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元斌



摘要:在企業同質化競爭時代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異質形式的表現成為其核心競爭力,對于品牌形象的營造體現在各個領域。企業園區的景觀設計,是員工和外來人士進入企業領地的第一印象,與企業品牌文化融合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園區的景觀設計形式及設計思想與其品牌文化的融合都顯不足,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以我們院近期建成的圣和智能健康產業基地項目景觀設計工程為例,從企業特有的品牌文化出發進行規劃設計構思、景觀設計理念、策略、空間結構布局與深化設計和具體實施階段的分析研究,以期能為今后“企業名片”的建設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出現更多品牌文化與景觀設計融合的精選總部文化辦公花園。
關鍵詞:品牌體驗;異質化競爭;觸點體驗;景觀規劃;企業園區;
一、基本概念
品牌體驗定義:品牌體驗是顧客個體對品牌的某些經歷產生回應的個別化感受。也就是說,品牌體驗是顧客對品牌的具體經歷和感受。品牌體驗一般分為品牌識別體驗(LOGO體驗、輔助形體驗、風格調性體驗)與品牌文化體驗(行業特征、競爭性定位、社會責任)。
異質化競爭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異質化的本質是創新,只有通過創新,在技術、制造、采購、銷售、服務等領域找到突破口,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場上與別人不同,真正走上異質化的發展之路。
品牌企業的發展基本趨于成熟和穩定,有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其景觀設計的異質化體現在設計與企業文化內涵緊密銜接,設計為本品牌的發展和宣傳服務。
二、國內企業園區景觀設計的常見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國內絕大多數品牌企業的景觀設計形式及設計思想與企業文化的融合都顯不足,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究其根本是景觀設計未曾真正從品牌文化入手,或對于品牌文化研究不足,致使景觀設計在方案階段就存在著簡單化雷同化處理現象。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園區的景觀設計如同其產品一樣,作為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遵從市場規則,走異質化發展道路,本文試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探索景觀設計即----品牌主導下的景觀設計。
三、圣和智能健康產業基地項目景觀設計工程案例研究
(一)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于麒麟地區,從區域位置上看,麒麟地區是南京融入長三角經濟圈的“橋頭堡”,基地內由英國著名建筑師設計現已落地完成的企業總部建筑聞名于整個麒麟園區,市長也點名認可,本項目對于企業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具有戰略意義,因此對景觀的設計要求也非常高。
(二)企業品牌文化及其它設計元素研究
作為圣和藥業要做大做強,達到百年企業目標,就需天時、地利、人和,天時由市場大趨勢、董事會決策層等把握,對于我們景觀來說,就是要打造一個具有凝聚力(人和)的企業環境(地利),助其成就“百年霸業”。
如何打造獨屬于圣和的景觀?品牌是企業的靈魂,每個品牌都會有其獨特個性,這是我們打造區別其它園區的最根本立足點:
企業品牌文化解讀:圣和藥業始建于1996年,是一家集醫藥研究、藥品生產和市場營銷為一體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麒麟科創園中,該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商務辦公、科研開發、交流合作;企業的使命:讓更多人享受健康的快樂;企業愿景:讓圣和成為醫生和患者最信任的企業;企業目標:打造百年圣和,鑄就卓越長青企業;企業品牌LOGO及核心思想:環環相扣,和者連心;品牌核心價值是“和”文化、親切、關愛、真誠;品牌個性:進取、親和、有擔當;當然對于景觀設計來講,建筑和使用人群的分析也非常重要:
建筑解讀:簡潔、經典、大氣的建筑外部造型;有機連接、空間靈活的建筑內部設計;
啟迪智慧、激活思維的魯班鎖演繹內涵(建筑靈感來源于魯班鎖);
使用人群解讀:現有員工1000余人,其中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員工占70%,博士、碩士超百人,從事高新技術研究專業科技人員近200人,屬于高智高學歷人群;工作時間為全天候工作狀態,365天24小時的全時段運轉;從業人員特征為:專業化,50%以上受過高等教育;技術化,需要專門培訓的“白領工人”;運營化,系統有效的管理制度;年輕化,2/3以上為45歲以下,平均年齡40歲;
(三)設計需解決問題
1.如何體現企業內涵?(品牌文化)
2.如何融合景觀與建筑?(景觀與建筑)
3.如何滿足高智辦公人群的需求?(人性化需求)
(四)案例研究
在了解圣和企業文化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后,我們對優秀案例做了分析和研究,選取案例最基本的原則是企業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屬于總部基地打造,基地具有科研、辦公等功能,景觀的打造與品牌文化緊密融合:
案例一:Google谷歌美國企業總部(全球最具品牌價值的公司)
Google谷歌的企業文化是什么?
