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相互保險作為當前國際主流的保險組織形式之一,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行業的飛速發展總會帶來一些問題,挪用互助基金、蓄意騙保、理賠難等案例屢見不鮮,阻礙了相互保險的可持續發展。現主要分析了相互保險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以及區塊鏈應用于中國相互保險的現狀及作用,從而打造一個安全性強、透明度高、便捷高效的相互保險市場。
關鍵詞:相互保險;區塊鏈;信息不對稱
中圖分類號:F8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6-0099-03
相互保險起源于中世紀歐洲的基爾特組織,18世紀后,隨著精算技術的出現,早期的互助社團及行會開始轉化為現代相互保險組織。目前,相互保險在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已形成了組織形式多樣、制度完善的行業體系。中國于2015年正式引入相互保險,目前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起步階段,但是,由信息不對稱引發的許多問題已逐漸浮出水面。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儲系統,這與相互保險的特點相契合,在經濟或制度手段無法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情況下,區塊鏈為保險業信用重構提供了技術路徑,能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處理投保人與保險人的關系。
一、相互保險及區塊鏈概述
(一)相互保險的本質、特點
1.相互保險的本質。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自然人或組織,通過訂立契約成為會員,并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保險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2.相互保險的特點。一是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利益具有一致性,能夠較好的堅持保障會員利益的目標。二是展業費用較低,可以有效降低經營成本。三是不以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有利于使保險機構回歸風險保障的本源。
(二)區塊鏈的本質、特點
1.區塊鏈的本質。從科技的層面講,區塊鏈是一種處于初期階段的網絡底層技術。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數據庫。
2.區塊鏈的特點。一是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采取分布式存儲和計算,不存在中心服務器或管理機構,鏈上任意節點都有全網共識分配的權利義務,數據由鏈上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共同維護,任意節點出現故障或遭遇網絡攻擊,都不會影響系統整體運行。二是開放性。除交易主體間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其他數據都可以實現對鏈上所有用戶公開,因此區塊鏈系統中節點之間無需建立信任機制,在系統的規則和時間范圍內,節點之間無法彼此欺騙。三是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經過驗證并添加至區塊鏈,就會被永久存儲在分布式賬本中,在不能同時控制鏈上超過半數節點的情況下,某個節點單獨對數據庫修改無效。
二、相互保險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相互保險的發展現狀
1.全球相互保險的發展現狀。國際互助保險聯盟(ICMIF)2019年發布的全球相互保險規模、業績及市場份額報告顯示,相互保險市場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保險業增長最快的部分。2017年,相互保險公司累計為9.22億會員提供了相應服務,較2012年增長了13%。如圖所示,危機爆發以來的十年內,全球相互保險市場飛速發展,總計保費增長率遠高于保險市場總體水平,說明相互保險已逐漸取代傳統商業保險,成為推動保險業發展的主力軍。
