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棚玥 王祿 劉澳
摘要:數字農業是實施數字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經之路。數字技術與農業加速融合發展,給我國農業生產等現狀帶來了轉機,但仍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分析了數字農業的現狀,并提出了數字農業深度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數字農業;農業發展;信息技術農業;農業信息化
一、數字農業的內涵
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是我國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中國各行各業的飛速發展,毫無例外,農業更是深受其益,這就使數字技術與農業相結合,形成了數字農業。國家高度重視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數字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城鄉數字鴻溝加快彌合,數字技術的普惠效應有效釋放,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二、數字農業對農業的促進作用
(一)數字農業推動農業經濟增長
數字農業的建設使農民將產品放到各大電商平臺,及時宣傳出售,再通過機械化的處理、包裝,最后通過現代物流運輸送到全國各地人們的手中。這比起傳統銷售模式更加方便快速,而且解決了農產品因為交通運輸、天氣等原因而壞掉的問題,從而帶動農業經濟的增長。
(二)數字農業為農民提供數據信息
數字農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相關信息,分析得出了精確的數據和預測走勢。一方面,農民在互聯網上根據這些數據了解行業相關內容,在銷售中商家了解客戶偏愛哪類品種、供需數量,從而對自己的農作物做出相應改變,促進銷售;農民也可以從中了解行業走向以及相關新興技術的出現,因地制宜提高生產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農民數字農業不僅可以對天氣進行預測,還可以為農作物的土壤、水分、陽光、質量等提供相關數據,從而提高農作物質量與產量。
(三)推動農業生產標準化
一方面,借助數字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系統化管理,從生產到銷售,全部建立完善的網絡化系統,推動農業生產的實時記錄及追蹤;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農業電子商務的契機,積極推進建立農業與電子商務的對接,建立農業生產安全標準及技術應用標準,提高農業生產的標準化。
三、數字農業現狀
作為數字中國的重要構成,數字農業可以有效創新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也是搶占農業農村現代化制高點的戰略舉措。近年來,我國在推動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也暴露出諸多問題,面臨諸多挑戰。
(一)數字農業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滯后
盡管我國數字農業經過了長足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滯后許多。傳感器國產化、精確度、集成度、抗逆性都不高,更為嚴峻的是,動植物本體傳感器基本處于空白,至今沒有研發出專用智能芯片,這些無疑極大程度上阻礙了數字農業的推進,給我國農業農村數字化帶來巨大挑戰。
(二)數字技術在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不深入
如果數字技術能普遍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就能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精細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為農業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但是,數字技術在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并不夠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數字技術在農業產業鏈中缺乏價值創造,這對農業產業鏈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不利影響,對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鏈各個環節的應用造成很大阻礙,不利于農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系統性優化,最終造成了數字農業的形成沒有新引擎。
(三)數字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國工業和服務業數字化進程已經取得顯著成就,而農業農村領域數字化程度明顯不足。具體表現在,相關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需要大量建設,數據資源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有關標準的缺失也成為了阻礙,發展基礎‘空擋;創新能力‘掉檔;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的融合仍需要進一步推進,數據的整合不夠充分、開發應用明顯不足、產業化水平‘斷檔。
(四)農民數字素養較低,學習能力欠缺。
我國傳統的老一輩的農民大多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普遍文化程度較低,有的甚至不能識文斷字,建國初期存在的教育農民的問題依舊嚴峻。農民對數字技術的不了解和不接受,最終導致無法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做出農業生產鏈中的精準決策。
四、數字農業發展前景
(一)抓住數字農業經濟在我國的市場機遇
基于我國的國情,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業規模廣大,但農業生產高度專業化、規模化、企業化的目前極少,在數字農業市場這方面還未飽和,處于稀缺狀態,市場有較大潛力。當前,擁有核心知識產權,技術過硬的企業并不多,行業內優秀品牌企業稀少,企業若能抓住機會,進一步提高研發能力,降低成本,真正解決客戶的實際困難,嚴把質量關,必會占領市場。
(二)著力建設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加強數字生產能力建設
數字農業發展在我國仍處于初級階段,基礎信息是數字農業的基礎。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建設針對農業技術、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的基礎數據資源體系,統籌建設針對農產品種植、培育的數據系統,為農業農村精準管理和服務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三)運用多方面新興技術手段順應市場變化
近年來,網絡的發展突飛猛進,5G網絡更是走進了大眾的視線,網絡普及面積更廣,農村網絡基礎支撐能力明顯增強,隨著種業大數據的研發與應用不斷加深,數據庫的應用,出現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的趨勢,衍生出多種類的“互聯網+”農產品,這為數字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契機。不斷的根據農業生產的變化及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對數據進行記錄和統計分析,并根據變化及時作出調整,這樣才不至于因為信息及數據的滯后而給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帶來負面影響。
(四)注重對農民等農業勞動者的素質培訓
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大多文化素質不高,使得農業生產往往是簡單的自給自足,個體經營。要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技術培訓,提高其農業生產知識素質,為數字農業的規模發展提供足夠儲備力量,讓更多農作者加入數字農業的隊伍,成為主力軍。
五、結語
數字農業的發展對農業的變革轉型具有重大意義。對于存在的以上問題,在未來發展建設過程中都會一一得到解決,而數字農業的建設與發展不僅僅只是農民個人的責任,它更是需要國家、全社會和農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于敏.數字農業的戰略意義及實踐策略探析[J].農家參謀,2020(16):30+32.
[2]劉海啟.加快數字農業建設 ?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12):1-6.
[3]趙曄. 發展數字農業 ?加快農業現代化[N]. 中國民族報,2019-04-1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