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玲
【摘要】在老齡化日益嚴重和私家車數量的增長下,老舊小區的空間負擔日益暴露出來。怎樣對這些老舊小區改造升級成為市民的一個美好愿望。文章在闡述城市老舊小區適老化微更新計劃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就城市老舊小區適老化微更新的政策創新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城市老舊小區;微更新計劃;政策創新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開展了城市更新運動。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這種運動是將城市中已經不適應現代化社會建設發展的區域進行必要改建。這種改建和最早西方國家二戰之后形成的大規模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區轉移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當前社會城市中的更新往往是人們對當前居住環境不滿意的一種改善,通過這種改善會打造出一種適合居住的生活環境,其中,美國高線公園就是城市更新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城市老舊小區適老化微更新是響應老齡化社會背景的一個重要體現,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1、城市老舊小區適老化微更新計劃概述
在這個計劃中強調是微空間和老百姓生活空間的改造,經過前期的社會調查研究發現,整個活動逐漸篩選出和居民生活存在關聯的多個社會公共空間試點項目,具體包含六個區域的八個街道,并通過打造區域規劃土局、街道和社會公益組織等來提升多方參與街道改造的計劃中,從而實現城市建設發展的大改造、大升級和大革新。
2、某城市老舊小區的戶外環境分析
文章所研究的某個城市小區位于地區三元里街道上,臨近當地的一個附屬醫院,小區的出入口設置在北側上。面對廣園中路和環繞城市公路高架橋的建設發展,這個小區迫切需要改造升級。整個小區單元包含住宅樓和員工集體宿舍,目前居住著大量的退休職工和老年人,總體戶數達到了450戶,居住人口1363人。在發展的過程中因為整個小區擁有比較久遠的發展歷史,總體發展設施十分落后,有很多設施設備需要改善和更新。
3、某城市老舊小區戶外環境基本存在的問題
第一,小區住宅呈現出比較高密度的行列布局模式,剩余戶外環境十分緊張。整個小區包含九個建筑,總體層數在5-8層之間,樓層高基本上呈現出南北的走向,小區呈現出行列的趨勢,南北之間的間隔距離被控制在5m到7m之間,整個小區的間隔距離一般在4m到8m之間,戶外環境是狹窄的樓間空隙。第二,僅有少量的戶外健身場地,器械使用率比較小。社區利用周圍墻體的邊緣建設了一些健身器材,但是場地面積存在積水和坑洼的現象,很少有居民使用這些器械。第三,老年之家的配套設施落后。地區擁有一個星光老年之家,但是老年之家的開放空間十分有限,社區活動局限在一個角落上。
4、城市老舊小區適老化微更新的創新策略
4.1從微環境入手,減少安全隱患
老年人人老體衰,對環境的安全性要求較高,在室外的公共空間,老年人害怕出現跌倒和碰撞問題,在出現意外事故之后必須對老年人采取措施急救?;谶@樣的要求,公共空間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性措施,這一特點也是老舊小區適老化微更新改造設計的重中之重。即在改造的時候需要從老年人戶外活動環境的細節入手進行改造,比如增強步行道路的平整度、優化步行空間的凹凸物和照明空間的環境等。老年人出行的防碰撞措施包含以下幾種:①首層防盜網凹凸窗改換為平窗。在以往建筑首層防盜網向外凸出的部分設置防碰撞措施,即將建筑物的凸窗改變為平窗,距離首層外墻需要留出2200mm左右的步行空間。②建筑外墻陽角的防碰撞措施。以往的建筑外墻沒有設置任何防護措施,老年人在行走的時候容易出現磕碰的問題。為了杜絕這個問題的發生,在容易磕碰的位置上選擇PVC陽角防護材料來包裹建筑首層,避免出現老年人碰撞墻角的現象。
4.2從老年人生理需求角度入手改善環境標識系統
老年人的視力和記憶力比較低下,導致其對空間的認知判斷能力較低?;谶@個特點,室外標識系統的設置要方便老年人的定位和道路尋找,在標識的設計上要注重體現各個感官的刺激,實現對標識系統的標志化設計,從而通過設計來提升老年人出行的方向感。
常見的可識別性標識如下:在建筑外墻距離適合高度的位置上安裝數字識別門牌,在安裝門牌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安裝的方向,確保老年人能夠看到標識。一般情況下,建筑物的戶門是打開的,信息識別性不夠,為了能夠提升信息識別性,可以安裝方便老年人隨意開啟的不銹鋼防盜門,整個門窗的上部分為鏤空的樣式,目的是能夠更好的觀察門內外的基本情況。
4.3從老年人生活需求角度入手提升環境舒適性
良好的社區環境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視覺展現上,而且還需要從自然、生活角度入手,著重提升居住環境的舒適性,比如對街道周圍的柵欄進行必要的降噪處理,在周圍設施設備上增加必要的風雨環廊,在老年人停留的地方設置室外座椅等。
4.4從老年人心理特點入手,塑造環境場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老年人很容易產生孤獨感和被拋棄的感覺,因此,需要和老年人進行交流,而具備圍合感的半開放空間有助于老年人的社會交往。為此,在有限的戶外空間可以利用道路旁邊的空間和角落來為其創設空間,從而增強老年人交往的可能性。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社會范圍內老年化嚴重的問題,文章在堅持以老年人設計為本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在考慮當地氣候條件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老舊小區戶外環境改造優化對策,旨在能夠從“微”入手,循序漸進的進行老年生活區域的改造優化,旨在能夠更好地激發出老舊小區的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王蕾,謝青.廣州市老舊小區戶外環境適老化微改造措施研究——以廣州市白云區三元里交電新村為例[J].建筑設計管理,2018,035(012):78-81.
[2]呂茵.城市老舊小區景觀改造的"微更新計劃"[J].園林,2018,No.313(05):71-73.
[3]張筱京.基于老年人行為心理特征的城市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研究[D].2017.
[4]李光耀,陳曉彤,曹政.人類學視角下的老舊小區組團綠地微更新研究——以百萬莊社區中里組團為例[C].持續發展理性規劃——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2城市更新).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