現代社會的醫學模式重視人與社會的關系,要求醫護人員從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等各方面綜合考察人們的健康和疾病。醫務人員在治療疾病和面對患者時,不僅要有妙手成春的醫療技術,還要具備第一時間感知患者情緒變化、控制自身情緒、與患者有效溝通、了解患者需求、減少醫療糾紛、提高醫療質量的高情商運用能力。重視醫學生的情商教育是推動醫學事業進步的必然前提,有利于提升醫療行業整體素質,也是醫務人員按照醫患命運共同體開展服務不可或缺的基礎需求。培養高情商的臨床醫生已受到醫學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并將醫德情商教育納入醫學教育系統,具有頗高的實際應用價值和理論研究價值,對培養適合當今社會的全能型醫療人才以及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1月末,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臨危不懼,不畏生死,紛紛呈上請戰書奔赴戰“疫”一線,秉承醫者仁心的人道主義精神,用生命和汗水守衛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疫情背后無數的感人故事把溫暖和希望傳遞到每一個人心中,沖擊了醫學生的神經,震撼了醫學生的內心。醫學院校要以此為契機 深入挖掘歌頌醫者的英雄故事、醫患之間的典型事例,并將其作為醫學生情商教育的生動教材。
要展開校園醫德情商宣傳媒體專項教育,校新聞媒體、校廣播媒體、校學生社團組織等應通力合作。校新聞媒體應創建校園情商培養公眾號,定時推送關于情商培養的啟示性故事,并關注醫患因信息交流而產生矛盾的影視作品,還可以創辦醫學生情商培養沙龍。校廣播媒體要增加對醫德專欄的宣傳力度。校學生組織應組織學生到醫院開展見習實習,進行同情心和同理心的訓練、臨終關懷能力訓練、溝通技巧訓練。同時,豐富校園的醫德文化活動,提升醫學生對高水平情商行為的深入認識。
讓醫學生的情緒感知力得到增強需要豐富的資源,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收效甚微。因此,應拓寬思路,創建一個多維化的情商教育系統。
5.2.1 提高教師隊伍的情商示范作用
教育者自身的情商素養狀況會對醫學生產生直接影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將令學生獲取到對等的信息,傳達信息的良莠都將在學生心中產生漣漪。教育者不僅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導者,也是情商教育正向推動的示范者,教育者必須深刻認識到情商培養的重要性。
醫學生的情商培養教育工作不是個人或小部分人的責任,需要授課的臨床大夫、心理專業課教師、輔導員教師、后勤工作教師等每一位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隊伍要并肩作戰,各司其職,共同努力。醫學院校應定期開展對醫學生情商調研和培養的研討會、交流會,建立并不斷完善在此方面的評價機制,提高醫學生的情商素質,使醫學生的感知能力能夠得到強化和訓練。
5.2.2 將情商感知和情商表達相結合
培養醫學生的醫德情商是為了更好的使醫務工作者具備綜合技術,化解醫患之間的不信任,為日后的醫療行為打基礎。醫學生應正確認識醫患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要在自我認知和自我約束的條件下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在培養醫德情商思維的同時開發醫學生的情感捕捉能力、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的能力、熱愛生活的能力、關愛生命的能力。
5.2.3 注重師生間的互動
學生重醫療技能學習的心態早以根深蒂固,而師生之間的互動則有利于學生的情商感知能力學習,也是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有效方式。要增加師生線下互動的頻率,主動創造線下互動的機會,主動搭建線下互動平臺,保障線下互動的質量,比如分享校園生活中與情商表現相關的心得體會,師生之間可以就搜集到的素材進行策略交流,培養醫學生自我反思和交流互動的能力。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感論中提出“關心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把別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這就是同情”。同情是人的本性,也是一種道德,更是醫療從業者的一種必要道德屬性,是醫學生個人價值實現的基礎,也是醫學院校情商教育的必然需要。醫療行業具有臨床實踐性、工作復雜性、社會溝通性,所以醫務工作者更應具備高度的抗打壓能力、責任心、同情心和奉獻精神。
醫學院校應開展具有高強度的實踐教學,磨煉醫學生的抗打壓能力,培養醫學生的責任心,激發醫學生的同情心和奉獻精神。一是改良傳統的課上實踐教學模式。開展師生互動式實踐教學和學生分組合作實踐教學,拉近同學間的距離,消除師生間的代溝隔閡,使教師毫無保留的傳身受教,同學之間也要相互督促合作,提高課堂實踐教學質量。二是開展虛擬臨床實戰教學。模擬臨床診療不僅考驗醫學生的醫學專業水平,也是教師開展情商教學的主要環節,更是醫學生培養同情心的重要時刻。三是充實社會實踐教學。基層的患者大多數文化素質較低,醫患溝通不順利,導致惡性醫患糾紛層出不窮。醫學院校應定期組織學生下基層義診,磨煉意志,發揮擔當作用,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從同情心的角度感悟醫者仁心的大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