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摘要:針對當下中高職銜接課程銜接體系及服裝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導致對人才更高需求現狀,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中高職銜接教育必須構建銜接順暢的課程體系,實現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產業的發展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
一、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點》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全面推進建設現代職教體系”, “制定中高職教育銜接計劃”。很明顯,中高職銜接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國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和核心內容。
1.有助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完整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定包含中職、高職,并且是有良好、緊密銜接的中職、高職。所以,做好中高職銜接,有助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2.有助于滿足中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升學需求
我們在前期調研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中職同學有繼續升學、深造的需求,期望在知識與技能方面進入更高的層次,獲得更高的學歷,因此,中高職銜接有助于滿足這些中職同學的愿望。
3.探索中高職銜接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職教20條中提到“文化素養+職業技能”,提高生源質量,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條件,擴大對初中畢業生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規模。因此構建中高職銜接的專業課程體系,打造中高職銜接互通的的師資團隊,貫通服裝設計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路徑,可以為現代職業教育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并打破目前中高職各自分立的教育模式,對于促進江蘇及長三角地區現代職業教育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的內容
中高職課程體系的銜接是以課程設置為核心,在教學計劃安排、課程標準、專業實踐實訓、技能考核標準、評價體系等方面的專業課程體系一體化銜接,它是打通職業教育不同層次間培養目標相互割裂的有效措施,也是整合利用中高職各自優勢資源共同培養高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為職業學校學生學歷升級和能力提升乃至終身學習提供可能。因此,研究的核心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針對行業需求導向,與高職、企業合作培養高端人才
根據江蘇省服裝行業十三五規劃“三品戰略”人才需求,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中心任務,我們與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3+3合作,重新對服裝設計職業崗位以及崗位能力進行調研、分析、研究、分解,準確定位3+3中高職銜接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相關專業課程標準。
“3+3中高職銜接”服裝設計專業采用中高職兩校分段的人才培養模式,集約了兩個不同層次學校的教學優勢,為本專業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接受不同職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資源。
在本校中職階段:學生必須在三年內掌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規定的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公共基礎課程(文化課)、專業技能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初級和中級)課程內容的學習,并通過企業頂崗實習培養學生中等層次的服裝設計與工藝職業能力。
在高職階段,學生在具備中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向高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展開學習,在掌握必要的職業基礎課程,提高政治思想認識與文化素質的同時,進一步學習高層次,高要求,按企業產品類別開設的項目化專業課程內容,同時向品牌產品管理(品牌策劃、商品企劃、產品陳列)等管理層面拓展,實現與現代品牌服裝企業品牌商品企劃、產品設計、產品技術、品牌營銷管理這一流程的無縫對接。實現由中職階段的單項知識、單項技能向高職階段的綜合知識、綜合技能的跨越,最終培育成為具備綜合素質的高端服裝設計技術技能人才。
(二)構建課程體系,開發課程資源
課程體系是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教育的實際特點,開發的一組相互聯系而又相對分工的課程組合,課程體系中的每一門課程在功能和地位上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公共基礎課,有的是專業技能基礎課,有的則是專業技能課等。
1.中高職銜接課程的一體化設計
中高職銜接課程的一體化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身心成長、認知能力的逐步發展和服裝設計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的漸進特點而進行的。從現在的人才培養模式來看,中高職銜接課程的一體化設計具體表現為:圍繞從“預備學徒—項目學徒—崗位學徒”而設置的中職段專業技能基礎課、高職段專業技能課、定崗實習和創業孵化階段的創新創業課。因為從理論上講,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是對本專業所涵蓋的知識與技能范圍的界定,尤其是專業技能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基本上決定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容量及性質。而課程則是按照一定的邏輯(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和容量加以序化的知識與技能的單元及教學活動的進程,課程內容規定了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習的難易程度等基本問題。所以,中高職銜接服裝設計專業課程的內涵也有兩個基本維度,第一是橫向上的專業知識范圍維度,籠統地講,就是要開設多少門專業課程的問題。第二是縱向上的知識深淺度,可以近似理解為知識的難易程度。