Google 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確解用戶之意,且返用戶之需”;
Google谷歌美國企業總部的特點是什么?
網絡時代的人性化體驗;
Google美國加州谷歌總部景觀特點是什么?
品牌文化體現: 工作區與公園結合設計、無縫銜接,打造輕松活潑的文化氛圍,
戶外景觀設施(陽傘、自行車等)與企業LOGO色匹配;
景觀&建筑:活潑的景觀造型結合建筑風格,反映非官方的企業理念“認真玩樂”;
人性化需求: 舒適豪華的室內工作區和自然輕松的戶外休閑區共存,樂趣和工作共存;
案例二:百事可樂紐約總部景觀(百年企業的典范公司,創建于1898年)
百事可樂的企業文化是什么?
通過廣告語傳達"百事可樂,新一代的選擇"。從年輕人身上發現市場,把自己定位為新生代的可樂;
百事可樂美國企業總部的特點是什么?
運用特色景觀烘托建筑氛圍;
百事可樂美國企業總部的景觀特點是什么?
品牌文化體現:體現百年企業的文化內涵沉淀,如設置雕塑公園融合于企業園區,為員工提供工作之余的靜思空間,公園內部雕塑均出自于名家之手,反映百年經典,提升企業品質;
景觀&建筑: 放松開闊的草坪和自然湖泊環繞簡潔大氣的建筑,和諧共存;
人性化需求: 社交的公共空間和私密林下小空間共存;
案例三:英國阿斯利康劍橋總部景觀(全球領先的制藥企業,公司全球銷售收入328億美元,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30,研發總投入超過50億美元)
阿斯利康的企業文化是什么?
致力于營造人人機會均等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包括:正直和高尚的道德標準,尊重個性,鼓勵多樣化開放、誠實、彼此信任并相互支持,發揮每個人的領導才能;
阿斯利康英國企業總部的特點是什么?
分享、通透、創新的工作氛圍;
英國阿斯利康劍橋總部景觀特點是什么?
品牌文化體現:體現致力于營造人人機會均等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總體打造通透,創新的空間特色,為醫藥研發、商務交流創作多處正式與非正式的交流空間,醫藥科研機構的理性文化在建筑造型和室內設計中均有體現和展示;
景觀&建筑: 齒狀建筑外立面與柔和的綠化形成一緊一松的和諧關系;
人性化需求:設置一些娛樂小場所,打造分享、通透、創新、輕松的工作環境;
案例四: 斯坦福大學克拉克研究中心景觀(世界知名學府的科學研究中心)
克拉克研究中心的特點是什么?
鼓勵大學部門進行重疊,主要是指醫藥研究學、生物工程學,生物化學等學科之間的重疊;
克拉克研究中心景觀的特點是什么?
品牌文化體現:創造各學科之間的交叉和重疊的室內外空間,為學科交叉交流提供社交和隱私并存的林蔭休息空間;空間的打造具有豐富多樣性,如設置開放的室外論壇,鼓勵互動的交流觀念;
景觀&建筑:根據建外立面筑造型設置相應景觀,二者融為一體
人性化需求:為科研人員設置大量林蔭下休息空間,同時降低建筑所產生的能耗;
(五)圣和品牌文化下的景觀設計
3.5.1 品牌文化與景觀設計理念
品牌文化表達:
理念一,以圣和企業文化中的[和]為主旨,秉承“和者連心,攜手共贏“的目標:
企業文化重在一個“和”字,以和為道路,“和”通“合”,藥者和,醫者和,病者和企業logo形成三個相互交聯圓環,環環相擁,共同守護,象征“和者連心,攜手共贏
景觀的設計形式需體現圣和的品牌個性:進取、親和、有擔當;
小品細部需體現企業文化特征;
景觀與建筑融合:
理念二:以建筑的現代,簡潔,大氣為基礎,創造烘托建筑的景觀氛圍
理念三:企業形象空間,文化展示空間,員工休閑交流空間,沉思冥想空間有機穿插,融為一體,與建筑風格融合,相得益彰,體現園區高尚品位,為園區提供商務交流、休閑游憩的非正式交流空間場所;
人性化需求:
理念四:整體布局及細部處理需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滿足使用者需求
時間:
理念五:遠期近期融合擴展
考慮近遠期規劃建設問題,交通,景觀前后相繼性,并且將低碳生態水處理等技術注入其中;景觀設計的打造應具有可持續性,讓員工以圣和為傲,對企業有強烈的歸屬感,增強其打造百年企業的信心;
