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芳
摘 要:教育孩子,要注重方式方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孩子的口頭說教,要注重語氣、語調和用詞,也許一句無心的話可能就會傷害到一個孩子弱小的心靈,語言暴力不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創傷。溝通是父母和孩子處理好關系的橋梁,語言的作用是強大的,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語言可以激勵孩子變得信心滿滿,樂觀向上,負能量的、消極的語言可能使孩子一生無法走出陰影。愛孩子,請不要用語言暴力來教育孩子、解決問題。
關鍵詞:家庭教育環境;語言暴力;溝通
解決語言暴力的前提是家長要學會思考與反思做什么,如何做,怎樣做好。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好孩子,首先要做好表率,努力成為一個好父母,對孩子有一個殷切的期盼。不要隨意說孩子笨,父母越說孩子反而越叛逆,努力成為一個笨孩子證明給父母看。相反,父母覺得孩子優秀,那孩子也會用行動證明他足夠優秀。每一個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父母要做的,不應該是與孩子抗衡,使用辱罵性的言語去否定孩子,而應該是與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用自己的行動、自己對孩子的愛去鼓勵、引導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只有以尊重為前提的愛,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一、注重家庭教育環境
家長是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每個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是孩子來到人世后第一個模仿的對象,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這是潛移默化的,幾乎無法避免。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要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父母首先就要發揮模范作用,去做一個你想要你孩子成為的那樣的人。以孩子為中心,是認識兒童,也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講究言傳身教。
無論是在家庭交談時,還是教育孩子時,都要注意說話的態度和用詞,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甚至動手打架,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難聽的話,不要隨意否定孩子的做法和努力,更不要說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說孩子不如這個、不如那個。教育孩子時,要注意語言態度,孩子所犯的錯誤,應該先弄懂緣由,再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例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此時你首先要關心孩子有沒有傷到,其次再追問為什么會打碎杯子。并且給孩子講述摔碎杯子的危害,孩子聽了會感到做錯了事,此時安慰孩子下次一定要注意。如果此時父母用語言暴力解決問題,孩子只會哇哇大哭,并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感到父母超級兇,不愛自己。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對孩子所犯的錯誤,要耐心地教育。
二、注意溝通語言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父母每一次情緒的發泄,都會引發孩子的恐懼、焦躁、煩悶、傷心、憤怒等。同時,由于孩子還不會像成年人那樣懂得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化解和排遣內心的不良情緒,多次不良情緒的積壓,將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而這種傷害可能會持續很久。
良好的溝通要有親和力、要委婉。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即使成年人也不可避免。因此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引導孩子如何改正。如孩子不認真吃飯,你可以這樣說“不吃飯的話今天沒有零食可以吃哦,你要挨餓了,然后我們再商量一下今天的吃飯情況吧。”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先強調事實,然后告訴他如何對自己犯的錯負責,以后應如何改正。這樣他就知道,做錯事情需要付出代價,以后就會減少這樣的錯誤發生。為了防止家長不經意間說出傷害孩子的話,建議家長在家里貼上一張“禁止語言暴力”的紙提醒自己,或者在發脾氣前反復念“淡定、淡定”,拒絕語言暴力。
三、用平常心對待孩子
過高的期望值會引發焦慮,這是語言暴力的一個主要原因,父母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且不可因為目標過大、過高,反而使孩子失去進取心。面對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然而,成年人與孩子的不同在于成年人可以掌控情緒。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才不至于被沖動懲罰。教育孩子,請遠離語言暴力。
拒絕語言暴力,并不意味著放棄孩子。孩子的自律意識不足,如果孩子發現父母不追究他犯過的錯誤,他會再犯。所以家長要有自己的原則,讓孩子知道對錯。家長要特別注重與孩子說話的方式與語氣,在開口指責孩子之前,要思考一下,如果這樣做了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對孩子的心理是否有影響,懂得方式方法才是關鍵。
如果家長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也要學會克制,在發火之前迅速離開孩子,多想想孩子可愛的地方,怒火就會慢慢平息下來,這時再和孩子談他的過錯,就會避免過激的語言,盡量用心平氣和的心態去與孩子溝通、講道理。
對孩子來說,父母天然就是他們最親近的人,也正是如此,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往往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黑洞,具有毀滅性的殺傷力,吞噬孩子對人生的期望和生命的活力。著名教育學家喬艷坤曾說:“母親是大地,父親是大樹,孩子是枝芽。”家庭教育其實并不需要父母多優秀,有著平和態度、情緒穩定的正常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氣。教育孩子,請遠離語言暴力。
參考文獻:
[1]聞言,湯昕.教子要遠離“語言暴力”[J].全國新書目,2010(3):59.
[2]孫明潔.家庭語言暴力的類型、成因及應對策略[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9(33):16-17.
[3]張依楠.淺析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之與親子溝通問題與對策[J].電腦迷,2018(100):95.
注: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家庭教育專項課題《家長語言溝通藝術對小學生行為習慣影響的案例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X042。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