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
關鍵詞:集團 ?流動性管理
流動性管理是集團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撐及重要保障。在現有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企業集團應高度重視,以戰略為導向,以資金流管理帶動價值鏈管理,完善流動性管理框架,根據集團發展的不同階段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的協調發展。
流動性管理的廣度和深度與公司治理方式密切相關。實踐中,一種方式是總部集權,總部或財務公司統一集中資金后實現內部調劑,同時基本控制對外融資渠道,最終決策及融資主體均在集團總部。此模式對于集團總部的管理、操作效率均提出了較高要求,收益和風險較為集中。另一種方式是總部將具體融資決策下放至下級公司,鼓勵獨立市場化融資,總部主要負責整體債務規模及債務率的管理及分解,并僅承擔戰略性項目融資。在此種模式下,集團不斷簡政放權,下沉管理責任,釋放經營主體活力,同時強調總部核心資源保障能力。總部通過建立FTP市場定價機制等方法強化資金有償使用的觀念,實現“債務下沉”,通過管理倒逼,推動下級公司市場化融資,從而保持總部流動性安全。
流動性管理作為資金管理的核心,需服務于整體戰略需要,首先要在保證項目投資、業務拓展、提升發展質量等需求的基礎上,確保集團整體資金實現平衡。在此過程中,流動性管理不僅為了滿足當期資金安全,更需要立足長遠,與集團發展階段相適應,并不斷調整節奏和突出重點。更重要的是堅持底線思維、未雨綢繆,積極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在集團確定戰略的過程中,財務部門要通過對未來債務率、流動性指標的場景分析及壓力測試,從維持健康的財務結構出發,不斷影響并修正發展戰略,最終實現流動性與戰略的有效匹配。
流動性管理實質是從資金的視角服務業務,是對投資管理、籌資管理及利潤分配管理各個時間節點的統籌協調。因此,整體框架需以戰略為導向,以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為目標,通過經營計劃及年度融資計劃管控集團整體流動性,不斷拓展融資渠道,保持多層次資產儲備,加強信息化建設,增強風險預警能力。
(一)管理主線:通過年度經營計劃及融資計劃落實資金預算管理
集團總部在編制年度經營計劃時,逐項落實總部及各公司經營、投資和融資所需的現金流情況,以此確定年度融資規模。
(1)總體把控。在保證財務穩健的基礎上合理安排集團經營及投資計劃,在年度融資計劃中,集團統籌資源,控制擴張,指導各公司以流動性、安全性為第一目標,一企一策,在年初下達計劃時從業務特點出發,設定各公司帶息負債上限,并分別確定各公司資本結構、細化資金來源、妥善安排債務期限結構,減少錯配型流動風險;同時要求各公司合理保有資金存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2)過程管理。深刻認識外部宏觀環境變化,緊跟匯率、利率、股市、債市等市場情況,及時降低外生風險帶來的影響,并充分評估經營能力、資產結構帶來的內生風險。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缺口預測,在市場整體流動性發行較大變化時,提前分析應對方案,并靈活調整策略。
(二)管理基石:加強日常現金流管理
業務方面,積極推進質效提升工程,穩基固本,改善和創新盈利模式,持續提升經營能力,由此提升經常性現金流水平;優化資金計劃管理體系,建立“月計劃、周平衡、日頭寸”的資金管理機制,根據已知的重要項目計劃及提款信息,按月、周編制資金平衡表,按日安排資金支付,并始終保持合理、適度的資金備付額度。對于大額資金需求,提前計劃并做好資金缺口彌補預案,一旦出現缺口,則采取措施多方融入資金;加強資金集中,建立多層次資金池,充分發揮集團財務公司資金集中平臺作用,加強內部資金調劑,降低對外負債;建立多層次資金儲備,增強總體備付能力,在出現流動性危機時,通過層層蓄水池緩釋風險。加強高風險業務管控,對大宗商品貿易、金融衍生品業務等高風險業務控制風險敞口及杠桿比率,衍生品交易堅持套期保值原則,持倉規模與現貨及資金實力相配比。
(三)管理核心:債務管理
年度融資計劃確定集團及各公司債務率紅線,在財務風險承受能力范圍內有序安排投資,保持穩健的資本結構及可持續融資能力;嚴格審核年度融資計劃外項目,杜絕任何未經審批融資行為;逐月分析各公司融資情況,對年度債務率水平高企,債務率非正常攀升企業進行特別管理;主動管理債務久期,提前安排債務置換,做到結構性匹配,避免出現資金缺口;加強或有負債管理,規范擔保行為,嚴格禁止對集團外企業提供墊款及借款;加強表外負債管理,對各公司形式上出表、實質風險留在表內的各類基金及權益工具納入管理體系。
(四)管理渠道: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并重
堅持市場化運作,不斷拓寬融資渠道,與戰略合作銀行建立深度合作模式,形成融資“穩定器”,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融資工具,減少對單一融資方案及渠道的依賴;在資本市場保持良好的信用評級和較高的聲譽,從而維持較低的融資成本和便利性;在設計及執行融資方案時完善備選方案,避免突發情況引起資金斷檔。
(五)管理信息化手段:建立以流動性風險為核心的預警管理體系
建立流動性風險預警信息化體系,根據行業、業務規模、業務性質等因素,選取實用、符合行業特點的各類內外部流動性預警指標,準確及時計量、監測和報告流動性風險現狀,并根據一定假設進行壓力測試,充分發揮預警體系的前瞻性功能,從而研判集團整體流動性缺口,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如各公司相關流動性核心指標迅速惡化,并超出閾值,集團將采取相應管控策略。
在加快集成業財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資金預算系統,通過共享中心、結算系統不斷完善結算網絡體系,及時采集數據,從而提升流動性管理的準確性和高效性;將全口徑債務管理需求通過優化債務系統、自動提取數據的方式實現,從而形成較為完善的流動性管理全景圖。
(六)管理策略:加強資本運作
加強持有存量股權的研究分析,通過各版塊上市公司之間重組整合、股權處置、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等方面的重大運作,盤活資產,釋放效益;同時與各類融資產品緊密結合,以適合標的發行可交換債、可轉換債等產品,減持后收回部分投資,或者獲得低成本的長期資金
(七)管理機制:建立應急體系
加強制度管理,不斷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及程序,明確內部職責及信息上報機制;定期評估流動性風險偏好及策略,并嚴格執行實施方案;制定處理流動性風險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及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壓力測試及應急演練;在出現重大流動性風險事件時,建立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盡快依法規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