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荷
【摘? 要】在未來的發展中團隊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將會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個人英雄主義逐漸會退出歷史舞臺。小學美術教學中也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通過合作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當中,要注重美術教學與合作式學習之間的融合。
【關鍵詞】小學美術;合作式學習;美術教學
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組織教學過程,要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合作式教學就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合作式學習指的是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要設計合理的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與同伴進行合作,同時還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開展小組之間的競爭,在競爭當中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長期實踐中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將各種方法有效地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重視小組劃分,走好合作式學習的第一步
合作式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巧妙地將學生進行分組,良好的分組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可以說關系到合作式學習的成敗。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小組劃分,具體來說首先要關注學生的人際關系,小學階段的學生交際圈還是有限的,如果一個班級有三十人一般來說每個小學生所熟知的也就七八個,并不是每一個都能玩到一塊。所以教師進行小組劃分的時候要盡量讓關系好的劃分到一組,這樣有利于開展分工合作,如果可以,盡量讓小組坐到一起。其次,小組劃分完成之后教師也要設計巧妙的問題,能夠引起小組參與問題。例如,在學習“奇妙的腳印”這樣的一堂課時,教師先給學生看一些腳丫的作品,這些腳丫的作品是用水粉畫來完成的,同時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認為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來進行表現的呢?這樣的問題看似專業,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卻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和激發性,小學生通過仔細觀察,都會把自己的觀點講出來。尤其在小組中,他們甚至會產生一些爭論,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現象。
二、既要關注團體也要重視個體
傳統的合作式教學進入了一個誤區,就是過分地注重整體,忽視個體的發展,當學生出現問題、不能完成美術作品的時候,教師往往會說為什么別人都能完成,就你不能完成?其實這句話就和以前“學生發生矛盾,去教師那里告狀,教師說為什么他不打別人,就打你”是一樣的。教師這樣訓斥學生不但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一個團隊是團隊當中的每個成員組成的,如果團隊成員個人能力不足,肯定會影響整個團隊成績的發揮,現在所強調的團隊意識不是不顧個體的發展,而是要讓個體在團隊當中變強。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中,學生也能表現出美術資質的差異。在美術作品的表現力以及技巧方面,學生有的學得快,有的學得慢,這些都是正常現象。這也要求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以及在其他的教學形式中,都要考慮這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尊重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地制定發展方向,讓學生這一個體能夠融入團隊當中,讓每一個個體都成為團隊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才是成功的合作式教學。
三、教師自身要提高能力,能夠統籌全局
新課改強調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要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努力扮演好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有一部分教師對這一教學理念理解產生問題,他們認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減輕教師的負擔。以學生為中心不代表課堂上不管不問,教學引導者這一職責其實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很高。首先教師要對接下來需要講解的知識非常熟悉,了解這些知識大概需要講解多長時間,以及教學的重難點;其次教師要能夠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能夠緊跟教學的步伐,美術課程不像數學那么嚴謹,很多知識和思路都需要學生去思考,問題設計也就成了教學的關鍵環節,巧妙地設計問題可以激發小組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這一環節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想要引導學生,就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問題。美術課堂上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教師提問學生,你們覺得這幅畫像什么?看到這幅畫有什么感想?然后學生回答什么的都有,也有不回答的,其實教師在內心給這個問題定下了答案,但是學生沒有想這個方向回答,這就打斷了教學的節奏。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要在內心進行演練,模擬學生回答的過程,想象學生在面對這一問題的反應。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合作式學習是當前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參與意識,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有著非常好的影響。在合作式教學當中首先要進行小組劃分,讓學生對自己的隊友感到滿意,方便學生進行分工與合作;其次是要重視團體,還要兼顧個體,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團隊當中發揮作用;最后教師也要不斷努力,提高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引導能力,站在學生角度,提高問題引導的精準性。
參考文獻:
[1]李遠達.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與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