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金玲
摘 要:財政投資評審作為財政新興監管職能,對投資項目進行全程監管,并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目前財政評審專業技術作用發揮仍有待完善,其與一般經濟業務相比較也有著特殊風險屬性,故文章從財政投資評審視角出發,對其能夠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分析,并對現階段風評問題進行了概述,進而提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創新舉措。
關鍵詞:財政投資評審? 財政資金? 使用效益
財政投資評審技術是依據當前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專業技術方法,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行準確、合理審核與評價的首要方式,其既具有資源配置職能,又同時履行監督管理使命,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方面充分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財政評審專業技術的意義
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勢在必行,其中預算管理尤為關鍵。建立全面、規范、標準、透明并附有強制約束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將項目資金等評審工作嵌入預算管理流程,使項目做到“實、細、 準”。并通過項目造價進行全面投資評審,明確可行性前提下,據實編制合理、科學項目預算,才能提升項目資金預算真實準確性及項目管理的科學規范性。因此,各級財政部門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從改革發展全局出發,把控財政投資評審專業技術走向,加大評審監督管理力度,進而全面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管理水平,促進國內經濟持續發展。
二、財政評審專業技術工作現存風險剖析
財政投資評審專業技術作用發揮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高低息息相關,其風險的復雜多樣性需引起足夠重視,現存幾項風險有如下幾點:
(一)內部風險
財政評審專業技術沒有發揮實際作用,往往來自于單位內部評審機構與評審人員風險。一方面,財政投資評審規章制度不夠完善。評審項目下達臨時性、隨意性較大問題仍然存在,評審范圍、標準等口徑不一,不利于評審專業技術工作統籌安排和有序開展。另外,制度落實不到位,缺少復審與稽核環節,評審資料中缺少現場勘查等工作底稿記錄,而財政評審專業職能定位不準確也將影響評審工作開展。再加上財政投資評審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齊,對所涉基本理論掌握不夠全面,亦或是缺乏實際評審經驗等,都會引起不必要財政評審風險,從而誘發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良的深思。
(二)外部風險
外部風險通常包含施工方與建設方風險兩個主要方面。無論政府建設,還是社會建設施工項目工程中,都少不了施工方與建設方的共同參與。施工方與建設方在雙方建設項目合同管理中存在承包與發包關系,二者共分一杯羹,承包方為了追求經濟利潤與社會效益,在利益驅駛下,會在工程簽審、設計變更等方面大做文章,如果財政評審專業技術工作稍有疏忽,將暗藏評審風險。對于建設方,其提供資料的真實完整性、工程管理人員的誠信程度、項目管理中的規范操作性等都會引起財政評審專業技術效能發揮,因此,此類風險隱患的存在無益于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提升。
(三)業務本身風險
財政投資評審由于本身執業環境問題會存在一定風險。目前,我國財政和建設相關主管部門雖已頒發相關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但仍有待進一步完善。財政評審專業技術工作包含基建、房屋修繕、大型信息網絡構建和專業設備采購維護等相關內容,涉及面較廣,管理部門較多,程序及審批手續也較為復雜。由于基建項目的復雜性,常易受到工期、質量、環境、氣候等多方影響。合同履行經常出現與約定不符,而財政投資評審工作人員以簽證作為工程款項計算與支付依據,但究其根本,實際工作中許多簽證是否缺少約束無從考究,導致財政資金使用與支付存在風險。
三、發揮財政評審專業技術作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舉措
針對上述財政評審專業技術工作中各項風險,綜合分析,提出相關舉措,才能真正發揮監督指導作用,益于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升。總體上要注意控制預算范圍支出,促進財政科學、規范與精細化管理;拓寬投資評審范圍 ,在城市道路建設與維修、市政工程建設、裝飾安裝、城市綠化、農田水利等多方撒網,運用工程技術手段進行綜合評審;規范投資評審程序,優化工作業務流程;加強實時教育培訓,搭建評審人才隊伍梯隊,方能實現從源頭上控制預算支出,進而節約財政資金,提高使用效益。具體舉措細化如下:
(一)加強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財政評審專業技術制度建設,通過制度行使評審職能,優化評審程序,完善評審制度,特別明確中介機構準入機制,以提高評審工作質量水平。在政府性投資項目實施前,還應實施源頭介入管理,對方案可行性及建設必要性進行相關論證,對內容和規模進行實時審核,以減少立項盲目性與任意性,進而通過有效控制項目支出,預防財政資金截留、挪用、浪費風險,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二)推進評審實效
財政投資評審專業技術機構在接到評審委托后,應嚴格按時審核評審資料,對涉及造價事項進行多環節、全方位、多角度、全過程綜合評審,并始終堅持強化“不唯減、不唯增、只唯實”評審理念,樹立服務合作意識,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對評審中爭議問題,實行集中解決制,在保證質量同時提高評審效率。對已發問題應及時提出評審修正意見,對市政重大投資項目實行全程跟蹤問責制,還要注意相關評審人員應深入施工一線,掌握工程進度,嚴控投資成本,從而使資金使用情況實現真實履約。
(三)規范預算管理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還應堅持做到未審項目不得安排資金的指導思想。切實把財政投資評審專業技術工作作為投資項目管理中重要環節,確保每筆資金使用必過政府投資審核關,如若確需變更,也應履行相關程序,在獲得批準后方可施工。同時根據預算定額及相關規定,對分部分項工程量、價進行全面審查,綜合市場價格進行逐項比對,以確保評審專業技術工作開展更為客觀、公平、合理,進而提高財政投資評審精細化水平及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四)建立風控機制
構建風險責任約束機制,可減少評審風險,提升評審質量。首先,建立以風險評估管理為核心管控體系,強調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實時管理。其次,可引入專家評審機制,特別在重大事項及關鍵領域,將評審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再有,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立評審項目數據庫,實現評審成果、經驗成果的系統化、指標化、全面化有效識別管理。最后,建立風險評估激勵機制,對已實施項目采用內部評級技術進行追蹤管理,完善財政評審專業技術工作質量保證,規范評審人員職業道德,提高職業素養,提高工作透明度,降低評審風險,以充分發揮評審機制作用,從而進一步起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監督意義。
現階段,財政評審專業技術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完善各方面制度,以促進社會經濟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和森.財政投資評審的重新定位[J].山東社會科學,2009.
[2]陰錦鳳.加快預算執行進度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
[3]李晗,何利輝.重大政策跟蹤審計的實踐及完善建議[J].財政科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