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媛
摘要:因時代發展訴求及教育強國建設需要,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的重大戰略決策。然而高校頻頻出現教師偏重科研、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尚不完善、專業與課程設置部分不合理等現象,不同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本科生的教學質量,與國家戰略決策相悖。在此背景下,“雙一流”建設強烈呼喚高校提升教學質量,彰顯育人價值。本研究通過對江蘇省高校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為“雙一流”背景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出相關意見及對策分析。
關鍵詞:“雙一流”;本科生教學質量
1 研究背景
國家提出了“雙一流”建設戰略,給江蘇的高等教育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充滿了挑戰。江蘇省“雙一流”高校之間的師資水平差距比較明顯,同時江蘇省“雙一流”高校在對本科生教學方面的差距也比較明顯[1]。
目前,高校出現了教學評估模式單一、教師偏重科研、專業與課程設置部分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本科生教育質量,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高校的發展。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諸多學者都對“雙一流”建設和教學質量方面進行研究,如國內的孫加森、王彤以及國外的Parlo Singh 、LI Ligu等,但極少的學者將兩者結合進行研究。尤其國內關于“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本科教學質量提高的研究并不是很成熟,本研究提出“‘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本科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研究——以江蘇省為例”,在一定程度彌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
3 研究意義
一流大學建設與一流學科建設是相互促進、共生共榮的發展過程,因此,一流學科建設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中之重,在此“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提升高校本科生教學質量的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教學質量提升有利于提高本科生就業能力及科研能力;有利于高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將為其“雙一流”建設奠定良好基礎;有利于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雙一流”背景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4 江蘇省“雙一流”高校教學質量的研究
4.1 “雙一流”背景下高校本科生教育的特點
江蘇省高校對學生課堂外的發展十分重視,尤為注重學生國際交流、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積極同國外高校進行合作,給學生提供出國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與不同文化,不同學習習慣的人交流,體驗不同的學習環境,更有利于拓寬本科生視野。積極開展創新競賽活動,不僅能讓本科生主動地提前學習專業知識,更進一步培養了本科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注重培養本科生的實踐能力,除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寒暑假社會實踐以外,各高校也積極推動學生展開志愿服務工作。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高校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都注重本科生課外能力的培養,致力于培育高素質人才。
4.2高校本科生教育的不足
高校專業與課程設置部分不符。以河海大學為例,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被設置了工程圖學這門課程,不存在合理性。但由于教學方案修訂不及時,不能在短期內進行課程更改。部分高校有不少即將被社會淘汰的專業仍在如舊招生,很多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狀況,這是對可造就的人才的浪費。
有部分教師教學只注重理論講學,缺乏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很難真正培養出實干型的優質人才。課程理解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關涉課程實施的質量和水平。[2]而有部分教師偏注重科研,對課堂教學的認真程度不夠,使得學生接受不了課程內容,降低了教學質量。
人才培養方面出現了極大的問題。部分高校同質化教學,使得每個優秀畢業生都有雷同的優點:成績優異,擔任過學生干部,參加各項競賽并獲獎。然而,對其自身興趣方面的挖掘堪稱為零。也因此導致學生大多偏向功利化學習。參加比賽只為拿獎,評選榮譽稱號只為爭得保研名額,逐漸背離了當初設立這些活動的初衷。
4.3 教學質量提升路徑
本科教學質量提升需要改變思路,需要實施建設良性師生關系、優化學習氛圍、重視教師科研對教學的正向影響、全面強調課程實用性等策略[3]。此外,樹立學習觀念以及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運用長遠眼光,促進本科專業課程科學性調整。當代大學本科生就業問題屢屢被提上風口浪尖,其原因無非是大數據下企業形勢的風云變幻。對此,為了使學生畢業后仍有不錯的就業優勢,高校對待本科專業應采取更加科學的規劃。各大高校應順應時代潮流,充分利用大數據作為長遠預測的基礎,配合專業領域老師對當前缺乏就業前景的若干專業進行適當的減招或合并取消;對新領域產生的新專業加強重視,適當增招并加大資本和人力的投入,確保在飛速變化的經濟方向中把穩正確的教育航舵。
落實學生生涯個性化,避免模式化培養。學生進入本科后的發展方向往往就只有既定模式的道路,而往往這樣的培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有其個人發展的獨立性。高校須發掘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學生發展的個性化,并依據每個人的個性,引導他們向個性的職業生涯一步步邁進。
樹立正確學習觀念,避免教育功利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讓其認識到學習是終身的事,是自己必須要堅持做的事,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而不是把學習視作某種功利性的東西而疲于應付,這樣的學習也會讓學生和老師感到疲憊。教師應善于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帶著熱情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更能事半功倍。
確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校教學往往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的作用,這種現象在商科相關的學院和專業尤為突出。高校應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觀念,加強對本科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在教課過程中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并主動引導他們將專業課的知識落實于生活實踐中。
5 結語
“雙一流”戰略政策的提出,對高校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各高校應抓住這次機遇,提高綜合實力,增強自身競爭力,提升社會地位。同時,推動“雙一流”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加森.基于投入產出視角的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改革探析——以江蘇省“雙一流”高校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8,(09),78-80
[2]徐繼存.課程理解的意義之維[J],教育研究,201 2,(12),71—76.
項目基金:
20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成果 項目編碼201910294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