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游艷 芮英健 何家榮 王芃
摘 要:為了使國家能夠高效運轉,社會及人民就應該高度關注精準扶貧背景下,所開展的金融扶貧模式中出現的瓶頸以及風險,讓貧困地區能夠實現脫貧的最終目標,緊緊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實現全國各個地區各地區人民的共同繁榮,國家也要細致分析,精準扶貧模式下的金融扶貧狀況,對所存在的一些風險深入研究,以達到促使金融扶貧持續發展的目的。基于此本為首先簡要分析了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扶貧的具體模式,隨后從四個方面分析了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扶貧的風險。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精準扶貧;金融扶貧;風險研究
引言:
精準扶貧的提出是為了切實解決貧困地區所面臨的金融困難,讓貧困地區能夠與國家共同進步,各地區的人們都能享受到這個時代的便捷與幸福。但是在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扶貧模式的開展還存在著很多的風險以及問題,如果風險不能夠被及時的預防或解決,就會導致金融扶貧項目的開展受到嚴峻阻礙。因此對目前的風險深入研究已經變成了尚待解決的當務之急,國家以及社會都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斷的推進金融扶貧項目的開展,促使金融扶貧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實現國家的全面發展和快速進步。
一、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扶貧的具體模式
(一)國家關注度不高,無法持續發展
金融扶貧工作的開展,目前已經受到了國家以及社會的高度關注,請社會也在積極的為金融扶貧模式的進展保駕護航。無論是工作的方式方法,還是服務的態度目標,都在追求全面的創新與變革,以保證貧困地區的經濟條件以及生活水平都能夠全面改善,推動扶貧項目的持續發展。但是傳統意義上,在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扶貧的模式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國家的關注度不高,最終導致無法使金融扶貧工作持續發展。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國仍然存在著一部分地區,在經濟條件上遠遠差于其他地區的發展水平,人們的收入過少已經成為了普遍狀態,經濟條件都無法提高,導致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下降,只是在溫飽線上極力掙扎,而在此種情形下,當地政府也無法提供資金上的支持,最終導致扶貧工作只是一種形式化的模式,并沒有真實的資金來源扶助扶貧工作的展開,這也導致無法解決貧困地區所面臨的問題。貧困地區政府只能通過跑部進省的方式來尋求資金的流入,可就算能夠爭取到一些扶貧資金,也與需要解決貧困地區的目標相差甚遠[1]。而且在扶貧資金投放時,所選用的投放方法也存在著一些漏洞,一次性投放資金會導致扶貧的效果極差,沒有方向性,更沒有針對性的解決貧困地區說面臨的困難,讓人們沒有真切的感受到扶貧為他們帶來的生活上的改變,最終使得金融扶貧工作無法持續發展。
(二)資金管理混亂;效益不高
對于金融扶貧模式來說,資金管理可謂是工作開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國資金管理十分混亂,資金的投放比較分散,沒有針對性的合理使用資金,在扶貧,財政,農業,水利,糧食等多方面領域,國家都會將資金進行投入,并且沒有統一的資金管理部門對國家資金進行全方位掌控,使得扶貧資金并沒有規范化,集中化的投放與管理,最終導致扶貧資金不能夠切實解決貧困地區的困難。另外扶貧資金的投入主要運用在了農業生產,出行,飲水等基本生活條件上,而且投放的比例都是依據指標進行投入,而能夠流入到貧困人民手中的資金少之又少,這樣會大大減小資金的流動性,非常不利于資金的使用效益,讓這些資金都變成了一種固定的投入模式,使得效益逐漸降低。
(三)金融定位不準確;主動性降低
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金融扶貧也要定位自身的機制,明確工作的理念以及經營的目標。但是隨著時代發展的大潮流,一些機構不斷的深入創新與改革,將目標放在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上面,深入研究收益以及風險之間的因素與聯系,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參與扶貧工作是否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如果在工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弊大于利的狀況,他們就會選擇不參與此項扶貧工作,或者是參與的過程中不積極,不主動。他們逐漸遠離那些經濟效益比較低的項目工程,例如農林牧漁以及加工等產業,這些金融機構已經忘記了自身的工作定位,對于一些發放小額農戶貸款的工作,已經明顯出現了效率低,質量差的服務態度,這無疑對貧困地區的人們生活帶來了不良影響。
(四)環境基礎建設差;無法發揮作用
由于國家對金融扶貧項目已經有了一些關注度,貧困地區也按照國家的指示,積極的響應國家號召,高度關注環境技術建設,不斷的創新,改革自身的一些問題,但是只是計劃當中的改變,在現實的工作生活之中,能夠得到有效落實的策略少之又少,這使得金融扶貧項目無法推進,在金融機構與一些貧困地區之間沒有一個相互聯系的紐帶,貧困地區的問題也因此沒有辦法得到切實解決,這種不利于項目推進的生態環境,已經使金融扶貧的開展受到嚴重阻礙[2]。而另一方面是金融機構本身存在的問題,不過規范完整的信用體制建設,也致使貧困地區的金融扶貧項目沒有實質性的作用,這讓資金的流轉與使用不能按照要求彰顯出其重要意義。