3.5.2品牌文化與景觀設計愿景
將圣和特有品牌文化融入總部辦公花園,打造獨屬于圣和的企業名片,員工的公共花園,來賓的流連之所。
1.讓更多人享受健康的快樂,引進增長型思維,是工作的修行,更是生活旅行
2.展示百年卓越常青藤企業的細節品質,體現企業主自律型自我完善的精神
3.表現企業景點風采,營造工作修行時候一瞥之間寧靜心靈,工作休息時交流溝通,拓展視野,自我學習的精神會餐花園。
3.5.3品牌文化與景觀設計結構
深刻解讀圣和文化,企業文化重在一個“和”字,以和為道路,“和”通“合”,藥者和,醫者和,病者和企業logo形成三個相互交聯圓環,環環相擁,共同守護,象征“和者連心,攜手共贏,演繹“一軸三環”的整體空間布局(圖1圖2),最終形成 “一軸 三環 五園” 的景觀空間結構(圖4)。
順應LOGO寓意,以企業總部為“和”心,本著和者連心,和創健康的構想,利用環環相扣,發散出去的不同主題的環來體現 “讓圣和成為醫生和患者最信任的企業”企業愿景,在主題環上串聯不同主題分區及相應節點來體現企業對員工和外來人群的關愛,體現“讓更多人享受健康的快樂”這一企業的使命;藥者和、病者和醫者和,共同守護人類健康,發展成為百年常青企業(圖3)。
第一圈層:總部之核——以總部主體建筑作為景觀的核心;
第二圈層:精神匯餐——以水為媒,以商務活動,工作交流,休憩,為目的的多樣式的體驗形式(主題節點:迎賓水廣場、藝術水庭院、精神匯餐花園);
第三圈層:健康之道——以植物為媒,以特色步道,健身場地,花園小徑,櫻花林道,梅花園等植物串接 (主題節點:多功能草坪、運動花園、健身步道) ;
3.5.4 品牌文化與景觀方案設計
在具體景觀方案設計中,設計的出發點都是源自品牌文化,接下來我們選取三個分區中的一些做法給予說明:
A. 迎賓水廣場景觀區(圖5)
在這一區里我們設置了迎賓水廣場、企業歷史景觀大道、入口形象展示墻、入口景墻四個主要景觀景觀節點。
迎賓水廣場在大的造型平面上是弧線,塑造親和包容的園區形象,水廣場在滿足合理尺度基礎上盡量放大,一是滿足董事長需求,二是呼應品牌色 “圣和藍”,營造藍色氣息的同時水旺財。在中軸上設置企業歷史景觀大道,記載企業年度大事,品牌LOGO至于其上(圖6、圖7)。
B. 藝術水庭院
圣和藥業是中華民族企業,其研究方向是現代醫藥,跟現代中式園林非常像,在打造藝術水庭院的時候,我們采用中國傳統園林造型手法,通過景石、植物在水波紋狀簡潔的藝術景墻與休閑木平臺所圍合空間的點綴,塑造了一個優美寧靜、帶有傳統韻味的現代雅致空間(圖8)。
C. 精神會餐花園
在這個區我們設置了多功能草坪、特色花園、水上汀步、休閑庭院、下沉中庭五個節點。為員工和來賓提供了休閑放松的交流空間,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藥片”這些藥業特征造型元素的融入(圖9)。在平面布置上,我們運用了“液體”的造型呼應藥液試劑的行業特征(圖10),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圖階段為了節省材料,我們將“液體”的弧線造型進行鋸齒狀模塊化處理,倡導環保理念。
3.5.5 品牌文化與小品設計
在小品設計中,從圣和集團LOGO及其產品藥丸、藥片的形象中,提取出圓形及圓角矩形的意象,形成小品設計的母題(圖11)。
四、品牌文化引導下的工程技術難點及解決策略
如何以保證品牌的景觀文化性、功能性為前提,解決工程難題,是衡量設計水準的重要考量因素。本設計通過地下室頂板的景觀處理、多類型水景凈化、園區場地排水、成本控制與效果實現之間的平衡策略等四大策略提高設計的落地性。
(一)設計難點一:地下室頂板景觀處理策略
基地大部分為地下車庫,并且部分地下區域設有人防,承載能力非常弱。相應的解決策略為結合頂板位置抬高與降低種植區域,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覆土深度,同時考慮荷載需求結合地下室柱點,布置淺根性中等喬木,使用輕質腐殖土配比,保證地下室荷載安全,增設保護層及植物生長防穿刺層,設置排水板及土工布等,增強種植區域雨水自滲能力,避免出現積水情況發生,采用屋頂綠化新材料,如佛甲草等,增強綠化景觀效果,提升生態效應同時,減少屋頂覆土深度與澆灌難度,以此保證景觀效果高度還原。
