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婷
【摘? 要】傳統節日是指一個民族或國家在長期歷史沉淀和凝聚過程中得到的文化產物。本文結合幼兒園德育教學原則,通過在特定節日、故事教育、游戲活動、家庭合作、回歸生活中引入傳統節日進行幼兒園德育,以期幫助小朋友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道德規范。
【關鍵詞】傳統節日;幼兒園;游戲活動
幼兒階段是小朋友身心發展的萌芽階段。在此階段,小朋友的心理處于非常單純的狀態,主要通過模仿別人的行為來進行事件評判,自我意識非常薄弱。在幼兒階段對小朋友進行正確的德育,對小朋友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一、幼兒園德育教學原則
1.全員教育。在對幼兒園小朋友進行德育時,教師不僅需要讓小朋友了解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而且需要教師實時關注小朋友在日常活動中的道德表現,并對小朋友的道德行為,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價。對此,幼兒園德育教學應秉持全員教育的原則,每一個教師在日常教學或者游戲活動中都應滲透德育,讓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正確德育思想的熏陶。
2.注重行動。幼兒園不能以德育教學課時、傳授內容總量來評判德育教學質量。幼兒階段的小朋友對知識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德育理論知識雖然已經選擇了非常簡單的表達方式,但是小朋友仍然存在無法理解的情況。針對此類情況,教師應以實際行動來引導幼兒,用行動規范小朋友行為,使小朋友在模仿過程中,逐漸產生道德體驗,在行動中產生正確的道德認知。
二、利用傳統節日進行幼兒園德育的方法
1.特定節日。傳統節日是生活中非常特殊的日子,在傳統節日里,人們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在傳統節日進行小朋友德育,可以加深小朋友的德育印象。例如,某幼兒園教師在“重陽節”當天,增加課程對小朋友進行德育。該幼兒園教師在重陽節當天,帶來了茱萸荷包和重陽糕,教師將茱萸荷包和重陽糕分給小朋友,然后提問小朋友:“小朋友們,今天是什么日子啊?”部分小朋友會知道今天的日子并回答今天是重陽節。教師在小朋友回答過后,接著向小朋友提問:“重陽節我們都會做什么啊?”小朋友年齡較小,對以往的重陽節可能不太記得。此時教師可以將重陽節爬山、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看望老人、走訪親友等習俗對小朋友進行講解,加深小朋友對重陽節的印象,并且對于感恩教育方面內容小朋友也能有初步理解,對培養小朋友的良好思想品質有著推動作用。
2.故事教育。幼兒園小朋友的生活經驗較少,相較于枯燥的理論學習,小朋友更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將德育融入傳統節日來源故事中,使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社會行為準則。例如,某幼兒園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時,借助了端午節由來的故事。在故事開始前,該幼兒園教師詢問學生:“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有哪些習俗呢?”小朋友回答吃粽子、劃龍舟,緊接著教師繼續詢問小朋友為什么會有這些習俗呢,多數小朋友回答不上來。此時教師開始向小朋友講述屈原的故事,故事內容重點強調了楚國投降后的故事,即秦國派人對屈原進行招安,但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屈原都不愿意投降,最后屈原抱著遺憾投河自盡。周邊民眾得知此消息后,趕著船只開始打撈屈原的身體,并且將食物投入河中,避免魚兒食用屈原身體。在向小朋友講述完該故事之后,小朋友對端午節由來有了更深的認知,此時教師開始分析屈原的愛國情懷,使小朋友受到了啟迪,了解了愛國情懷的偉大。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傳統節日故事的講解,可以激發小朋友潛在的道德共鳴,幫助小朋友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3.游戲活動。幼兒階段的小朋友對事件注意力持久性較差,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活動提高小朋友的參與熱情。并且在游戲過程中,通過掌握游戲規則內容,使小朋友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游戲活動中,利用傳統節日中最常見的習俗,讓小朋友了解到規則的重要性,在后續參與活動中都能秉持著正確的行為規范。
4.家庭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要環境,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為了提高教師德育的教學質量,與家長合作變得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通過聊天工具組建家長群組,在完成德育后,將德育內容通過聊天工具發送給家長,與家長進行合作,使德育得到強化。
5.回歸生活。德育的目的是約束人們的日常行為,日常生活應作為小朋友德育的主要陣地。教師可以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教育資源的深入發掘,以此激發小朋友的學習興趣,讓小朋友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規范要求,進而提升道德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特定節日、故事教育中引入傳統節日可以激發小朋友的道德共鳴、加深小朋友對道德準則的理解,在游戲活動、家庭合作、回歸生活中引入傳統節日可以激發小朋友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傳統節日引入幼兒園德育,對于提高德育魅力、培養小朋友的道德認知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明芽.新時期幼兒園德育誤區及應對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