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妮
摘 要:隨著商業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相對固化的管理會計處理方法在當前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下應用范圍受到阻礙,難滿足企業管理者將視角延伸到業務活動前端,這就需要對管理會計信息處理方法進行革新。財務共享服務的出現影響了整個財務行業的發展,財務共享管理模式可以讓管理者深入了解企業價值鏈,并提供精細化多維度的管理會計信息,已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重要的管理方式。本文在商業智能的基礎上,探討財務共享服務下的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商業智能? 財務共享服務? 管理會計信息化
一、商業智能及財務共享服務概述
商業智能(BI),包括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數據抽取轉換加載等技術,通過一系列ETL過程,將數據整合到一個企業級的數據倉庫中,從而得到企業數據的全局視圖,通過合理的查詢、分析、挖掘、OLAP等工具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提取有效信息,為管理者決策過程提供支持。
財務共享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財務管理方式,是實現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基礎。在當前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需要財務部門通過財務共享的模式,建立“企業經營信息標準化處理工廠”,集中高端資源和時間專注于高增值的核心業務,為創造企業價值服務。
基于商業智能技術的特點與管理會計信息化的要求非常吻合,因而,要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體系建設,就必須充分利用和挖掘大數據技術。
二、數字智能時代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及運營管理
根據2016年財政部發布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要求,構建財務共享服務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應當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結合公司戰略定位、組織架構、流程再造、系統搭建和運營管理方面考慮。
(一)管理會計導向的共享服務中心的核心目標
ERP系統經過長時間的完善發展,已在較多企業中有了成熟的運用,各功能模塊雖然實現了特定目標的單獨信息化,但與其他模塊間的有效聯系甚是缺乏,未真正建立系統性、整體性的管理會計信息化。
財務共享模式下,財務人員能夠深度參與到企業價值鏈環節,實現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有機交互,讓信息在企業內部及時、全面、有效傳遞,為決策提供參考。
(二)搭建信息系統支持企業有效實現管理會計活動
將信息系統與商業智能技術相結合。包括數據集成、硬件和軟件集成以及信息集成,實現財務和業務信息集中統一到管理會計信息的自動生成。各功能模塊按照規則配置功能,實現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和其他信息系統相關內容的映射和自定義配置;信息系統應該實現系統之間的無縫對接。通過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則,可以一次收集數據并在整個過程中共享,避免產生信息孤島。
建立數據倉庫與數據集市。信息系統的應用程序選型應在輸入環節定義清晰數據規則的數據接口,以自動采集公司財務和業務數據;數據處理環節應充分利用商業智能技術,借助相關工具對數據進行查詢和分析,挖掘企業管理活動的有效信息;輸出環節應提供多樣的人機交互工具,集成通用的辦公等成熟工具,同時搜集相關財務數據資料,建立行業會計大數據資料庫,自動生成或導出易讀性、可視化的多維度報表,為管理會計報告提供足夠豐富、高效、及時的數據源。
建立專業的數據處理團隊。想要建立基于大數據管理會計系統數據處理團隊,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會計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也需要企業管理層的支持與參與,各部門通力配合,循序漸進革新等,同時需要調整財務崗位職能,形成采集員、分析員、處理員等專業數據處理團隊,建立符合大數據時代的操作人員專業水平的基本要求。
(三)充分利用共享服務中心數據資產
利用數據分析進行趨勢預測和風險管理。企業應通過選擇合適的數據評估方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整合分析內外部大數據,對資產進行最優規劃和處理,保證企業資金的有效利用。同時,企業利用共享服務所掌握的信息,及時評估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問題,分析并有效規避風險,從而整體把握企業的風險管理趨勢。
利用大數據建立有效的決策支持系統。基于BI相關技術,企業可以建立適合自己的數據庫,比如收集產業發展現狀、行業數據、公司財務報表、相關政策法規等,將這些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整合處理,細化分類,在最有時效,最優方式情況下為公司決策者和外部利益相關方分享數據,提供有針對性的決策支持。
(四)注重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建設
企業應當構建全方位的防護和資源采集渠道監控系統,保證數據處理的安全性,提高相關信息平臺的安全防護等級,加強內部控制,增強會計信息系統在各個環節點上的自我防護能力;建立內部安全機制,制定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辦法,厘清決策實施時各個流程,建立健全數據庫處理模式,過程透明化,實時監控,杜絕信息安全事故發生。同時,會計系統中應成立專門安全防護機構,涉及重要商業機密文件和詳細的財務工作記錄則要離線妥善保管,做好存儲、傳輸、處理等各個方面的安全防護。
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衍生價值
(一)協助企業搭建司庫管理體系
因受公司內外部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作為集團資金管理的高級形式司庫管理還不普遍。但是,通過建立財務共享中心,企業可以達到資金業務系統與財務核算、全面預算、合同管理、供應鏈、應收應付系統等“橫向協同”,與供應商、客戶、銀行等聯合打造全相關業務系統的協同應用,能更好的與下屬單位的經營協同、與金融產品的創新協調,有效提升業務流程的共享和管理效率。
(二)推動管理會計轉型升級
區別于傳統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主要服務于企業內部需要,而財務共享中心的運營管理是多視角、多維度的,主要體現在:一是可以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推動預算有效執行,使預算考核更加公平合理;二是成本核算口徑統一,數據更加真實完整,有利于企業全面掌握成本信息,提升成本管理能力;三是可以為績效管理提供精細化的數據支撐和標準化的數據信息,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四是財務共享全面打通了業財信息系統,實現了交易過程的顯性化和規范化。
四、財務共享服務的適用性
大數據下企業業財融合需要數據作為支撐,但目前數據比較零散,因此,企業應建立自有數據庫,通過不斷收集、整理數據擴充、完善數據庫,為后續建立適用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打下基礎。由于大數據下會計信息覆蓋面廣、數據來源多元、種類多,包含了結構化和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因此企業管理高層及財務人員需主動適應第三次財務信息化浪潮,改變企業管理理念,提升多元化技能,共同促進企業提質增效,提高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金昇.大數據時代下實現高效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
[2]譚慧娟.構建財務共享平臺,推進管理會計升級[J].財會研究,2018.
[3]韓向東.構建基于商業智能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J].財務與會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