(二)設計難點二:多類型水景凈化策略
結合園區現有規劃設計的綜合雨水管網,運用TS-生態土地處理系統,設置生態溝槽。設置通過多種水景來增強園區小環境系統,增加園區適度,提升人體舒適度。但也帶來用水量較大、維護成本較高的實際難題。本項目共設置2個TS生態處理區域,每個TS生態處理區域含2條標準生態處理溝槽,單條凈化溝內每隔10米設置一個生態箱,需定期加生物制劑,培養有益生物。
(三)設計難點三:園區場地排水技術策略
地下室頂板排水設計處理策略:對建筑原設計裸露的排水明溝進行二次設計,通過綠化、蓋板、卵石、移動綠化等予以優化設計,使之與景觀整體風格協調一致
園區場地內排水設計策略:避免生硬通長形排水溝蓋板的裸露,采用鵝卵石排水暗溝,點狀集水井等,進行地面雨水的匯集,并通過專有管道進行匯集、回收。
(四)設計難點四:成本控制與效果實現之間的平衡策略
回收原建筑廢棄材料,使之作為新建地面的基層材料,完全能實現廢棄材料的可持續利用。非重點區域利用透水磚,對比花崗巖來講,在控制造價的同時,也能很好的實現雨水自然滲透的功效。精簡設計形式,簡潔大氣,去除多余的設計語言。視水面深度調整材質,如將場地大面積600水深池底材質,由花崗巖改成鵝卵石。
五、品牌文化融合視角下的景觀設計亮點
(一)設計亮點一:景觀形式時尚現代、與建筑風格融合、相得益彰體現園區高尚品味。
景觀形式與建筑外立面設計語言統一,在色彩、形式、肌理和材料方面呼應建筑形式與細節,體現品牌文化內涵。
(二)設計亮點二:以人為本,為園區提供商務交流、休閑游憩的非正式交流空間場所。
根據產業園區人員特征,以滿足其辦公人員行為需求為功能導向,設置空間變化豐富、環境氛圍優雅、公共與半私密結合的活動場所,滿足園區日常商務交流、職員辦公間歇休閑游憩放松身心的需求。
(三)設計亮點三:巧妙運用立體綠化增加綠量。
通過屋頂綠化及垂直綠化,增加整體綠量,降低園區熱島效應,提高綠化覆蓋率與生態效應。
(四)設計亮點四:入口處理兼顧業主、場地、外部大環境需求。
主入口三處出地面4米高人防,兩處非機動車入口通道,非常影響園區形象塑造。將主入口進行統一處理,運用縱向樹陣、綠籬陣、地鋪增強儀式感作為基底,在人防上方設置三個縱向廊架,在橫向上除了遮擋人防的同時結合樹陣也為員工提供了1.5米寬左右的廊下林蔭步行體驗空間,廊架造型為DNA波浪狀,體現藥業、水體特征同時,更大考慮是站在總體規劃層面,將園區外護城河水進行“意”的引入。人防立面做簡單裝飾處理,也可以后期作為企業文化展示載體。
(五)設計亮點五:近遠期方案緊密結合。
設計以動態的視角考慮方案的近遠期銜接與融合。融入時間維度,將植被的演變、交通流線的分期銜接組織、景觀功能的遠期置換等因素納入設計考量。
(六)設計亮點六:多類水景結合運用。
對應不用功能分區及節點,設置多類型水景,增強園區小環境系統,增加園區適度,提升人體舒適度。如在入口處除設置大面積水景布置汀步外,還增設迎賓噴泉、對應室內展覽區域設置涌泉、屋頂花園設置噴泉、在花園內設置深水系利于魚類生存等。
六、總結
企業園區景觀作為品牌形象和景觀的功能復合體,在企業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對其研究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從企業特有的品牌文化出發進行規劃設計構思、景觀設計理念、空間結構布局與具體的方案設計(圖12),證明從品牌文化出發去進行景觀設計是可行的,是容易被業主和大眾所接受的,希望本論文能夠給予讀者以啟發,出現更多品牌文化主導下的精選總部文化辦公花園。
參考文獻:
[1]趙穎. 基于顧客價值的品牌體驗設計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5.
[2]EdwardCohen-Rosenthal,設計生態工業園區:美國的經驗,UNEP產業與環境,1997;
[3]王其鈞,圖說中國古典園林史,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04)
[4]約翰.西蒙茲,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