2.中國相互保險的發展現狀。2015年1月,當時的中國保監會出臺了《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標志著中國正式對相互保險組織開閘。2017年,中國第一批相互保險組織包括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匯友建工相互保險社相繼獲批開業。從方案出臺到落地實施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可見中國相互保險發展之快。此外,中國還有很多基于互聯網建立的互助平臺,如“相互寶”“水滴互助”“輕松籌”等,這類平臺雖然經營相互保險業務,但由于沒有在銀保監會備案,不屬于相互保險組織,一般稱為“類相互”網絡互助平臺。總體而言,中國相互保險起步較晚,與保險業發達的經濟體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早在2015年,中金公司就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相互保險占保險市場份額將達到10%。2019年,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保險機構要回歸風險保障本源,支持發展相互保險、健康和養老保險等機構”。說明相互保險在中國有著光明的發展前景。
(二)相互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債權人與債務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變相經營。相互保險組織是以會員(既保單持有人,擁有保險人和投保人的雙重身份)繳納保費作為互助基金,會員共同對組織進行監督管理并分享盈余。但在實際的經營活動中,相互保險組織的初始運營資金一般是由獨立第三人注入,由于相互保險組織不設股東,因此出資人與組織之間的關系主要為債權關系。作為典型的委托-代理問題,相互保險組織作為代理人可能會做出違背出資人利益的行為。
∫μ[S(π)]f(π,α)dπ-C(α)<∫μ[S(π)]f(π,β)dπ-C(β)
上式中,μ表示代理人采取行動所獲得的效用,π表示代理人得到的利潤,其大小取決于代理人選擇的具體操作行動α或β。假設α為有利于委托人的行為,β為能使代理人獲得最大收益但違背委托人利益的行為,如上式所示,代理人選擇α的期望效用小于β。那么當代理人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為目標時,就會選擇違背委托人利益的行為。在相互保險領域,許多相互保險組織熱衷于推銷高預定利率的保險產品從事高風險投資。例如,日本20世紀90年代爆發經濟危機,日產生命、東邦生命等相互保險公司相繼倒閉,主要原因就在于為了彌補利差損和費差損,這些保險公司采取高風險、高收益的資金運作模式,結果在危機的背景下經營失敗,嚴重損害了出資人的利益。
2.門檻低,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各國法律對會員沒有一般性的資質要求,因此加入相互保險組織的門檻較低,這會導致相互保險組織中出現格雷欣法則所描述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假設相互保險組織中有兩名會員,一名低風險者和一名高風險者,兩人的初始財富均為,損失均為,發生風險事故的概率均為,為保費支出、賠償或給付。那么,會員選擇投保時的期望效用函數如下。
V(p;α;β)=(1-p)u(w-α)+pu(w-l-α+β)
選擇不投保時的期望效用函數如下。
V(p;0;0)=(1-p)u(w)+pu(w-l)
其中,u(x)表示財富的效用,假定u(x)=ln(x),w、l分別為100和50,α、β分別為10和60,低風險者p為10%、高風險者p為30%。將假定數據代入式(3-2),V高風險=1.97、V低風險=1.96。將假定數據代入式(3-3),V高風險=1.91、V低風險=1.97。因此,當保費一定時,如不對會員加以甄別,低風險者投保時的期望效用低于不投保時的效用,那么最終留下的將全部是高風險者。
3.會員相互不信任,保費使用不透明。相互保險組織中存在一種特殊的委托代理關系,既會員之間彼此互為委托人和代理人[ 引自《相互保險組織運作及風險管理研究》]。隨著“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在我國迅速崛起,會員加入平臺后,在被通知平臺中有會員需要理賠時,保費被扣除后得不到詳細信息也無法驗證真偽,因此質疑其他會員出險的真實性及平臺扣費的合理性;相對而言,平臺也懷疑會員出示虛假證明、蓄意騙保。總之,會員之間、會員與平臺之間相互不信任嚴重影響了平臺的正常運作也阻礙了網絡互助這一相互保險新模式在我國的發展。
三、區塊鏈在中國相互保險領域的應用
(一)區塊鏈的發展歷程
1.區塊鏈1.0。這個階段的區塊鏈技術主要表現為分布式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的出現第一次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大眾視野,并得到了歐美市場的認可,而后越來越多的數字貨幣相繼出現。在這個時期,數字貨幣已基本具備了去中心化的流通支付職能,對傳統的金融體系造成了一定沖擊,但該階段的關注點集中于數字貨幣的回報率,并未涉及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2.區塊鏈2.0。這個階段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主要表現為智能合約的開發。智能合約以電子契約形式取代簽字蓋章的紙質合約,將協議中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編成代碼由計算機程序自動執行。與傳統合約相比,智能合約的主要優勢在于“去信任”,合約訂立之后,當一個預先編好的條件被觸發時,智能合約將自動執行相應的合同條款,交易雙方無須建立預設信任機制。
