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金融發展和經濟進程可以得知,經濟的金融化對于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與交流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也因為經濟危機會給各個國家帶來經濟動蕩,國民生產蕭條等各種問題的出現。經濟金融化可能更會導致經濟的惡性發展和經濟的停滯現象,并且經濟的動蕩會直接影響到全球的經濟體,使得全球都會面臨著巨大的恐慌,會使得全球的經濟都很難控制,這樣的現象極大的增加了全球經濟體系的不穩定性,使得風險在不斷上升,經濟體結構變得異常的脆弱。本文將分析經濟金融化面臨的風險和經濟過于金融化造成的危害。
關鍵詞:金融化;過度金融化;經濟全球化;經濟體。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著名經濟學家保羅曾指出,在新世紀到來之際的三大主要經濟趨勢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資本積累過程中的金融化”。二十世紀末的經濟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基本上社會上的各種資本生產生活全部都依賴于金融狀態,保羅所擔心的金融情況已經成為了現實。目前西方發達國家中的社會地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為經濟模式的改變,導致金融的上層建筑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金融家們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企業家在社會上的位置。這個時代是屬于金融行業的,也正是這種情況,導致了戰爭、矛盾沖突和社會的危機加劇。
一、經濟金融化和全球化的整體性與依存性空前提高
自從進入新世紀以來,來自于全世界各國的國家經濟體系在不斷改變,金融化和全球化往復不斷,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國家內部的團結性大大增加,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相互依存性依賴性加大。各個國家之間經濟方面的往來愈發的頻繁,也促進了相互發展與依存的關系。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競爭關系。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發展,趨于整體性和依存性,這樣的情況已經能夠從社會現象中顯現出來,各個國家之間的宗教信仰和民俗習慣,在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情況下一點一點的尋求自己的發展位置,并且根據社會的情況一點點做出改變。在目前這個開放的環境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閉關鎖國的孤立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經濟體都是具有相同的依存性的。所以目前世界各國都要進行改革開放,通過不斷地交流來改變自己,在這個時代不及時做出改變,就隨時會被淘汰。在尋求發展的過程中,也一定要注意保護世界各國的權益,這樣才能夠保證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發展。
二、經濟金融化的風險
(一)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經濟停滯和膨脹的惡性循環發展
目前在世界經濟體內,不只是美國會受到最先的沖擊,歐洲和日本也會在不同程度上在經濟上受到打擊。當美歐日三大經濟體一旦增長緩慢的時候,勢必就會對于全球的經濟帶來影響。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這種情況就已經開始,美歐日想辦法致力于這個問題的解決,包括擴大軍費開支、美元霸權等刺激經濟行為,但是仍然不能夠恢復原來那般經濟增長速度。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經濟增速相比于六十年代縮水了四分之一,新世紀初,已經相比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降低了五分之三,這樣的經濟狀況勢必會導致經濟市場的泡沫化,同時也反映了目前經濟市場的基本情況,造成了經濟停滯和金融膨脹之間的惡性循環。
(二)金融化部分地擠壓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在經濟金融化了以后,越來越多的資本產品進入到了金融市場,銀行也在這樣的浪潮當中獲取到了足夠的利潤。與此同時,金融界的利潤發展并沒有擴大金融業的人才缺口。金融衍生品在市場上泛濫。任何一種資本產品都可以被金融化,轉變為在金融市場上流通的任意期限、匯率的資產支持證券。
上個世紀末,美國GDP中,金融業從不足百分之二十一躍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但是因為金融產品的本身特性,金融產品的發展就勢必會帶來實體經濟的不景氣。
(三)金融化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積累自身的系統性風險
金融資源一定是具備一定的社會屬性的,所以一般都具備有雙重屬性。金融資源的自然屬性一定是社會所需要的,具有稀缺性,社會屬性就是可以在社會上與任何等價的物品進行交換的資源。不過,雖然金融產品具有一定的主觀價值評估性,但是在金融行業發展中還是具有較高的主觀性。目前看來,在世界上所有具有較高金融儲備的國家,都會有金融資源儲備過剩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經濟泡沫的出現。在進行貿易和金融博弈對抗過程當中,因為發達國家手握資源更加的多,對于市場的操控性會更加的大,會對整個市場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且由于這些國家的信貸擴張和金融資源的控制,會在金融風險和危機當中有更多的優勢和話語權。但是因為對于經濟的控制不當而發生經濟逆轉是一種非常明顯的事情。這個世紀開始的時候,首先在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對于美國是一場很大的打擊,但是美國因為國力的原因,在經歷過打擊以后,很快的就實現了經濟的復蘇,然后歐洲各個國家也很快的就實現了金融復蘇,可是很多的發展中國家至今都活在當時的陰影當中沒能夠走出來。
