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偉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更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改善學生學習效率的根本和關鍵。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整體把握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心理的基礎上,研究和制定輕松、愉悅的教學策略,將學生的語文知識傳授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最大可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策略
在新課改大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保證教學質量,還要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要想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以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目標,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用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的學習方式來顛覆傳統的被動學習,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因材施教,激發興趣
“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關鍵是因材施教。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政策,至于學生能夠接受多少,基本上都要看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而在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心理,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優化和整合教學資源,完善情境創設的策略,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維,從而促使學生在充分領略了語文魅力的基礎上激發出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我就在教學中堅持因材施教,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整合教學資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天堂》這首歌曲,用優美的歌聲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然后,我組織學生開展“詞語接龍”活動,讓學生用詞語來形容“天堂”的樣子。接著,我讓學生去讀課文,看一看“鳥的天堂”跟我們想象的天堂是否一樣,并嘗試說一說作者為什么把“大榕樹”說成是“鳥的天堂”。學生一邊讀一邊被文中形象、靈動的文字所吸引,仿佛看到了一幅幅鳥兒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景象,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漸漸喜歡上了語文學習。
二、革新學法,發展思維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以教參的解讀為標準,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時間少之又少,而這一舉動無疑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要想讓學生的思維能夠獲得發展,教師就不能一味地以“投喂”的方式來開展教學,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覓食”,自己去探索和發現并解決問題,或以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深入探究,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在主動思考、合作探究中獲得發展。例如,在學習《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我就組織學生開展了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課上,我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課文:“將”“相”分別指的是誰?“將相和”講述了怎樣的故事?文章一共包括幾個故事?從故事中找出將相“失和”的原因,以及“和好”的原因,并從文中找出答案。接著,我針對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在交流互動中深化對問題的看法。在討論的過程中,我適時地介入并給予合理的點撥和提示,促使學生的思維逐漸變得開闊起來。
三、深化實踐,提升素養
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漢語是我國的母語,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并熟練運用學到的語言知識,才能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不能缺少實踐這一重要環節。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分享、講故事、朗誦比賽、情景劇編演、寫作等多樣化的語文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復習、鞏固和運用學到的語文知識,從而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獲得顯著提升。例如,學習經典名著是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我就組織學生以此為圓點,開展了以“走進三國”為主題的系列語文實踐活動。我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相結合,以聽、說、讀、寫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在課下“看三國”“讀三國”,在課上“講三國”“議三國”“演三國”,在課下“寫三國”,將自己對三國中的人、事的看法寫成讀后感。如此一來,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增強了學生對“草船借箭”中各人物形象、性格特點的深刻理解,而且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進行了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從而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獲得了全面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小學語文教師要堅持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處理好以下幾點:小學生特殊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與“一刀切”教學模式的矛盾,有限課內教學時長與必要課堂實踐開展之間的矛盾,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調動的迫切愿望與長期灌輸式教學模式的荼毒之間的矛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然.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6).
[2]彭桂香.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有效教學[J].神州,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