2.中高職銜接課程的優勢互補
構建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實際是一種中高職分段教育的優勢互補和梯度遞進。中職階段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育對象是初中水平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知識與能力還十分有限,為了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專業技術課的門類應該適當減少,不能貪多求全,這是由中職教育的市場定位所決定的,而且要求專業技術課的難易程度要適中,與初中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特別是要將對應的職業崗位操作規程與簡單的技術要領作為課程內容的框架,不能追求理論高度和技術難度。而高職階段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就可以在中職基礎上加深專業技能基礎課程的難度,為開設更多的專業技能課,拓寬專業知識的廣度,加大技術技能的深度而打下基礎。因此,高職段開設較為深入較大比重的專業技能課是符合學生認知和成長規律的,中高職分段培養的這種一體化的銜接性課程設置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
3.中高職銜接課程的梯度遞進
由中職段專業技能基礎課、高職段專業技能課、定崗實習和創業孵化階段的創新創業的一體化課程群可見,中高職銜接課程之間的梯度遞進明確了中職教育是基礎,高職教育是中職教育的深化、拓展與提升,以此為基準對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進行梯度設計。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培養由“預備學徒—項目學徒—崗位學徒”逐步遞進,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按照梯度設置:具備助理設計能力的“設計圖繪助理員”(跟樣、面料、配色、圖案、飾品)、“品牌企劃助理員”(品管、陳列)、“樣板工藝助理員”(制板、縫制、整燙)等基本崗位;具備獨立設計能力的“服裝設計師”、“品牌策劃師”、“服裝商品企劃師”、“服裝結構制板師”、“服裝工藝師”等提升崗位;具備管理設計能力的“首席服裝設計師”、“品牌總設計師”、“服裝企劃主管”、“品牌產品經理”、“企業開發部經理”、“品牌運營主管”等發展崗位,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認知成長規律。
(三)中高職銜接與名師工作室建設
從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入手開展服裝設計專業教育,依托校企合作工作室,構建融“產、教、學、研、創、賽”為一體的實踐教學和創客孵化平臺。著力打造由中職“名師工作室”到高職“學徒制產品化項目系列工作室”群體,通過3+3中高職銜接貫通由專業基礎技能的“預備學徒”、專業技能的“項目學徒”直至創客孵化的“崗位學徒”這個漸進提升的、無障礙培養通道,以滿足社會需求、職業成長和學生個人的發展。
本研究團隊根據服裝行業企業的職業崗位需求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所針對的職業崗位在最近十年內根據服裝的產品品類、從事的工作方向變得越來越細分化,人才需求向著分方向精細化和專一型技術技能方向轉變,那種寬口徑式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由于寬泛有余而高精不足,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和今后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對服裝設計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構建以工作室群為支撐的融教學做為一體,產、教、研、創、賽合一的平臺顯得極為重要,而以此為依托構建的中高職銜接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則是完全符合行業企業和中高職院校現實需求并可以推廣實施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三、研究成果及輻射效果
2016年以來與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利布瑞服飾有限公司建立了3+3合作關系,制定了3+3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了相關課程標準;編寫了專業銜接教材,實施了3+3系統培養計劃,共同創設了依托產業集群校企合作中職階段的“名師工作室”和高職階段的分產品方向校企合作學徒制工作室,形成了中高職銜接的校企互通,產、教、學、研、創、賽共融的工作室群,構建了服裝設計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體系。
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它促進了我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整體建設,從專業調研、專業定位、崗位能力分析、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實訓基地的建設,尤其是實現了中高職專業課程一體化銜接后,很受師生們歡迎,為此,我們有信心繼續探索中高職銜接課程構建的新模式,憑借工作室平臺的服務功能,為專業建設和發展而努力,讓這項研究成果的價值得到深度體現。
參考文獻:
[1]陸天奕.基于項目群的中高職課程體系一體化銜接研究——以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21):18-20.
[2]馮瑞,孫建.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歷史訴求、現實困境與重構對策[J].江蘇高教,2016(05):148-151.
[3]李志剛.中高職銜接教育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6(S1):308-309.