3.區塊鏈3.0。這個階段區塊鏈的應用范圍將超越金融領域,進入社會公證、智能化領域。區塊鏈“去中心化”功能和“數據防偽”功能將進一步應用在社會治理領域,包括了身份認證、公證、仲裁、審計、物流、醫療等諸多領域,應用范圍將擴大到了整個社會。隨著區塊鏈的發展, 去中心化的模式變得越來越復雜。區塊鏈技術的進步讓整個社會進入智能互聯網時代,形成一個可編程的社會。
(二)區塊鏈應用于中國相互保險領域的現狀
信美人壽作為中國首批相互保險社,將螞蟻金服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日常經營活動中,從而提升了信息的透明性,增加了會員對公司的信任度,降低了管理成本。相對于相互保險公司而言,網絡互助平臺作為中國目前相互保險的主要形式,起步更早,與區塊鏈技術的聯系也更加緊密。
由表1可知,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網絡互助平臺已經把相互保險與區塊鏈相結合,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具體業務中。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也利用其技術與資金方面的優勢投身于網絡互助。與此同時,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相繼加入“陽光鏈”,說明區塊鏈在相互保險領域的作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三)區塊鏈應用于中國相互保險領域的作用
1.分布式賬簿技術使信息透明公開。目前,不論是相互保險公司還是網絡互助平臺,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交易及財務信息不透明,會員無法追蹤自己交納會費的去向和用途。分布式賬簿技術是指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擁有相同的數據副本,當數據發生變化時,每位會員都可以看到同步更新后的數據。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使每一筆資金的運作都公開透明,有效地防止了相互保險組織變相經營。
2.Hash算法的使用可以保證信息不被篡改。Hash算法接收一段明文后,會以一種不可逆的方式將其轉化為一段長度較短、位數固定的散列數據。當相互保險組織中有會員出險,理賠過程中的所有交易信息都將保存在區塊體中,Hash算法會對本區塊體中的交易內容和上一個區塊的Hash值進行計算,生成隨機散列保存在區塊頭中。由于區塊與Hash是一一對應的,某一個區塊的信息遭到篡改時,本區塊的Hash值會出現變化且無法與相連區塊的Hash值相匹配,從而解決了會員之間的信任問題。
3.時間戳技術可以證明交易的真實性。在區塊鏈系統中,每一個新區塊生成時,都會被打上時間戳,最終依照區塊生成時間的先后順序相連成區塊鏈,每個獨立節點又通過P2P網絡建立聯系。時間戳可以在相互保險運作中扮演公證人的角色,用來證明信息真實存在,比傳統的公證制度更加可信。
研究表明,區塊鏈技術在解決相互保險領域信息不對稱方面具有很大作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和開放性的特點與相互保險模式的要求相契合。分布式賬簿技術使信息透明公開,降低了出資者對相互保險組織的監管成本。Hash算法保證了信息不被篡改,解決了會員間的信任問題,有利于相互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時間戳技術證明了數據的真實性與關聯性,有利于出現爭議后進行追溯,減少了蓄意騙保等行為。
參考文獻:
[1] 梁 濤.相互保險組織運作及風險管理研究 [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7.
[2] 謝 康,肖靜華.信息經濟學(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 劉 洋.區塊鏈金融 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4] 趙 榮.相互保險在我國發展問題研究 [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5] 井一荻.區塊鏈在互助保險領域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J].現代經濟信息,2018(6):350-353.
[6] 姚冬琴.阿里、京東爭相入局 2025年市場空間或達7600億元“相互保險”燃起硝煙 [J].中國經濟周刊,2018(45):52-54.
[7] 王 達,王國強.區塊鏈的發展之路 [J].張江科技評論,2019(6):70-75.
[責任編輯:龐 林]
收稿日期: 2020-03-11
作者簡介: 何冬太(1990- ),男,山西朔州人,碩士,研究方向:保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