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 要】目的: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72例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進行護理分析,將其隨機均分并設組,每組均占36例,依次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和常規護理,分別設定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結合實驗數據評估護理方案的應用價值。結果:不同方案干預1月后,觀察組的平均排尿頻數(8.36±0.12)次/d、膀胱容量(409.57±11.26)ml、殘余尿量(62.17±1.02)ml、導尿持續時間(41.26±0.15)d,對照組的平均排尿頻數(14.26±0.19)次/d、殘余尿量(81.59±1.04)ml、導尿持續時間(59.67±0.17)d、膀胱容量(361.27±12.04)ml,數據差異較大,(P<0.05)。結論: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模式,對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不完全性脊髓損傷;中西醫結合護理;神經源性膀胱
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是一種四肢癱瘓疾病,神經源性膀胱是其常見并發癥,對身心健康構成直接威脅[1]。為了探討有效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實驗選取72例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分別給予不同護理干預措施,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72例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將其隨機分組,36例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11:7,按照損傷類型分析:腰髓損傷、胸髓損傷、頸髓損傷分別占11例(30.56%)、8例(22.22%)、17例(47.22%),患者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24歲、69歲,平均(44.68±0.27)歲,36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7:5,按照損傷類型分析:胸髓損傷、頸髓損傷、腰髓損傷分別占10例(27.78%)、15例(41.67%)、11例(30.56%),患者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23歲,71歲,平均(45.09±0.31)歲,所選病例的基本資料可比,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每天定時為患者保留導尿,每3天換1次引流袋,對會陰部、尿道口及尿管近端做好消毒,告知患者開放尿管時應使用腹力,此外,注意科學飲食,保證機體營養,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導尿護理:結合患者膀胱體殘余量及飲水量確定導尿次數,大致為4~5次/d,若患者完全潴留可適當增加導尿次數,此外,當患者膀胱殘余量不足300ml,每次自行排尿超過100mL,可每隔6h進行1次導尿[2];當患者膀胱殘余量不足80ml,需暫停導尿,注意導尿時,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健康宣教:為患者講解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囑咐定期復查、定期進行尿細菌培養,鼓勵患者日常大量飲水,避免尿路感染。中醫護理:取患者腎俞、三焦俞、膀胱俞穴位,每天點按2次。熱敷:選用赤芍、乳香、沒藥、牛膝等中藥草,將其熱敷于患者小腹部。
1.3觀察指標
臨床指標:平均排尿頻數、膀胱容量、殘余尿量
1.4統計學分析
實驗數據采用軟件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檢驗用t,表示為:±標準差,差異性及統計學意義判斷標準:P<0.05。
2 結果
2.1對比兩組臨床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詳細見下表1: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平均排尿頻數、膀胱容量、殘余尿量指標均比較優,(P<0.05)。
3 討論
研究發現[3],不完全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發生,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膀胱功能,降低生活質量。臨床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雖能促使患者導尿配合膀胱功能訓練,但極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如膀胱容量減少、血尿等。而中醫認為:該病屬于“癃閉”范疇,發病是膀胱氣化失司,機體水道不通暢,因此,要以溫陽利水為主要治療目的。實驗對觀察組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措施,其中健康宣教能夠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避免盲目加劇心理負擔,影響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4]。熱敷療法,有助于溫陽利尿,疏通機體。點穴法可疏通經絡,調節陰陽,固腎并增強膀胱氣化之力。除此之外,護理干預措施實施時要善于利用家屬的作用,共同配合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5]。結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平均排尿頻數、膀胱容量、殘余尿量、導尿持續時間均較對照組優,(P<0.05)。可見: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發揮中西醫協同作用,促進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后神經源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
綜上,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模式,對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抑制病情惡化及提高生活質量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曉菊,李美妮.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中西醫護理體會[J].西部中醫藥,2017,30(03):128-131.
[2] 甘泉,朱偉珍,盧麗麗.中西醫結合膀胱管理方案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的改善作用[J].新中醫,2017,49(02):171-173.
[3] 張曉華.綜合康復護理模式在脊髓損傷早期間歇導尿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9,35(23):3694-3695.
[4] 顧兆偉,溫泉,劉曉峰,等.中醫綜合康復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35):97-99.
[5] 阮傳亮,陳若藍,黃梅,等.蘇稼夫溫經通督外治方結合督脈鋪灸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9,39(11):1177-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