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亮

有位長者曾言:“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一座城市的發展同樣如此,一個行業的發展亦然,制冷行業也不例外。
從“現代化”中來,到“現代化”中去
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所紡織高校、第一個農業氣象臺、第一條民建公路、第一條現代理念的商業街……如此多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皆與南通這座城市有關。著名建筑規劃大師吳良鏞院士稱其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因其是中國按照近現代理念全面規劃建設的第一座城市。張季直先生自1895年開始經營南通,南通不再“萬古如長夜”,反而“星光熠熠”,從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可謂中國的“曼徹斯特”。
南通的城市現代化起步較早,但南通制冷空調行業的現代化則要從20世紀80年代算起。新中國成立后,南通繼續向前,建設了外貿產品生產基地,出口了大量紡織品,在糧食的供應上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彼時,所能見到的多為服務紡織廠的工藝性空調,且所采用的冷源以天然冷源(深井水)為主。至20世紀80年代末,工藝性空調才基本采用人工冷源,興建的各類商場、辦公樓開始配置舒適性空調。
1984年,南通市成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南通市制冷學會成立。“1984年畢業分配,回到南通,看到不少南通人‘走出去。90年代初還準備跟著我們的建筑工人出國,參與科威特的戰后重建,不過最后未能成行。”南通市制冷學會理事長楊曉宏回憶著南通市改革開放初期的景象。當時,南通的建筑鐵軍便已經作為先鋒走出國門,在海外開展項目建設。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南通市正處于“一帶一路”的T型交匯點。楊曉宏說:“南通的企業將向外拓展的優良傳統繼續發揚光大。不少暖通企業成為南通建工集團、南通三建集團等集團公司的合作伙伴,將業務版圖向海外延伸,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出貢獻。”制冷技術是現代社會的重大發明,但并非人人皆能受惠,南通的企業積極參與中東、非洲的項目建設,正推動著制冷普惠和人類的“共同現代化”向前發展。
“難”通不再,正向南“通”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前,南通的企業積極地“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開啟后,國際交流更加深入。2017年,第七屆國際能源利用研討會(IWEC2017)落戶南通,南通市科協、南通市制冷學會、南通大學、日本同志社大學等單位都傾力支持,一時間國內外能源界專家學者齊聚南通。南通正大步走向世界,然而從南通走向上海“新世界”卻路途艱辛。
在2008年以前,南通和蘇州、上海間沒有大橋,過江主要靠輪渡。“我們同學都說,南通確實是‘難通。那時南通好似一座孤島,只有向北是通暢的。”楊曉宏說道。2008年,蘇通大橋正式開通,南通到上海的車程縮至一個多小時,但這座大橋并不能應付浩浩湯湯的南下車流,擁堵成為家常便飯。
2019年12月,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文件中所提及的滬通鐵路、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等建設項目皆與南通密切相關。“原來的南通可謂交通的末梢,現在則被定位為交通樞紐,隨著規劃建設的逐步落實,未來南通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規劃期至2025年,這也就意味著‘新機場‘北沿江等項目都將在五六年內建設完成,‘難通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南通,行業的發展也將受益。”楊曉宏對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當水路運輸為交通之首時,南通確為通達之地,而當現代交通興起,“鐵公機”碾壓航船,南通淪為“難”通。交通的興衰影響著南通的發展,同樣也影響著制冷行業的發展。“冷凍冷藏專業原本是學會大部頭的專業,但是漸漸沒落。不過近年來得益于冷鏈物流的發展,這一專業又迎來新的機遇,已呈復興之勢。專業的發展也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通農物流在2016年投入建設8萬t冷庫項目,目前這應該是華東地區使用R507的第一個大型冷藏庫。”楊曉宏說道。
科以人重科益重,架橋鋪路育英才
末端變樞紐,“難”通向南通,歷史機遇已然來臨,但“事在人為”。南通人所景仰的張謇先生曾言:“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故踴躍從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推動行業的發展,同樣需要一分一寸地做。
自成立以來,南通市制冷學會一直穩健前行。作為地市級學會組織,南通市制冷學會堅持不斷地參加江蘇省及全國制冷學會組織的學術交流活動,并積極發表各類論文、優秀設計,屢受表彰。“新一屆的學會繼承和發揚過去的優良傳統,且更加重視吸納行業人才和培育年輕人。”楊曉宏說道。2019年學會重新進行會員登記,吸收了來自100多個單位的近160名會員代表,其中包括教授級高工、高工等近40余人,工程師和各類專家60多人。
盡管已經廣納了行業各方人才,但對于學會及行業的發展,楊曉宏仍存憂慮。“現在社會風氣比較浮躁,急功近利者比比皆是,不少年輕人也想著賺‘快錢,想要高效地獲得名利。如果人人都這樣,便很難創造出真正的價值。”從業30余年的楊曉宏對于行業的發展憂心忡忡,“現在設計人才流失嚴重,年輕人覺得工作辛苦。當然,這也與現在設計人員的責任開始變大而相應的權益沒有隨之增長有關。有時設計人員甚至淪為畫圖工具,在項目中失語。從業者的價值沒有受到重視,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如此下去,設計行業的發展將后繼乏人。”
面對這些阻礙行業發展的溝壑,南通市制冷學會一分一寸地架橋鋪路。“必須要讓年輕人重視學術,重視知識的價值。我們提倡求真務實的風氣,對于不良之風則大力鞭笞。那些務實誠信的年輕人被提拔,被樹立為榜樣。對于優秀的設計,我們也適時評選,肯定年輕人的務實成果。”楊曉宏說道。2017年,學會聯合同江機電舉辦了“首屆暖通空調優秀設計頒獎儀式”。此外,學術交流活動定期開展,行業專家、學者也被學會邀請至南通開展學術講座。楊曉宏篤信,在濤濤向前的發展大勢下行業必將日新月異,行業的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同時專業化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相應地,后繼人才的培養必須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