三、經濟金融化的主要產物—基金的表現
隨著我國市場發展地越來越完善,金融更加自由,人民幣利率也更加利于投資的情況下,銀行進行傳統的定期投資吃貸款利息差價的運作方式已經跟不上了當前的時代。隨著銀行業的持續低迷,金融界的很多理財管理公司把握住了機會,基金在金融市場已經發展了好多年了。目前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他們就非常輕松的把握住了這次機會,依靠自己在市場多年的影響力,并根據自己更加自由的特性建立自己的核心產品,從而在市場上擁有非常強的競爭力,站穩腳跟,并且支撐基金管理公司本身的上升發展。
因為基金本身獨特的特性——基金的單一性對于基金的流動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就對我國目前的基金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為基金規模的增長速度會對基金的表現呈現反向的作用,我們就必須要對基金行業進行改革,要一改傳統的通過對于傳統投資品的投資改為新產品的投資,逐漸向實業市場進行轉型。我們要把基金延伸到各個層次的產品中,大到名貴金屬,房地產,機械產品,小到農業產品和五金產品,高級層次的期權期貨、遠期、掉期、互換等衍生品;我們可以由下向上的進行發展,包括對于二級市場股權的買進、一級市場的股權風險投資;也可以向下進行發展,對于其他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產品進行并購。最終我們會形成一種每個層次都被覆蓋的基金結構,能夠對每個層次的客戶需求都進行滿足,從而非常好的解決目前基金的流動問題。
基金監管機構應該獨立于基金公司的內部管理,通過讓基金管理公司自有競爭來改善行業生態,讓每個公司感覺到競爭壓力后自主的對于自己的公司和行業氛圍進行治理。可以實行獎罰分明的制度,將基金公司的投資人和基金經理通過股權的聯系,形成利益共同體,增強公司內部的團隊凝聚力,對于基金經理的行為短期化的問題可以有效的解決。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對公司內部的交流途徑進行改良,使得公司內部人員進行交流的時候不會有太多障礙,能夠更加快捷的把握住機會。對于市場機遇進行果斷出擊,增加基金公司的收益。并且因為金融市場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優勝略汰已經基本上是金融行業的準則了,這樣更有利于對市場的管理,能夠使投資人放心。
四、過度金融化是近年金融危機的主要根源
(一)金融化導致了社會倫理道德的缺失與蛻化
隨著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更多的發達國家開始利用金融從事各種私人成本的大幅度擴張,對于當今社會和倫理關系之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此金融危機不僅僅只是金融行業的危機,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性的危機。金融的目的是為了對于市場的操控而產生資本,同時對于社會出現凌駕于他人之上的生產價值,金融化則是將經紀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基金、股票、債券的發展,就使得整個社會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性的大型交易場所,因為經紀人的貪婪,最終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
(二)金融化造成了扭曲的商業文化
過度金融化對于商業模式的改變也是非常顯著的。金融危機只是商業危機放大了之后的表現,在這種過度金融化的體系社會中,所有的家庭和社會屬性都被賦予了價值。過度的金融化導致了行業內的規矩不再是規矩,導致了整個商業行態畸形。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利用退休金做一些金融賭博的事情。
(三)金融化導致了儲蓄動員機制和分配調節機制的蛻化
金融化會導致病態經濟的過度發展,導致經濟體從過往的收入型儲蓄變為了資產性儲蓄,財政性收入已經漸漸的取代了勞動性收入,這樣的經濟體系會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動蕩,持有資產的人會對市場進行操控,從而使得市場不斷的變為畸形,通過控制貨幣價值來進行消費支出。例如美國次貸危機的直接導火索就是美國政府將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貸給了并不具備還款能力的人群,導致經濟流通不順暢。
參考文獻:
[1]林楠.中國經濟的適度金融化研究[J].理論探討,2014(2).
[2]林楠.當代國際經濟金融化現狀、動因機器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西南金融,2O15(3).
[3]任重道.過度金融化產生的道德風險[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9(5).
[4](美)約翰·貝拉米·福斯特.資本積累的金融化[J].國外理論動態,2Ol1(9).
[5]胡瑩.新自由主義背景下資本主義經濟的金融化及其影響[J].求實,2013(8).
[6]崔學東.當代資本主義金融化與金融危機[J].社會科學戰線,2009(7)
作者簡介:
江璐(1987.10.25—),女,漢族,籍貫:桐鄉,工作單位:杭州市創業陪跑扶持基金會,學位 :本科,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