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二胎”也逐漸成為社會的焦點話題,期待“二胎”家庭中的父母與子女能夠融洽相處,共同解決家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二胎”時代的到來對國家的未來各方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二胎”家庭教育問題;對策與建議;親子關系;教育觀念
一、“二胎”家庭教育問題分析
(一)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基于“二胎”政策的背景之下,主要了解“二胎”家庭中父母對于“二胎”的到來內心的變化以及在教育相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及問題。主要選取了黑龍江省200個“二胎”家庭中的父母及子女,采用了問卷調查法進行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問卷共180份,20份為無效問卷,有效率為90%。
在“二胎”家庭中,父母均為獨生子女的占比比較大,為58.3%,位居第二的是父母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占比為28.3%,排名第三的是父母有一方為獨生子女,占比為30%,父母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占比最高,由此可見,在“二胎”家庭教育問題中,父母自身的經歷與經驗不足以解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發生的各種教育問題。
在“二胎”家庭中,家庭主要照顧孩子的成員,爸爸占比為1.1%;媽媽占比為47.2%;爸爸和媽媽共同照顧孩子的占比為25%;雙方父母老人照顧的占比為26.7%。
在“二胎”家庭中,可以看出“一胎”的年齡范圍“2~6歲”占42.2%,“7~10歲”占57.8%,“一胎”的性別比例,男性占47.2%,女性占52.8%。
在父母準備生育“二胎”前,與“一胎”進行溝通的家庭占28.9%,沒有溝通的占71.1%,由此可見,在“二胎”家庭中,父母絕大多數在準備為家庭增添新的成員時,并沒有及時與“一胎”進行溝通,如若父母沒有對“一胎”進行良好的引導與交流,家庭教育問題勢必會出現。
在“二胎”家庭中,對“二胎”教育的重視程度,父母十分重視且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一胎”的占比為41.7%,與一胎差不多的占30.6%,重視程度還可以的占比為27.8%。
對于家庭中“二胎”的到來,家庭親子關系變化,感到家庭關系冷漠的占比為53.3%,因為二胎的到來增加了親子關系的親密度占比為22.2%,沒有明顯感到變化的占24.4%。
對于“二胎”的到來,“一胎”出現過與之前不一樣的行為與表現的占比為51.1%,沒有感到的占比為22.2%,沒有注意的占比為24.4%。
對于“一胎”不適應家中多了弟弟妹妹的情況,家長的主要看法,感到十分重視的占比為25%,感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占比為53.3%,對此沒有什么看法的占比為21.7%。
當家庭中的兩個孩子產生矛盾后,家長的主要解決方式,能夠選擇及時介入,尋求科學的教育方法的占比為23.3%,選擇置之不理,讓兩個孩子自己解決的占比為31.1%,而家長感到茫然,不知道,手足無措,感到很苦惱的占比為45.6%。
在“二胎”家庭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陪伴“二胎”的時間多一些的占比為75.6%,陪伴“一胎”的時間多一些的占比為2.2%,時間都一樣的占比為22.2%。
(二)存在問題
1.“二胎”到來后,對“一胎”的關注度明顯減少。
由于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加,很多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明顯時間與精力都稍顯不足。大多數家庭的“二胎”剛出生時,“一胎”絕大多數已經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或者已經在幼兒園接受了相關的教育。所以,在“二胎”家庭中,父母自然而然地對“二胎”關注度逐漸增高,從而忽視了家中的老大,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家庭的教育問題。
2.父母自身的教育觀念及文化素質水平不高。
父母的教育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父母雙方是否采取正確且合理的育兒方式。一般來說,民主的教養方式有利于對孩子形成活潑、開朗、樂觀的性格,而放任型教養方式是一種接納、寬松的方式。家長幾乎不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允許自己的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沖動,不會密切監控孩子的活動,很少對孩子的行為施加嚴格的控制,在放任型的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我,自私的性格。由此可見,父母自身的教育觀念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
3.在進行家庭教育中無法正確調整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兩個孩子發生爭執或者出現家庭教育問題時,態度是不知所措,極少數家長可以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處理問題,對于兩個孩子關系更是無法控制,從而導致了各種家庭教育問題。
二、對策與建議
(一)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科學應對0~3歲嬰的學前教育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進行家庭教育前,父母首先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通過網絡或閱讀相關書籍,進行自我文化素養的提升,并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采用科學的教養方式,嚴于律己,為孩子起到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幼兒的性格、品德發展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有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會對幼兒形成良好的榜樣。
(二)關注“一孩”心理狀況,多與“一孩”進行溝通
在父母準備要“二胎”之前,應該多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盡量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家中即將增加新成員的意義。而在“二胎”家庭中,父母更應該著重關注“一胎”的內心,鼓勵孩子將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為孩子營造一個民主的家庭環境。父母給予的愛的等量讓老大內心產生一種平衡的感覺,在這種平衡的感覺的支配下,才更容易激發孩子的責任心,而這種責任心是一個孩子在有了弟弟妹妹之后本能地應該形成的。如果家長善于保護,可以最大限度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發揮他們對于弟弟妹妹的愛和價值。
(三)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家長可以多次開展家庭的小聚會,拉近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時常對自己的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意與關心,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一個家庭兩個孩子,兩個不同的個體,家長必須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和孩子保持民主、平等的關系,家長能夠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經常以合理、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們站在引導和幫助的立場上,經常與孩子們協商,制定合理的標準。既能夠控制孩子,又給予孩子充分的獨立與自由。這樣的教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都比較強,孩子敢于比較自如地表達自己,無拘無求地表現自己,容易形成敢想、敢說、敢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思維發展也比較好,想象力也比較豐富。能適當控制自己的情,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民主型教養模式下的兒童是最成熱的,他們有能力,獨立性強,自信,知足,愛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歡交往,自我肯定。
注:本文為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二胎政策下0-3歲嬰幼兒家庭教養需求研究”研究成果,課題類別為省青年專項課題,(課題編號:JJD1317052)。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Z],2015.
[2]阿德勒(著),王童童(譯).兒童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7.
[3]鄒林.老大怎么了?——家庭中老二出生對老大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鄭易姝(1985.5-),女 ,漢族, 山東齊河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幼兒園活動設計及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