二、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扶貧的風險分析
(一)信息結構不對稱
用全面發展的眼光來看,貧困地區在經濟市場中的發展各不相同,由于不同的發展水平,和我們不一樣的經濟發展趨勢,讓貧困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貧困狀況,這也是競爭市場呈現不均衡狀態,信息結構不對稱的情況也屢次發生。但從細致的方面來看,不對稱的狀況也存在很多地方,在金融機構與貧困戶之間,貧困地區的企業與金融機構和貧困戶之間,不對稱的現象更為廣泛,這致使出現風險的幾率驟增。這種風險隱患的存在,會讓貧困地區的人民對扶貧項目持有懷疑態度,讓他們對借貸問題保持不一樣的觀點,國內主要分為兩部分,有一些貧困戶認為扶貧是國家對于他們的幫助,是一種責任和義務,認為借貸的全部資金無需償還,而另一部分貧困人民則將借貸看作一種不正規不安全的手段,并不依靠金融扶貧項目的補助,所以在非常緊急關頭,他們甚至會選擇借助高利貸來維持生活。
(二)不能持續發展
在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扶貧在短期內確實可以切實解決貧困地區以及人民的生活問題,也能夠按照國家的指示,緊緊跟隨國家的命令與指揮。但這只是存在于一段時間內,在長期的發展中,并未體現出金融扶貧的具體意義,這就使得金融扶貧的項目格局過小,不能夠持續的發展。金融扶貧項目的主要作用是實現資金的長久流通,如果其中的某一環節不能夠有效發展,就會導致最終扶貧項目走向失敗,不能夠長期有效的改變貧困地區的狀態。另外,在金融扶貧過程中的人才,如果不能夠得到長期的培訓,貧困戶就會出現逾期不還款現象,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貧困戶,如果收成不好就會致使他們無法承擔生活的壓力,也會造成金融扶貧出現隱患[3]。
(三)金融扶貧與互聯網金融聯系風險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也已經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貧困地區也因此看到了希望,讓金融扶貧與互聯網金融直接密切聯系,但存在的風險也數不勝數。例如在互聯網上制定私人農場,充分的利用起農民手中所閑置的土地資源,這個想法與主意都是非常新穎的,但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總是有些遙遠,一些有關土地的權益以及權責都存在著復雜的問題,這導致這項項目的風險指數逐漸增多,而農業本身也是存在風險的領域,二者的結合一定會大大增加風險指數,想要長期穩定的發展可謂是難上加難。
(四)謀取私利
金融扶貧本身就舉步艱難,一些資金沒有辦法被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使得投入到貧困地區人民手中的資金少之又少[4]。而在如此關鍵且艱難的時期,仍然有一些機構內部人員,貪圖利益,謀取私利。他們會利用自己的職權以及權力,為謀取私利開啟便捷通道,這樣的行為為自己的投入使用產生了巨大威脅,金融扶貧本身就是比較難以平衡的項目,如果有人在從中作梗,更會讓原本困難的項目推進雪上加霜,為金融扶貧模式帶來無限的風險,因此國家以及社會要嚴厲打擊這種行為,將貪污腐敗的氣焰徹底消滅,還給人民一個美好的未來。
三、結束語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嶄新的時代,但是仍有一些貧困地區沒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國家以及社會都高度關注金融扶貧工作,深入探究金融扶貧模式以及風險存在的因素,對于存在的風險摸索出最為適合的解決辦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發展提供主要支撐,也為人民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高云鴿. 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扶貧模式及風險分析[J]. 金融經濟, 2018, No.478(04):15-16.
[2]曾巍. 精準扶貧背景下的湖北省農村金融扶貧問題與對策分析[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9, 018(005):20-24.
[3]莊裕鋒, 王君怡, 謝書嫻. 精準扶貧背景下金融扶貧的制約因素研究——以湖北省石首市為例[J]. 中國商論, 2018, 000(036):P.31-32.
[4]杜金富, 張紅地. 我國金融精準扶貧模式與困境突破[J]. 中國農村金融, 2019, 000(006):49-51.
作者簡介:
黃游艷(2000-04-)女,漢族,福建福州人,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8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
芮英健(2000-07-)男,漢族,安徽亳州人,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8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
何家榮(2000-11-)女,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王 芃(2001-04-)女,漢族,安徽安慶人,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8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