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云
摘 要:在高校經濟管理過程中,內部審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活動愈來愈頻繁的情況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愈來愈受到重視。高校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將內部控制監督與評價融入至內部審計所有環節當中,能夠讓內審工作流程更為清晰,其效率也將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本文對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進行了綜合性闡述,并提出了相關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 高校
一、高校內部審計職能概述
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是確保高校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工作,其職能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監督職能。在高校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監督職能是最為基本的職能。通過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能夠對高校內控制度、財務活動的合理性、科學性進行評價、考核,發現相關工作各個環節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定建議,確保高校穩定運行;二是評價功能。審計單位以審計結果作為依據,對審計對象各項工作運行效果等進行綜合性評價,考察其實際績效能力;三是鑒別職能。高校內部審計部門需要對內部經濟活動、財務活動以及辦學活動等進行充分鑒證,并出示相關報告作為依據,為有關部門開展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參考。
二、基于內部控制優化高校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基于內部控制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優化是確保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點。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以及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高校所處的經濟環境較以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顯然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內部審計工作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但一些高校內審工作能力與高校發展規模無法匹配,會對高校穩健運營產生影響。將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工作關聯起來能夠為內審工作具體實施提供指引方向,促進內部審計由監督審查型轉變為管理咨詢型,為內部審計打好根基,不斷提升高校綜合風險防控能力,促進辦學目標達成。
三、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內部審計工作愈來愈受到高校重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去掉存在著一定問題。例如,在計劃階段,高校內審部門立項以及相關任務設置均為一些常規性的審計項目,這些項目與高校長期發展戰略關聯性不大,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內審工作的主動性。同時在內部審計工作初始階段,部分項目方案并未接受細致的核查,甚至憑借主觀經驗來制定審計目標及方案,缺乏科學依據為支持,后續審計工作質量必然會受到潛在影響[3]。又如,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部分制度內容不夠規范,導致相關工作較為隨意,某些審計工作人員甚至直接套用企業內審模板,但這些內容與高校內部審計要求并不兼容,導致內審效能下降。同時內審工作缺乏科學性的調研及考核,導致內部審計工作流于形式。再如,在審計報告生成過程中,部分工作組未能從內控層面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作出綜合性研判,所提出的建議停留于表面,未從大局出發,角度較為狹隘,報告不夠細致。
四、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優化策略
從內部控制角度出發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優化、完善是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提高辦學水平以及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做好審計準備工作
一方面,要將審計前調研落實到位。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在開展審計工作之前要充分了解被審對象工作內容、性質以及進展情況,做好充分調研,將一些關鍵性的、要著重審查的內容提煉出來,提出可靠、可行的審計方案。審計部門要詳細研讀被審計對象工作流程規范,充分掌握被審計對象內控流程體系,找出被審計對象相關工作流程、業務流程當中的薄弱環節,扣住重點,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重視對審計計劃以及審計方案的制定。科學合理的審計計劃能夠讓審計項目實施起來“事半功倍”。審計部門需要對審計方針做出整體規劃,審計前要適當對項目做出合理預測。對于項目需要耗費的資源做出成本估值,并以此為依據確認預算。對被審計對象組織框架當中的重點環節相關影響因素做出判斷,挖掘出高危風險環節。以責任機制為導向,對具體工作內容進行合理分配,做到責任到人,讓審計工作人員能夠各司其職,保證各項工作順利實施,提升審計效率以及審計質量。
(二)以內部控制為導向實施審計工作
高校內部審計部門要結合高校長期戰略發展目標建立一套規范性的操作流程,按照流程辦事,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流程主要包括深入調研、內控測評、實質性測試、審計取證、審計工作底稿編制等。各環節均要建立在內部控制基礎上,將內控與內審充分關聯起來。在內控測評過程中,先進行初步探索,對內控風險以及內控制度的完整性、可靠性作出合理評估,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對高校管理活動當中存在的偏差進行適當糾正。在實質性測試過程中,內審工作人員需要以內控測評結果為根據,確認實質性測試相關基礎事項,在采納合適樣本的基礎上,制定出科學的審計流程。在被審計部門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方面,要結合財務收支情況,并以黨風廉政建設規定為導向,對其任職期間重大事項進行盤查。在內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可將內控要素化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涵蓋內控環境、控制活動以及監督評價。第二層次是第一層次內容的細化,其中內控環境含有信息應用、發展方向、制度建設等評價指標;控制活動含有控制程序、控制方法、風險控制、預算編制以及預算執行以及風險控制;監督評價含有控制監督以及控制評價。通過設置上述指標能夠對內控工作作出有效評價,并提升內部審計效能。
(三)加強審計結果應用
在審計成果應用方面,高校內審工作組要基于內部控制對審計報告進行全面剖析,提出改進意見,對相關工作進行持續性的優化,將內部審計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被審計對象要對審計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及時采納內審建議并進行整改,并與類似問題關聯起來,盡可能避免同類問題反復出現。上級管理部門以及高效管理部門應該將審計結果作為管理決策依據,強化部門負責人監督,不斷提升高校管理水平,讓高校能夠保持穩定的運行狀態。另外,審計部門要適當拓展審計成果應用途徑,以審計成果為基礎,完善糾錯機制建設,做到“審計必查,責任必究”,增強審計工作的權威性。
參考文獻
[1]張惠青.內部審計在高校財務會計控制中的作用及對策探討[J].納稅,2019,13(36):86,89.
[2]王一中.地方高校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02):118-119.
[3]高云麗.基于內部審計角度完善高校內部控制的對策[J].商業經濟,2019(10):192-193.
[4]黃若男.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改進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5):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