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瑩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優勢,降低物理學習難度,突破教學難點,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運用能力。運用物理實驗教學可以使物理知識直觀化,能起到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和降低學習難度的作用,教學中教師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給物理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 實驗教學;現實意義;物理核心素養
物理學科具有培養學生核心科學素養和陶冶情操的獨特教育功能。學生思維活躍,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有著很多新奇的想法和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科學素養。
一、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現實意義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物理知識,更要不斷地走進每個學生的內心。在物理教學中,有的教師僅僅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有的教師則是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還有一些教師提倡讓學生獲得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平靜安穩的學習生活,不喜歡有人去打擾。他們“很田園”,有一種骨子里的松散。這樣“田園”的悠閑快樂,會讓學生拒絕學習一些先進的學習理念與方法,學生往往會浮于表面、淺嘗輒止,很難理解物理規律應有的意義。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生往往感到十分迷茫,有的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有的學生搞不清學習的方法,還有的學生不明白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所以,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學生實驗不會做沒關系,會做試題就可以”的教學觀念,正確認識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現實意義。
二、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問題分析
一是物理學習既是對物理知識整體架構的學習,又是對物理知識、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建構。然而,在教學中有些教師不能正確運用物理實驗,學生很難走進物理世界里。師生缺乏相互包容,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也沒有真正實現有溫度的教育。有些教師很少關注學困生,不能讓更多學生快樂學習,那么就不能實現由外向內改變人的教育價值目標。
二是部分教師不能以學生的認識基礎和心理狀態為依據,學生被動地充當容納知識的容器。不能很好地將物理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學生不能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也就不能讓學生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三、精心設計物理教學情境達到育人的目的
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教學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激情,使教與學同步,達到啟迪學生的心靈和點燃其思維火花的教育功能,使師生情感達到共鳴,讓學生在物理情境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物理核心學科素養以達到育人的目的呢?
(一)開展探究式教學培養創新精神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很有必要進行探究式教學,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探索實驗,這樣就不會完全依據教材進行教學,教師必須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使認知活動成為一種學習樂趣。但是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在頭腦中總有些“前科學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誤解。如教學“光的折射”時,教師設置一個實驗:在一個透明的塑料桶中裝適量的水,把幾條用塑料紙剪成的“魚”用細線固定在石塊上浸入水中,使“魚”潛入水中較深的位置,讓學生用一根細鋼絲當魚叉,快速猛刺水中的“魚”,有的學生成功,有的學生失敗,教師問失敗的學生是不是鋼絲沒有對準“魚”呢?學生回答說:不是。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刺水中的“魚”失敗呢?這是由于學生認為眼睛看到“魚”的位置就是“魚”的實際位置,自然形成了對“魚”的實際位置的錯誤判斷。要知道這個道理,我們就要學習“光的折射”現象。這樣通過刺水中的“魚”的探究活動,就將光學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這樣創設物理情境,學生大膽猜想并且設計實驗去驗證猜想,環環相扣,讓學生在樂趣中主動探究發現物理規律,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學習驅動力。
教師精心設計物理實驗情境,學生解決問題就有針對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具備積極的探究情感,增強學生求知欲,養成勇于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從而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二)注重學科品質教學,增強學生的科學觀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真實的實驗教學情境,真實的社會和生活充滿著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物理教學不能“為知識學知識”,而要把知識作為育人的載體,充分挖掘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如教學“密度”一課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誘導啟發:取出大小不同的銅塊和鋁塊、幾杯體積不同的煤油和酒精,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測出每一種物質相對應的質量和體積,記錄好數據和繪制好圖像,根據數據和圖像來研究物質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分析數據后發現:對于同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也越大,即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請同學們算一算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通過計算發現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同種物質兩者比值相近,不同種物質兩者比值不相同。這樣學生發現了物質隱蔽的特性:物質的種類決定其大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質的密度。這樣一方面使學生品德和情操受到熏陶;另一方面使學生重構知識,達到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開展物理課外實驗活動,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提升
物理學是建立在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基礎上的一門自然科學,以縝密的實驗為基礎培養學生思維的學科,對其思維構造進行具體化的建構和有針對性的探索。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物理課外活動,通過課外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實踐,在課外活動實驗中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細心觀察,從而領會物理知識的奇妙之處。物理課堂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同時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及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更要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哪些現象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同時會用物理知識指導生活、為社會生活服務。以培育學生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為主導,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發展學生創新精神,以科學的行為和習慣養成為出發點,在物理學知識產生的背景中滲透科學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總之,教師要關注學生成長,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采取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毅力、忍耐力,而這些都是學生重要的學習品質。學生有了更加高遠的志向,還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在不斷學習磨礪中獲得巨大成功,也才能打造出“有文化、有詩情畫意、有教育特色和滲透物理核心素養”的新課堂。
參考文獻
[1]崔娜.新課標物理教材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J].發展,2010(5):132.
[2]朱新榮.體驗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教學探討,2011(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